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竹叶椒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竹叶椒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Zhú Yè Jiāo

    【别名】土花椒[湖南、上海]、山花椒[广东]、野花椒[四川]

    【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Z. alatum Roxb., Z. planispinum Sieb. et Zucc.],以根、树皮、叶、果实及种子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全年采根、树皮,秋季采果,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微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根、果:胃腹冷痛,胃肠功能紊乱,蛔虫病腹痛,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跌打肿痛,痈肿疮毒,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果1~3钱,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竹叶椒

    《*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Zhú Yè Jiāo

    【别名】狗花椒(《中国中部植物》),花胡椒、搜山虎(《广西中兽医药植》),野花椒(《杭州药植志》),臭花椒、三叶花椒、山胡椒、玉椒(《湖南药物志》),山花椒、鸡椒(《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白总管、万花针(《江西草药》),岩椒(《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果实。

    【源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枝暗紫色,有对生的皮刺,老枝上的刺基部木栓化,暗灰褐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无毛,具宽翼和皮刺;小叶3~9,对生,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小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稀为卵形,长5~9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圆齿,纸质,两面无毛而疏生透明腺点,主脉上具针刺,侧脉不明显。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花小,青绿色;花被片6~8,三角形或钻形;雄花具雄蕊6~8,药隔顶部有腺点1颗;雌蕊心皮2~4,通常1~2个发育。蓇葖果1~2瓣,稀3瓣,红色,表面有突起的腺点,果皮薄。种子黑色,光泽,直径3~4毫米。花期3~5月。果期6~8月。

    本植物的根皮或根(竹叶椒根)、叶(竹叶椒叶)亦供药用,另洋专条。果皮在浙江、江苏、广西、湖南等地作土花椒使用,参见"花椒"条。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疏林、灌丛中及路旁。分布我国东南部和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茎含木兰花碱0.02%、竹叶椒碱0.01%。

    【性味】

    辛,温。

    ①《贵州民间药物》:"味辛,性温。"

    ②《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有小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祛蛔。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祛风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②《江西草药》:"散寒止痛,解蛇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散寒,行气,杀虫,祛风。治胸腹冷痛,蛔虫肚痛,风寒牙痛,湿毒痒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服,每次0.5~1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一至二钱,山姜根三钱。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②治痧症腹痛:竹叶椒果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研末,每次五分至一钱,黄酒送服。(《江西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竹叶椒根

    《*辞典》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Zhú Yè Jiāo Gēn

    【别名】散血飞、见血飞(《贵州民间药物》),土花椒根(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局《医药通讯》(1):35,1972)。

    【来源】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根皮或根。全年可采。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竹叶椒"条。

    【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主要为木兰花碱0.17%,以及竹叶椒碱O.0075%、茵芋碱O.0015%、白鲜碱0.001%、崖椒碱等。

    【药理作用】参见"白鲜"及"茵芋"条。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治头痛感冒,咳嗽,吐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牙痛。

    ①《贵州民间药物》:"驱风,止痛,杀虫。治咳嗽,风湿痛,顽癣,虫牙痛,刀伤出血。"

    ②《湖南药物志》:"治头痛,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1~1两;或泡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风湿痛:竹叶椒根皮、透骨香各五钱,黑风藤、大血藤各三钱,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一两。(《贵州草药》)

    ②治关节风湿痛,腰痛:鲜竹叶椒根二至三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痧症腹胀痛、寒滞腹痛:竹叶椒根皮、南五味子根皮各六钱,细辛三钱。研细末,每用温开水送服三至五分。(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虫牙痛:㈠竹叶椒根皮,研末,以适量放入虫牙孔内。(《贵州草药》)㈡竹叶椒根皮七钱至一两,煎水频频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跌打损伤:鲜竹叶椒根四两,白酒半斤,浸七天;取浸液擦伤处。(《福建中草药》)

    ⑥治顽癣:竹叶椒根皮、岩棕各二钱,冰片一分,酒四两,浸泡擦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⑦治刀伤出血:竹叶椒根皮,研细粉敷伤口。(《贵州草药》)

    【临床应用】止痛:取土花椒鲜根(或树叶及果实)用蒸馏法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每次肌肉注射2~4毫升。治疗胆道疾患、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肠痉挛、手术后疼痛208例,一般用药后10~20分钟产生镇痛效果,如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见效更快。镇痛作用可维持5~10小时,必要时可隔12小时重复给药。应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亦无成瘾性,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均未发现明显改变。

    【摘录】《*辞典》

    页首↑

    竹叶椒叶

    《*辞典》

    【出处】《湖南药物志》

    【拼音名】Zhú Yè Jiāo Yè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叶片,夏、秋采收,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竹叶椒"条。

    【功能主治】治腹胀痛,肿毒,乳痈,皮肤瘙痒。

    【附方】

    ①治腹胀痛:竹叶椒叶、吴萸子捣烂敷脐上。(《湖南药物志》)

    ②治肿毒:竹叶椒叶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③治乳痈:鲜竹叶椒叶捣烂调酒敷患处;另用鲜根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皮肤瘙庠:鲜竹叶椒叶,桉树鲜叶各半斤。水煎洗。(《福建中草药》)

    ⑤治蛇毒:竹叶椒叶捣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竹叶椒"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竹叶防风
    ·下一篇:竹叶蕉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珊瑚蒲儿根吴昆毛鬼头伞分珠散莹珠膏流产后满闷四物五子丸加减乔木紫珠秋季胃热患者忌食南瓜秋季忌将南瓜切碎弃汁做馅食...秋季少年儿童忌滥用补药冰黄散冰黄散海螵蛸龟甲胶独蒜涂脐方苦蘵退热清气汤顺荣汤进入秋季谨防“情绪疲软”高温天气慎染发野决明桃树根、茎、树皮无距耧斗菜斑叶紫金牛下果藤水茄露珠香茶菜高山瓦韦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