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Bái Fàn Shù
【别名】鱼眼木、鹊饭树
【来源】大戟科白饭树属植物白饭树Fluggea virosa (Roxb. ex Willd.)Baill.[F. microcarpa Bl.],以全株入药。
【性味】苦、微涩,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止血。外用治湿疹,脓疱疮,过敏性皮炎,疮疖,烧烫伤。
【用法用量】鲜品适量煎水洗,或用叶晒干研粉,茶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Bái Fàn Shù Gēn
【别名】薏米蕴(《岭南采药录》),鱼眼报(《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大戟料植物白饭树的根,随时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白饭树叶"条。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生物碱。
【药理作用】有抗菌作用。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微涩。"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止痛,杀虫拔脓,治咳嗽,黄脓白泡疮,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Bái Fàn Shù Yè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白饭树的枝叶。
【源形态】
白饭树(《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金柑藤,鱼骨菜,白鱼眼、鱼眼木、白火炭、白泡果。
落叶灌木,高1~3米。茎红褐色,老枝具粗短刺。叶互生,矩圆状倒卵形至椭圆形,长1.5~5厘米,宽1.2~2.2厘米,纸质,先端稍钝形,有小突尖,全缘,叶基广楔形,上面绿色.下面浅绿带苍白色;叶柄长3~5毫米;托叶2片,长1.5~2毫米。花细小,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多朵簇生于叶腋;萼片5,宿存,直径约2毫米,无花瓣;雄花雄蕊5,露出萼外而与花盘的小腺体互生,花丝浅黄色,花药圆形;雌花花盘环状,子房3室,花柱3,很短,柱头2裂。果实球形,肉质,成熟时白色,径3~4毫米。种子细小,扁圆形,浅黄色。花朋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溪旁、路边、灌木丛中。分布广西、湖南,贵州,广东、台湾等地。
【性味】《广西中草药》:"味苦微涩,性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杀虫。治风湿关节痛,头疮、脓疱疮、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杀螆拔脓。治黄脓白泡疮,倘铁钉入肉不出,宜捶烂敷伤口。"
②《本草求原》:"洗烂头疮。"
③《广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痛,拔脓敛疮。治关节风湿痛,湿疹,脓疱疮,疮疖溃烂痒痛。"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