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没药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没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Mò Yào

    【别名】末药、明没药

    【来源】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C. molmol Engl.]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采收,但亦有在6~7月间采收,采收后拣净树皮及其他杂质即得。

    【性状】初渗出的为黄白色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变成为红棕色硬块。

    【炮制】原药捣碎,炒至焦黑色,待部分挥发油挥发后,稍冷,捣成小块即成。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

    【用法用量】1~4钱;外用适量,配入散剂或膏剂敷贴患处。

    【备注】(1)本品功用与乳香相似,故常相互配伍应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没药

    《*辞典》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Mò Yào

    【别名】末药(《纲目》)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11月至翌年2月或6~7月采收。本品多由树皮的裂缝处自然渗出;或将树皮割破,使胶树脂从伤口渗出。初呈黄白色的液体,接触空气后逐渐凝固而成红棕色硬块。采得后去净树皮及杂质,置干燥通风处保存。

    【源形态】

    ①没药树(《大明一统志》)

    低矮灌木或乔木,高3米。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后来灰色。叶散生或丛生,单叶或3出复叶,柄短,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一片长7~18毫米,宽4~8毫米,远较两侧一对为大,钝头,全缘或于末端稍具锯齿。花小,丛生短枝上;萼杯状,宿存,上具4钝齿;花冠白色,4瓣,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自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花粉囊卵形;子房3室,每室各具胚珠2枚,花柱短粗,柱头头状。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种子1~3枚,但仅1枚成熟,其余均萎缩。花期夏季。

    分布热带非洲和亚洲西部。

    ②爱伦堡没药树

    小形无刺乔木或灌木.3出复叶,簇生于短枝上,具长柄,光滑或具短毛,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圆。花1朵或2朵于叶簇旁伸出;花梗中部有小苞片2枚。核果卵形,略压缩,一侧略隆起,短喙状,1室,果皮坚硬,黄色;种子无胚乳。

    分布红海两侧的海滨地区,及阿拉伯半岛从北纬22°向南至索马里海滨一带。

    【生境分布】主产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索马里所产者最佳。

    【性状】干燥的胶树脂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2.5厘米,有的可达10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祖糙,覆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伴有白色小点或线纹,薄片半透明。与水共研则成黄色乳状液。气微弱而芳香,味苦微辛。以块大、棕红色、香气浓而杂质少者为佳。

    【化学成分】

    没药树含树脂25~35%,挥发油2.5~9%,树胶约57~65%,此外为水分及各种杂质约3~4%。

    树脂的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含α及β罕没药酸,可溶性部分含α,β与γ没药酸、没药尼酸、α与β罕没药酚。尚含罕没药树脂、没药萜醇。

    挥发油在空气中易树脂化,含丁香油酚、间苯甲酚、枯醛、藻烯、二戊烯、柠檬烯、桂皮醛、罕没药烯等。

    树胶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

    【药理作用】

    没药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没药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含丁香曲酚有关,参见"丁香"条。

    含油树脂部分能降低雄兔高胆甾醇血症(饲氢化植物油造成)的血胆甾醇含量,并能防止斑块形成,也能使家兔体重有所减轻。与其他含油树脂的物质相似,没药(一般用酊剂)有某些局部刺激作用,可用于口腔洗剂中,也可用于胃肠无力时以兴奋肠蠕动。

    【炮制】

    没药:拣去杂质,打成碎块。制没药:取拣净的没药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点,取出放凉。或炒至表面稍见熔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取出放凉。(没药每100斤,用醋6斤)

    《本草从新》:"没药,水飞过,用钵坐热水中,以灯心同研,则易细。"

    【性味】

    苦,平。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海药本草》:"味苦辛,温,无毒。"

    ③《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归经】

    入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③《本草求真》:"入心、肝。"

    【功能主治】

    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①《药性论》:"主打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

    ②《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

    ③《日华子本草》:"破癥结宿血,消肿毒。"

    ④《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⑤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

    ⑥《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⑦《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霹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

    【附方】

    ①治筋骨损伤:米粉四两(炒黄),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之。(《御药院方》)

    ②治杀伤不透膜者:乳香、没药各一皂子大,研烂,以小便半盏,好酒半盏,同药通口服。(《奇效良方》)

    ③治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没药半两(研);虎胫骨三两(涂酥,炙黄色),先捣罗为散,与没药同研令细。温酒调二钱,日三服。(《本草图经》)

    ④治一切心肚疼痛,不可忍者:没药、乳香各三钱,川山甲(炙)五钱,木鳖子四钱。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酒大半盏,同煎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没药散)

    ⑤治妇人内伤痛楚,血晕及脐腹疞刺者:没药研细,温酒调一钱。(《本草图经》)

    ⑥治产后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没药、血竭等分。细研为末,产后用童子小便与温酒各半盏,煎一、二沸,调下二钱,良久再服,其恶血自下。(《伤寒保命集》夺命散)

    ⑦消血块:滑石二钱,没药一钱,麒麟竭一钱。为末醋糊为丸。(《金匮钩玄》)

    ⑧治妇人月水不通:没药半两,硇砂半两,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一两,芫花半两(醋拌一宿,炒干),狗胆二枚(干者),水银三分(入少枣肉,研令星尽)。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以温醋汤下十丸。(《圣惠方》没药丸)

    ⑨治疗疮、无名肿毒:没药(去油)、辰砂、血竭、硼砂、乳香(去油)、雄黄、蟾酥(人乳浸化)、轻粉、冰片、麝香各等分。共乳细末,用乳捣和丸,如小麦大。每用三丸,含舌下,噙化咽下,出汗自消;如无汗,以热酒催之。(《疡医大全》舌化丹)

    ⑩治痈疽疮毒,腐去新生:乳香、没药各等分。安箬叶上,火炙去油,乳细搽上,以膏贴之。此药毒未尽则提脓外出,如毒巳尽则收口。(《疡医大全》海浮散)

    ⑾治五痔:没药一两(研),黄矾、白矾、溺垽(火煅)各半两,麝香一钱(研)。上五味并研令匀。每用时先以葱汤洗拭净,以药干敷。(《圣济总录》消毒没药散)

    ⑿治漏眼脓血:没药、大黄(蒸,少用)、朴硝。上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茶亦可。(《银海精微》没药散)

    ⒀治血灌瞳人,外障疼痛:没药二两,麒麟竭一两,大黄一两半,芒硝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令细。食后热茶调下一钱。(《眼科龙木论》没药散)

    【名家论述】

    ①《医学入门》:"东垣云,没药在治疮散血之科。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②《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没药"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沙冬青
    ·下一篇:豆叶七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答徐XX问腹疼治法伤寒脉闭獐牙菜秋季添衣忌过多过快太阳病桃核承气汤证太阳阳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汤证...秋季急、慢性肠炎患者忌食杏...地骨皮槟连散胆道蛔虫汤大气下陷身冷风水肿兼有痰证鸭胆子治入秋痢疾食疗方鹭肉油桐加味积实理中汤养荣承气汤黄三七黄花倒水莲八角香托里解毒汤逍遥五黄汤消除春困六宜透过食欲看健康无腺白叶莓断血流雪里见狗仔花虾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