【拼音名】Niú Jīn Tiáo
【别名】山胡椒、诈死枫、野胡椒、假死柴、冬不落叶。
【来源】樟科钓樟属植物牛筋树Lindera glauca (Sieb. et Zucc.)Blume,以根、叶、果入药。根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夏秋采叶,秋季采果,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用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脾肿大,虚寒胃痛,肾炎水肿,风寒头痛;叶外用治外伤出血,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祛湿瘙痒。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研粉麻油调敷或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Shān Hú Jiāo
【来源】为樟科植物牛筋树的果实。秋季果熟时采取。
【源形态】
牛筋树,又名:牛荆条(《分类草药性》),油金楠、假死柴、臭枳柴、勾樟、假干柴、鸡米风、牛筋条、诈死枫、白叶枫、老来红。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平滑,灰白色。冬芽外部鳞片红色;嫩枝初被褐色毛,后期脱落。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阔椭圆形至倒卵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仅脉间存有细毛,下面粉白色,密生灰色细毛,叶脉羽状;叶柄长约2毫米,有细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有毛,具明显的总梗,花梗长1.5厘米;花被黄色,6片;雄花有雄蕊9,排成3轮,内轮基部具腺体,花药2室,内向瓣裂;雌花的蜂蕊单1,柱头头状,子房椭圆形。核果球形,直径约7毫米,有香气。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山胡椒根)、叶(山胡椒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于丘陵、山坡的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江苏、山东、浙江、江西、河南、陕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
辛,温。
①《唐本草》:"味辛,大热,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治中风不语,心腹冷痛。
《唐本草》:"主心腹痛,中冷。破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附方】
①治中风不语:山胡椒干果、黄荆子各一钱。共捣碎,开水泡服。(《陕西中草药》)
②治气喘:山胡椒果实二两,猪肺一付。加黄酒,淡味或加糖炖服。一、二次吃完。(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Shān Hú Jiāo Gēn
【别名】牛筋条根、雷公高(《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牛筋树的根。9~10月,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散瘀血,通络脉。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
《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腰膝作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附方】
①治风湿麻痹:山胡椒根一至二两,猪脚(七寸)一只,黄酒四两,酌加水煎。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牛筋条根、沙头老鹳草、茅草、筋骨草、钻地风、白茅草根、松草。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心腹冷痛:山胡椒根一至二两,黄酒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Shān Hú Jiāo Yè
【别名】见风消(《分类草药性》),铁箍散、雷公树叶、黄渣叶、洗手叶(《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牛筋树的叶片。
【性味】《陕西中草药》:"淡,平。"
【功能主治】
祛风,解毒,散瘀,止血。治感冒,筋骨疼痛,痈疮肿毒,跌打创伤。
①《分类草药性》:"敷肿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预防感冒、中暑,取叶晒干,冲开水代茶饮。"
③《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风。治疮疖痈毒,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外伤出血:山胡椒叶适量,研末,麻油调敷。(《江西草药》)
②治感冒头痛发热:山胡椒嫩枝桠一两,白马骨八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恶疮肿毒:山胡椒叶、芙蓉花叶、马甲子叶。共捣烂,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炎症疾病,如急慢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咽炎、气管炎等:取干山胡椒叶2斤,用蒸馏法制成注射液,每支5毫升(含生药5克),每次1支肌注,每日2~3次。治疗279例,治愈183例,好转51例,有效率为83.9%。用药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注射局部不痛。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