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紫茉莉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紫茉莉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Zǐ Mò Lì

    【别名】胭脂花、胭粉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

    【来源】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以根及全草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后挖根,洗净切片晒干。一般以开白花者供药用。茎、叶多鲜用,随用随采。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根:扁桃体炎,月经不调,白带,子宫颈糜烂,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风湿关节酸痛;根、全草外用治乳腺炎,跌打损伤,痈疖疔疮,湿疹。

    【用法用量】根3~5钱;根、全草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汤外洗。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紫茉莉根

    《*辞典》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Zǐ Mò Lì Gēn

    【别名】入地老鼠、花粉头(《岭南采药录》),水粉头(《修订增补天宝本草》),粉子头、胭脂花头(《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块根。秋、冬挖取块根,洗净泥沙,晒干。

    【源形态】

    紫茉莉(《草花谱》),又名:胭脂花(《草花谱》),粉团花(《盛京通志》),野茉莉、粉豆花(《植物名实图考》),丁香、粉孩儿、未时花、胭脂水粉、水粉子花、长春花。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块根纺锤形,肉质,表面棕黑色,内面白色。茎直立,分枝多,有膨大的节。叶对生,卵状,长4~10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或心脏形,全缘,羽状网脉;叶柄长。花1至数朵生于枝梢,总苞5裂,萼状;花萼呈花冠状,萼管细长,长4~5厘米,上部扩大成喇叭形,5裂,色白或紫红;花瓣缺;雄蕊5~6,花丝细长,与花被等长或稍长;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果实狭卵形,长约8毫米,黑色。种子直立,内藏丰富的白色粉质胚乳。花期7~9月。

    本植物的叶(紫茉莉叶)、种子内的胚乳(紫茉莉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有栽培。

    【化学成分】根含氨基酸、有机酸及大量淀粉。花含多种甜菜黄素等黄色素。

    【药理作用】

    根含树脂,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花在晚上吐出浓郁的香气,可麻醉及驱除蚊虫。

    同属植物多花紫茉莉之水提取物,在初步动物筛选试验中有抗肿瘤作用。

    【性味】

    甘苦,平。

    ①《纲目拾遗》:"味微甘。"

    ②《天宝本草》:"苦,甘。"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④《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

    利尿,泻热,活血散瘀。治淋浊,带下,肺劳吐血,痈疽发背,急性关节炎。

    ①《纲目拾遗》:"去风,活血。治乳痈,白浊。"

    ②《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利小便,消水肿。"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妇女红崩、白带,疔癀,损伤及接骨。"

    ④《南宁市药物志》:"解热,缓下,破瘀,调经。治肺劳咳血。"

    ⑤《四川中药志》:"治劳伤体瘦,头昏目眩,五淋及女子崩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淋浊、白带:白花紫茉莉根一至二两(去皮,洗净,切片),茯苓三至五钱。水煎,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白带:白胭脂花根一两,白木槿五钱,白芍五钱。炖肉吃。(《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红崩:红胭脂花根二两,红鸡冠花根一两,头晕药一两,兔耳风五钱。炖猪脚吃。(《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急性关节炎:鲜紫茉莉根三两。水煎服,体热加豆腐,体寒加猪脚。(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⑤治痈疽背疮:紫茉莉鲜根一株。去皮洗净,加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日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紫茉莉叶

    《*辞典》

    【出处】《峨嵋药植》

    【拼音名】Zǐ Mò Lì Yè

    【来源】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叶片,秋季采。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茉莉根"条。

    【药理作用】紫茉莉叶或全草的水提取物(用乙醇沉淀后)1克生药/毫升至0.005毫升可使离体兔心的心振幅很快增大,心率加速,但很快即完全恢复。0.01毫升/公斤予猫注射,可引起血压迅速上升75%,随即恢复。在水浴中当浓度为0.013毫升(药液)/毫升(营养液)时,对豚鼠离体回肠无影响,0.002毫升/毫升对兔十二指肠的收缩幅度及张力均表现抑制。水提取物中物无生物碱反应,纸层分析认为存在儿茶酚胺,此成分可能为产生上述药理作用的有效物质。植物中曾分离出生物碱-葫芦巴碱,叶浸剂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此植物有致泻作用(主要由于树脂成分所致),儿童吃其果实,可引起吐泻。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功能主治】

    治痈疖,疥癣,创伤。

    ①《峨嵋药植》:"茎叶煮内服,治虚弱症。"

    ②《广州植物志》:"叶汁治创伤;煎汤治疮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捣敷创伤,痈疮。"

    【附方】治疥疮:紫茉莉鲜叶一握,洗净捣烂,绞汁抹患处。(《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紫茉莉子

    《*辞典》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Zǐ Mò Lì Zǐ

    【别名】土山柰(《纲目拾遗》)。

    【来源】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种子内的胚乳。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茉莉根"条。

    【化学成分】种子含大量淀粉。又含粗脂肪4.3%,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24.4%,油酸46.9%,亚油酸13.6%,亚麻酸15.1%。并含槲皮素和山柰酚葡糖甙。

    【药理作用】参见"紫茉莉叶"条。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取其粉可去面上癍痣粉刺。"

    【附方】治葡萄疮(皮肤起黄水泡、溃破流黄水):紫茉莉果实内粉末,调冷水涂抹。(《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紫茉莉"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紫绿草
    ·下一篇:紫楠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忌多吃腌菜寒水石哮喘患者的饮食紫藤秋季护肤有哪些方面的禁忌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天仙子[图]春季虚寒痢疾患者忌食用香椿...秋季吃水果忌不漱口槟榔散丹砂丸斑叶兰七叶一把伞秋季防肥胖反弹二参三子方大羊角瓢电灯花夏季喝绿茶防病盛夏时节忌拔牙贝齿思仙续断丸春末夏初忌食用未腌透的香椿...两头尖鳙鱼银鱼小棕皮头象胆梧桐土一枝蒿加味香苏饮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