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白杜鹃花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白杜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Bái Dù Juān Huā

    【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

    【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末采根,夏初采花,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酸,温。

    【功能主治】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白花映山红

    《*辞典》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

    【别名】白杜鹃花(《中国树木分类学》),照山白(《华北经济植物志要》),白艳山红(《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白花杜鹃的花、根或茎叶。4月采花,9~10月挖根,鲜用或晒干。

    【源形态】常绿或半常绿的多枝灌木,高2~3米。幼枝具灰色粗毛。单叶近轮生;革质;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尖有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疏被灰褐色伏毛,下面青绿色,被棕褐色伏毛,叶脉上尤多;叶柄具灰褐色伏毛.花1~3朵顶生,有芳香;萼片5,披针形,绿色,长约1.5厘米,有腺毛与绒毛;花冠白色,阔漏斗形,径4~5厘米,裂片卵状椭圆形;雄蕊5~10,花丝细长,近基部有腺毛,花药紫色;子房上位,每室具多数胚珠,花柱细长,长约4厘米,柱头头状,具绒毛。蒴果有毛。花期4~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贵州、河北、山西、湖南、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

    花含杜鹃黄甙和少量的杜鹃黄素。叶含多种黄酮类:有槲皮素、棉花皮素,山柰酚、杨梅树皮素、杜鹃黄素和二氢槲皮素。另含杜鹃醇、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香荚兰酸和丁香酸。

    此外,从该植物中还发现邻-焦儿茶酸。

    【毒性】白杜鹃花如作野菜食用,常易发生中毒。曾报道一家4口因吃白杜鹃花而中毒,每人服食2~8两不等。食后1~2小时,4人相继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心慌、头昏、眼花、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发麻等.体检:口唇及指端紫绀,呼吸次数增加,血压降低,心音弱,心律慢而不规则,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徐缓及室性期前收缩(5~7次/分)。经按一般食物中毒处理,2~3天后均痊愈。

    【性味】

    ①《分类草药性》:"味甜,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甘,无毒。"

    【功能主治】

    和血,散瘀。治吐血,肠风下血,痢疾,血崩,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梗叶同仙人对坐草,洗风火疮。"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根及花:通经散瘀,治白带。"

    ③《四川中药志》:"花及根:治吐血红崩,赤白痢下,肠风下血及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白杜鹃花"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白花甜蜜蜜
    ·下一篇:白饭树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将成慢脾风荷蒂冬季美手八大处方野亚麻温病兼脑膜炎竹衣冬季重视老年人饮食调理麒麟竭膏冬季食用烤鱼、烤肉宜配萝卜...陈茶叶噤口痢四方蒿杜仲丸养脾丸核桃叶秋季孕妇贫血宜食补孔雀草水解散春季忌吃未用开水烫的菠菜饮食与血型论腰疼治法双肾藤珍珠母樝子鱼寄生青羊胆岩筋菜石龙刍胜红蓟慢咽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