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竹沥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竹沥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Zhú Lì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经加热流出的竹汁。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炮制】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竹沥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Zhú Lì

    【别名】竹汁(《本经》),淡竹沥(《别录》),竹油(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生境分布】大部分地区均产。

    【制法】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性状】为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以色泽透明者为仕。

    【性味】

    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纲目》:"甘,大寒,无毒。"

    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

    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

    【归经】

    入心、胃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

    清热滑痰,镇惊利窍。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①《别录》:"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纲目》末句下有’消渴劳复’)。"

    ②《药性论》:"治卒中风失音不语。"

    ③《本草拾遗》:"久渴心烦。"

    ④《纲目》:"治子冒风痉,解射罔毒。"

    ⑤《本草备要》:"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日。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

    ⑥《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热除烦,治牙痛,明眼目。"

    【用法用量】内服:冲服,1~2两;入丸剂或熬膏。

    【注意】

    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纲目》:"姜汁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寒痰湿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

    ③《本草备要》:"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

    【附方】

    ①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淡竹沥一升服。(《千金方》)

    ②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沥汤)

    ③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④治产后身或强直,口噤面青,手足强反张:饮竹沥一、二升。(《梅师集验方》)

    ⑤主妊娠恒若烦闷,此名子烦:茯苓三两,竹沥一升,水四升,合竹沥煎取二升,分三服,不差重作,亦时时服竹沥。(《梅师集验方》竹沥汤)

    ⑥治小儿惊风天吊,四肢抽搐:竹沥一盏,加生姜汁三匙,胆星末五分,牛黄二厘调服。(《全幼心鉴》)

    ⑦治小儿口噤,体热:用竹沥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兵部手集方》)

    ⑧治乙脑、流脑高热,呕吐:竹沥代茶饮。(江西《中草药学》)

    ⑨治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广利方》)

    ⑩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淡竹沥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兵部手集方》)

    ⑾治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檗、黄丹,敷之。(《全幼心鉴》)

    ⑿治小儿赤目:淡竹沥点之,或入人乳。(《古今录验方》)

    ⒀治小儿重舌:竹沥渍黄檗,时时点之。(《简便单方》)

    【备注】据文献记载,除淡竹沥外,供药用者尚有苦竹沥、慈竹沥等。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竹沥"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多穗石柯
    ·下一篇:血苋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肢体受寒痹之疼痛可熨以坎离...张介宾红毛七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脉诀考证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隆冬宜食腊鸭前胡秋季忌螃蟹与茶水同食古山龙苹茅膏菜盘龙参夏季防“啤酒心”棒棒木竹叶归耆汤定惊四物汤春令养颜 多用药膳十四味建中汤马先蒿山吴萸夏季忌喝冷牛奶水芹夏季忌生食酱油挤痘痘秘诀大公开这些食物富含微量元素水朝阳野葡萄根土人参水竹叶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