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鸡蛋壳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鸡蛋壳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Jī Dàn Ké

    【来源】雉科动物鸡Gallus gallus domosticus Brisson所产卵之外壳。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收集蛋壳,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收敛制酸,补钙。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佝偻病。

    【用法用量】1~2钱,焙黄研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鸡子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Jī Zǐ

    【别名】鸡卵(《食疗本草》),鸡蛋(《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

    【化学成分】鸡子可分鸡子壳、鸡子白、鸡子黄、凤凰衣(内膜)几个部分,成分参见各条。

    【性味】

    甘,平。

    ①《药对》:"平。"

    ②《药性论》:"味甘,微寒,无毒。"

    ③《本草便读》:"生凉,熟温。"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养血安眙。治热病烦闷,燥咳声哑,目赤咽痛,胎动不安,产后口渴,下痢,烫伤。

    ①《本经》:"主除热火疮,痫痉。"

    ②《药性论》:"治目亦痛。"

    ③《食疗本草》:"治大人及小儿发热,可取卵三颗,白蜜一合,相和服之。"

    ④《本草拾遗》:"益气,多食令人有声。一枚以浊水搅,煮两沸,合水服之,主产后痢。和蜡作煎讲,与小儿食之,止痢。"

    ⑤《日华子本草》:"镇心,安五藏,止惊,安胎。治怀妊天行热疾狂走,男子阴囊湿痒,及开声喉。醋煮,治久痢。和光粉炒干,止小儿疳痢,及妇人阴疮。和豆淋酒服,治贼风麻痹。"

    ⑥《日用本草》:"治汤火疼痛。"

    ⑦《随息居饮食谱》:"补血安胎,濡燥除烦,解毒息风,润下止逆。"

    【用法用量】内服:去壳生服、沸水冲、与他药同煮,或入丸剂。外用:去壳取黄、白,和药调敷。

    【注意】

    ①孟诜:"鸡子动风气,不可多食。"

    ②《本草汇言》:"胸中有宿食积滞未清者,勿宜用。"

    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风阻气,诸外感及疟、疸、痞满、肝郁、痰饮、脚气、痘疮,皆不可食。"

    【附方】

    ①治伤寒时气温病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鸡子三枚,芒硝方寸匕,酒三合。合搅,散消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天行后呕逆不下食,食入则出:鸡子一枚,于沸汤中煮三、五沸,则出水浸之,外寒内热则吞之。(《救急方》)

    ③治水痢脐腹疞痛:鸡子三枚,打去壳,醋炒熟,入面少许,和作饼子炙熟,空心食之。(《圣济总录》鸡子饼)

    ④治小儿疳痢:鸡子一个,打破眼子如豆大,纳巴豆一粒(去皮),腻粉一钱,用五十重纸裹,于饭甑上蒸三度,放冷打破,取鸡于肉同巴、粉一时研入麝香少许,添面糊丸如米粒大。食后夜卧,温汤下二丸至三丸。(《经验方》)

    ⑤治妊娠胎不安:鸡子一枚,阿胶(炒令燥)一两。上二味,以清酒一升,微火煎胶令消后,入鸡子一枚,盐一钱,和之,分作三服,相次服。(《圣济总录》鸡子羹)

    ⑥治妊娠心痛:破鸡子一枚,和酒服之。(《千金方》)

    ⑦治妇人产后口干舌缩,渴不止:打鸡子一个,水一盏冲之,楪盖少时服。(《经验后方》)

    ⑧治耳聋:新鸡卵一枚,巴豆一粒(去皮、心膜)。上二味,先以鸡卵上开一窍,将巴豆内鸡卵中,以纸两重,面粘贴盖,却与鸡抱以其余卵鸡子出为度,取汁滴于耳内,日三、二次,五七日。(《圣济总录》滴耳鸡卵方)

    ⑨治咳逆吐脓血:鸡子一枚,甘草二分(炙),甘遂一分,大黄二分,黄芩二分。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鸡子搅令调,尽饮之。忌海藻、菘菜。(《僧深集方》鸡子汤)

    ⑩治头风搔之白屑起:新生乌鸡子三枚,以沸汤五升,扬之使温,打破鸡子,内入搅令匀,分为三度,沐令发生,去白屑风痒。(《圣惠方》鸡子沐汤)

    ⑾治蛛、蝎、蛇伤:鸡于一个,轻敲小孔,合之。(《兵部手集方》)

    【名家论述】

    ①《纲目》,"卵白,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其气浑,其性温;卵则兼黄白而用之,其性平。精不足者,补之以气,故卵白能清气,治伏热、目赤、咽痛诸疾。形不足者,补之以味,故卵黄能补血,治下痢,胎产诸疾。卵则兼理气血,故治上列诸疾也。"

    ②《本草经疏》:"鸡子,味甘气平无毒。凡病痉皆火热为病,鸡子之甘,能缓火之标,平即兼凉,能除热,故主痫痉及火疮,并治伤寒少阴咽痛。"

    ③《本草便读》:"鸡子内黄外白,入心肺,宁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补益脾胃;生冲服之,可以养心营,可以退虚热。"

    【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

    用盐卤煮鸡蛋内服,对控制现症疟疾有一定效果。66例现症病人服后控制当次发作者44例,症状减轻者11例。服药后1~2天随访54例,症状被控制者47例,再发者7例(其中5例系原来无效);1周后髓访56例,未发作者53例,发作者3例。制备及用法:取盐卤适量(成人12~15毫升,5岁以下3~5毫升,5~9岁5~8毫升,10~18岁9~11毫升)置铁勺内,以烈火煮沸后随即打入鸡蛋2个(小儿及轻症患者1个),反复搅拌,使盐卤均匀地与鸡蛋混合,直至鸡蛋成饼为止。趁热服下。服药时间一般在发作前5~6小时。需待当日发作时间已过之后方能进食。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取鸡蛋2个,外壳经酒精消毒后完整的放入口径较鸡蛋略大的瓶内,加醋半斤浸泡,瓶口密封,置阴暗处;7昼夜后取出鸡蛋,去壳,将蛋清与蛋黄贮入消毒瓶内盖紧备用。用时以棉球蘸药涂于患部,每日数次,每次反复涂擦1~2分钟,必须连续治疗不能间断。一般涂药数次后鳞屑即渐脱落,剧痒减轻或停止。此时如继续用药则病灶可逐渐缩小。如中断治疗则会反复。病程久者,治疗时间亦长。经治神经性皮炎12例,9例痊愈,3例好转;牛皮癣5例,2例痊愈,3例好转。

    【摘录】《*辞典》

    页首↑

    鸡子白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Jī Zǐ Bái

    【别名】鸡卵白(《别录》),鸡子清(《食疗本草》)。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白。

    【化学成分】

    鸡子白至少有3层,外层及内层都比较稀薄,中层约占全鸡子白的65%,因为其中约含0.3%的纤维状粘蛋白,故较粘稠,而内外2层则含此种粘蛋白极少。

    每100克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1克,灰分0.6克;钙19毫克,磷16毫克,铁0.3毫克,核黄素0.26毫克,尼克酸0.1毫克;维生素A及C缺如;硫胺素0.216微克/克,泛酸<1微克/克,对氨基苯甲酸0.055(干卵白)微克/克。按水分和固形物所占比重,则含水分87%,固形物13%;固形物中大约90%是蛋白质,其中:卵白蛋白75%,卵类粘蛋白15%,卵粘蛋白7%,伴白蛋白3%。卵白蛋白是一种含磷蛋白质,含1.7%的甘露糖。卵类粘蛋白含9.2%的混合糖类,由3份甘露糖与1份半乳糖所成。卵粘蛋白含14.9%的混合糖类,其中甘露糖与半乳糖含量相等。伴白蛋白含2.8%的混合糖类,其中甘露糖3份,半乳糖1份。全鸡子白还含大约0.4%的游离葡萄糖。

    卵类粘蛋白是一个混合物,其中含有溶酶菌、卵蛋白酶抑制物、卵类粘蛋白、卵糖蛋白、卵黄素蛋白。

    鸡子白含脂类甚少,但也有微量的脂肪,痕迹的卵磷脂、胆甾醇及脂溶性色素叶黄素。

    鸡子白的蛋白质,在营养上是优良的,因它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微寒。"

    ②《纲目》:"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治咽痛,目赤,咳逆,下肉,疟疾,烧伤,热毒肿痛。

    ①《别录》:"疗目热亦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小儿下泄,妇人难产,胞衣不出。醋渍之一宿,疗黄疸,破大烦热。"

    ②孟诜:"热毒发,可取三颗鸡子白和蜜一合服之。"

    ③《本草拾遗》:"解热烦。"

    ④《纲目》:"和赤小豆末涂一切热毒、丹肿、腮痛。"

    ⑤《本经逢原》:"治喉痛。"

    【用法用量】内服:生服、煮食,或与药汁调服。外用:涂敷。

    【注意】《食疗本草》:"动心气。不宜多食。"

    【附方】

    ①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开孔去黄)。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伤寒论》苦酒汤)

    ②治目暴赤热毒:蕤仁一分(捣成膏),吴黄连一分,鸡子白一枚。上三味,以棉裹二味内鸡子白中,渍一宿,涂眼四、五度,厚则洗之。(孟诜《必效方》)

    ③治小儿一岁以上,二岁以下,赤白痢久不差:鸡子二枚(取白),胡粉二钱,蜡一两。上三味,熬蜡消,下鸡子、胡粉,候成饼。平明空腹与吃,可三顿。(孟诜《必效方》鸡子饼)

    ④治汤火烧、浇,皮肉溃烂疼痛:鸡清、好酒淋洗之。(《海上方》)

    ⑤治产后血晕,身痉直,戴眼、口角与目外眦向上牵急,不知人:鸡子一枚,去壳分清,以荆芥末二钱调服。(《本草衍义》)

    ⑥治产后血闭不下:鸡子一枚,打开取白,酽醋如白之半,搅调吞之。(《本草拾遗》)

    【临床应用】

    ①防治疟疾

    新鲜鸡蛋1个,取蛋清和入白酒20毫升,调匀1次口服。预防用每周1次,连服2~3次;治疗用剂量加倍,发作前1~2小时顿服。预防观察3593人,服药后半年中新发病244人,未发病人数占服药人数的93.24%。与同年上半年比较,成梯形下降;与上年同期比较,也有较大幅度下降。抗复发治疗,观察456例,服药后随访,复发44例,占服药人数9.7%。治疗现症病人113例,痊愈94例,有效率83.2%。副作用:服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可自行消失。

    ②治疗烧伤

    将新鲜鸡蛋置于75%酒精中消毒15分钟,按无菌操作在鸡蛋两端各打一小孔,让蛋清流入消毒碗内(用时配制)。创面经清创处理后(如有水泡应剪掉),即用消毒棉球蘸蛋清液涂布,第1天2~3次。一般6~15小时创面即形成淡黄色的痂膜,此时疼痛缓解,体液渗出停止或减少。如痂膜形成不够完整或有龟裂现象,则再涂蛋清液,直至痂膜完整形成为止。如发现痂膜下有化脓现象(多见于三度烧伤),应及时切开痂膜彻底排脓,再涂蛋清液。一般均采用开放暴露疗法,同时床上设置被单、纱罩或蚊帐保护。大面积烧伤可安装保温电灯,保持在25~31℃。据一百数十例的观察,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一、二度烧伤大多在10天以内治愈,少数在12~31天治愈;面积在10~20%的一、二度烧伤,一般在7~20天治愈,少数在37~60天治愈;面积在30%以上及深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并发感染的,治愈时间均较长。实践证明,蛋清有收敛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涂布后形成痂膜,起到了保护作用,能减少体液渗出,防止继发性休克的发生;同时痂膜又能防止不洁物质的污染和外来刺激,有减轻疼痛的作用。

    ③治疗体表炎症

    对早期疖肿、外伤性肿胀和严重的局部注射反应,局部敷蛋清,有止痛、消炎、防止化脓的作用;对已开始化脓的也有控制炎症扩展,促使炎症局限化的作用。据36例观察,范围较小的,敷1次即见效,范围较大的,约3~4次亦可治愈。用法:在患处先铺上厚约1厘米的脱脂棉片,略大于炎症范围;然后按上法取新鲜蛋清均匀饱满地倾于脱脂棉片上,上面再敷以盖布,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日换敷1次。对皮肤破损的外伤,则敷在破损处的周围,以免蛋白同痂皮粘在一起不易揭脱。

    ④治疗宫颈糜烂

    宫颈部用生理盐水棉签揩拭后涂布新鲜蛋清(糜烂部多涂一些),而后再用饱蘸蛋清的棉球塞于宫颈处,次日取出。连续3~5日为一疗程,若无效可继续进行第二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观察32例,除7例用药一次中断治疗外,其余18例治愈,7例好转。以宫颈糜烂并有出血者疗效最佳。另用于产后宫颈、阴道炎症7例,治疗3次均愈。

    此外,用新鲜鸡蛋清和入等量香油,混合后滴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一定近期效果。

    【摘录】《*辞典》

    页首↑

    鸡子黄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Jī Zǐ Huánɡ

    【别名】鸡卵黄(《纲目》)。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

    【化学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13.6克,脂类30克,碳水化物1克,灰分1.6克;钙134毫克,磷532毫克,铁7毫克;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硫胺素0.27毫克,核黄素0.35毫克,尼克酸微量,对氨基苯甲酸(干燥卵黄)0.8微克/克。

    蛋白质有卵黄磷蛋白、卵黄球蛋白,其含率比约为3.6:1。还含至少5种唾液酸糖蛋白。

    鸡子黄含大量脂肪性物质(鸡子白只含约0.1%),其中约10%是磷脂,而磷脂中又以卵磷脂为主;上述卵黄磷蛋白,在鸡子黄中就是与卵磷脂相结合的。脂肪性物质中的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占脂肪酸46.7%)、亚油酸(19%)、亚麻酸(2.9%)、饱和酸(31.4%)。又鸡子黄含胆甾醇约1.3%,葡萄糖(化合及游离)约0.3%。

    还含叶黄素和叶黄素的多种异构物,也含少量胡萝卜素。因饲料能影响蛋黄的颜色,肯定蛋黄还含其它种种色素。

    【性味】

    甘,平。

    ①《千金·食治》:"微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

    入心、肾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胎漏下血,烫伤,热疮,湿疹,小儿消化不良。

    ①《药性论》:"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治久疟不差。治漆疮,涂之。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②《千金·食治》:"主除热,火灼,烂疮,痓。"

    ③《日华子本草》:"炒取油,和粉敷头疮。"

    ④《纲目》:"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⑤《本草再新》:"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治虚芳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生服、煮食或以药汁冲服。外用:调药涂或煮熟熬油涂敷。

    【注意】《本草求真》:"多食则滞。"

    【附方】

    ①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眠: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②治温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哕,脉细而劲:鸡子黄一枚(生用),真阿胶二钱,生龟版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水五杯,先煮龟版、淡菜,约二杯,去滓人间胶,上火烊化,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再冲童便,顿服之。(《温病条辨》小定风珠)

    ③治小儿惊痼:鸡子黄和乳汁,量儿大小服之。(《普济方》)

    ④治卒干呕不息:破鸡子去白,吞中黄数枚。(《补缺肘后方》)

    ⑤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数日不绝:鸡卵一枚,取出黄,去白,纳胡粉令满,壳烧成屑,以酒服一钱匕。(《肘后方》)

    ⑥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胎,血尽子死:鸡子十四枚,取黄,以好酒二升煮,使如饧,一服之未瘥,更作服之,以瘥为度。(《普济方》)

    ⑦治孩子热疮:鸡子五枚(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许大。二味相和于铁铫子中,炭火熬,初甚干,少顷即发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尽为度,取涂热疮上,即以苦参末粉之。(刘禹锡《传信方》乱发鸡子膏)

    ⑧治热毒疮瘥后,瘢痕不灭:鸡子一枚(酒浸七日后取黄),白僵蚕三七枚(捣末)。上药与鸡子相和令匀,先以布揩疮瘢赤痛,涂之。(《圣惠方》)

    ⑨治烧伤、湿疹、耳脓:卵黄油加冰片少许,涂上。(《吉林中草药》)

    ⑩治脚上臭疮:熟鸡子黄一个,黄蜡一钱。煎油涂之。(《纲目》)

    ⑾治鼠瘘:鸡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出黄,熬令黑,先拭疮上汁令干,以药纳疮孔中。(《千金方》)

    【名家论述】

    ①《纲目》:"鸡子黄,气味俱厚,故能补形,昔人谓其与阿胶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呕逆诸疮,则取其除热引虫而已。"

    ②《长沙药解》:"鸡子黄,补脾精而益胃液,止泄利而断呕吐。《伤寒》黄连阿胶汤,用之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者,以其补牌而润燥也。《金匮》百合鸡子汤,用之治百合病吐之后者,以其涤胃而降逆也。排脓散,用之以其补中脘而生血肉也。""温润淳浓,滋脾胃之精液,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补中之良药也。"

    【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

    将鸡蛋煮熟,去壳取蛋黄,置铜锅内以文火加热,待水分蒸发后再用大火,即熬出蛋黄油,过滤装瓶,高压灭菌备用。用时,将蛋黄油直接涂在经清创处理的烧伤创面上,以暴露疗法为佳。治疗100余例一、二度中小面积烧伤,均获良好效果,未发生继发感染。涂药后,创面有清凉感,疼痛减轻,渗出减少,结痂快,痂皮自行脱落,一般不留疤痕或疤痕不显。

    ②治疗静脉曲张性溃疡

    将煮熟的鸡蛋,去白留黄,研碎,置铜锅内加热熬出蛋黄油,贮于无菌磁器中备用。用时先清理创面,然后用浸有蛋黄油的棉片平敷于上,外加包扎。隔日或隔2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止。

    ③治疗麻风溃疡

    先清洗创面,并剪除疮缘过度角化皮肤组织及疮底不良肉芽组织;而后用滴管吸蛋黄油少许滴入疮口,再用复方黄连油膏(由黄连、黄柏、紫草、生地、当归、黄蜡、麻油煎熬而成)护盖包扎。隔1、2天换药1次。治疗麻风营养性溃疡8例,其中浅溃疡4例,3例治愈,1例接近痊愈;4例深溃疡,因年限长,骨质受损,疗效不显著。

    ④治疗皮肤湿疹

    将蛋黄油直接涂抹患部,每日一次。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等即见减轻,经治3、5次即可获愈。如以蛋黄油和入儿茶、冰片,或三仙丹、雄黄,调抹患部,治疗皮癣、脚癣或头癣,亦均有效。

    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蛋黄油每天5~10毫升,分2次服。一疗程为4~5天。一般服药1~2天后大便次数及性状即明显好转,用药4~5天可痊愈。如用药2~3天后大便仍无好转,即不必继续服用。治疗20例婴儿患者,入院前或入院后均经多种抗菌素或中药治疗无效;粪便常规检查均见较多脂肪滴,部分病例发现少量白细胞,16例粪便培养均为阴性。经内服蛋黄油后,15例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平均疗程为3.4天。以对婴幼儿慢性或迁延性消化不良疗效最为满意

    【摘录】《*辞典》

    页首↑

    鸡子壳

    《*辞典》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Jī Zǐ Ké

    【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壳。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91.96~95.76%,有机物3.55~6.45%,碳酸镁、磷酸钙及胶质等。壳的色素有卟啉。

    【功能主治】

    治停饮脘痛,反胃,小儿佝偻病,各种出血,眼生翳膜,头身疮疖,聘耳流脓。

    ①《日华子本草》:"研摩障翳。"

    ②《本草备要》:"研细,麻油调,搽痘毒。"

    ③《本草再新》:"能消疽瘤,解毒,治气,下胎。"

    ④《随息居饮食谱》:"治小便不通,暨饮停脘痛。外治痘疮入目,白秃,聤耳,下疳,囊痈。"

    ⑤《现代实用中药》:"焙燥研细末,开水服,治粘膜性胃炎,胃痛及佝偻病,肺结核,骨结核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细为散,0.5~2钱。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油调敷。

    【附方】

    ①治反胃:抱出鸡卵壳为末,酒调服二钱。(《纲目》)

    ②治小便不通:鸡子壳、海蛤、滑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日三。(《圣惠方》)

    ③治眼卒生翳膜:鸡子壳(抱子者,去膜,取白壳皮研)一分,贝齿三枚(烧灰)。上药同研令细,入瓷盒中盛,每取少许,日三、五度点之。(《圣惠方》鸡子壳散)

    ④治小儿头身诸疮:烧鸡卵壳,研,和猪脂敷之。(《子母秘录》)

    ⑤治耳疳出脓:抱出鸡卵壳,炒黄为末,油调灌之。(《杏林摘要》)

    ⑥治下疳:抱过鸡子壳(煅存性)、黄连、轻粉各等分。乳细,香油调搽,止痛结靥。(《疡医大全》)

    ⑦治头上软疖:抱出鸡卵壳,烧存性,研末,入轻粉少许,清油调敷。(《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小儿营养不良、佝偻病、手足搐搦症

    共观察205例(营养不良56例,佝偻病139例,手足搐搦症10例),除9例伴有慢性消化不良外,均痊愈或基本痊愈。痊愈或好转时间最短20天,最长3个月;手足搐搦症服药3天后即停止抽风,但仍须继续服药,直至身体健壮为止。用法:将蛋壳洗净烤干,研粉过筛(愈细愈好)备用。6个月至,1岁每次0.5克,1~2岁每次1克,每日2次。如加服胃蛋白酶、咦酶、淀粉酶等助消化药,佝偻病骨胳畸形明显者加用浓维生素AD滴剂或维生素D2等,则更可提高疗效。

    ②治疗各种出血

    对外伤出血,可将鸡蛋壳洗净捣碎,研成极细粉末,高压消毒,烘干后局部外用。用时先清洗创口,涂红汞液,而后撒布适量蛋壳粉,外用消毒纱布包扎。治疗600余例,无1例化脓。对于咳血、吐血、衄血、便血等,用鸡蛋壳粉6克配合适量食盐及维生素C,一日3次分服,连服2~7日。鼻衄患者可同时用棉球蘸药粉塞鼻。

    此外,用鸡蛋壳粉内服,每次2克,每日3次,还可治疗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胃酸过多、口臭等。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鸡蛋壳"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鸡脚草乌
    ·下一篇:凤凰衣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答郭XX问小儿耳聋口哑治法伤寒兼脑膜炎补肺清金饮蔓荆子地耳草白花丹疟痢兼证紫檀奇授藿香丸乔木紫珠香油蜜膏川楝子[图]秋季支气管炎患者忌多食龙眼...木鳖子[图]羊山刺节节草夏季佐餐选择紫菜软水黄连术归桂草汤大风子五加减正气散石膏大青汤透脓散龙眼核女萎秋天如何保护肺气扇叶人字果铁杜仲藤松节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