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紫苏梗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紫苏梗

    《中国药典》

    【拼音名】Zǐ Sū Gěnɡ

    【英文名】CAULIS PERILLAE

    【别名】苏梗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的干燥茎。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炮制】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紫苏梗

    《*辞典》

    【出处】《本草蒙筌》

    【拼音名】Zǐ Sū Gěnɡ

    【别名】紫苏茎(《雷公炮炙论》),苏梗(《药品化义》),紫苏杆(《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茎。秋未,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小枝、叶片及果实,晒干。或在夏末采收苏叶时,切下粗梗晒干。前者称为"老苏梗",后者称为"嫩苏梗"。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生境分布】产湖北、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

    【性状】老苏梗:呈方柱形,有槽。长0.3~1米,中部直径约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纵沟及顺纹,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对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残留花萼或果实。质硬体轻,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或中空。嫩苏梗:色淡或青绿色,质松,髓部较大。以老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浸泡后,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

    辛甘,微温。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味甘微辛,性微温。"

    ③《本草崇原》:"气味辛,平。"

    【归经】《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能主治】

    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①《本草图经》:"宣通风毒。"

    ②《本草蒙筌》:"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

    ③《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

    ④《本草崇原》:"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

    ⑤《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附方】

    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②治水肿: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名家论述】

    ①《药品化义》:"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比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胀满。"

    ②《侣山堂类辩》:"紫苏枝茎能通血脉,故易思兰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盖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肝主血而心主脉,血脉疏通,则食饮自化。《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下血,通其络脉,使血有所归,则吐下自止。"

    【备注】同属植物白苏的茎(白苏梗)在江苏、四川等地与紫苏梗同等使用,并通称为苏梗。参见"白苏梗"条。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紫苏梗"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紫苏子
    ·下一篇:紫檀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忌狗肉与鲤鱼同食葶苈木香丸秋季小儿防肺炎血崩证紫花地丁冬季分类食补诃子皮散于仲冬胁下作疼,恶心呕吐,...秋季忌生吃莲子独行散景天三七葛花赪桐吴萸内消散十香止痛丸马槟榔山毛藓山莴苣托里解毒汤东北鼢鼠夏季感冒患者忌食荔枝黑姜散春季提神醒脑自制香袋秋季防病莫大意易忽视的睡眠误区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铁藤鹰骨岩黄连土大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