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uó Hàn Sōnɡ
【别名】土杉、罗汉杉
【来源】竹柏科竹柏属植物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 Don,以根皮及球果入药。
【性味】甘,微温。
【功能主治】
果:益气补中。用于心胃气痛,血虚面色萎黄。
根皮:活血止痛,杀虫。用于跌打损伤,癣。
【用法用量】果1~3钱;根皮外用适量,加黄酒捣烂敷患处。
【备注】(1)短叶罗汉松(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 Don var. maki (Sieb.)Endl.其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均与罗汉松相类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Luó Hàn Sōnɡ Shí
【来源】为竹柏科植物土杉或短叶土杉等的种子及花托。
【源形态】
①土杉,又名:长青(《纲目拾遗》),罗汉杉(《中山传信录》),罗汉松。
常绿乔木,直干,高可达20米。树皮灰白色,浅裂,成薄鳞片状剥落;枝短而横展密生。叶螺旋状互生,线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先端钝,基部狭窄为叶柄状,两面中肋显著而缺侧脉。花单性,雌雄异株,生前年枝上;雄花为柔荑花序,长约10厘米,基部有鳞片,花药螺旋状排列,2室,椭圆形,纵裂;雌花由1鳞片包藏1胚珠所成,花托肥大,基部有苞片数枚。种子广卵形或球形,带粉绿色,生于肉质的花托上;花托膨大,椭圆形,初时深红,后变为紫色。花期5月。果期10月。
各地园圃多有栽植。
②短叶土杉,又名:短青(《纲目拾遗》),小叶土杉、短叶罗汉松。
与上种形态近似,叶密生而直立,狭披针形,长5~7厘米,宽约6毫米,先端短尖或钝,上面光绿色,下面青白色。雄花为柔荑花序,长约3厘米。种子卵形,长8~12毫米,淡绿色或淡紫色:花托淡紫色。花期夏季。
各地园圃多有栽植。
【化学成分】土杉种子含罗汉松内酯A、B、C、E及罗汉松内酯A葡萄糖甙、竹柏内酯C及F。
【性味】《物理小识》:"味甘。"
【功能主治】
治血虚面色萎黄,心胃痛。
①《物理小识》:"补肾,益肺。"
②《纲目拾遗》:"治心胃痛,大补元气。"
③《浙扛天目山药植志》:"治血虚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7钱。
【备注】同属植物大理罗汉松的种子或花托亦供药用,形态与短叶土杉极相似,惟叶狭长椭圆形成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圆,深绿色,微有白粉。分布云南。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Luó Hàn Sōnɡ Gēn Pí
【来源】为竹柏科植物短叶土杉或土杉的根皮。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鲜罗汉松根皮与苦参根等量,加黄酒捣烂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广东中药》Ⅱ
【拼音名】Luó Hàn Sōnɡ Yè
【别名】江南柏叶、江南侧柏叶(《广东中药》Ⅱ)。
【来源】为竹柏科植物短叶土杉或土杉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
【性状】短叶土杉的干燥枝叶,枝条粗约2~5毫米,外表淡黄褐色,粗糙,密被三角形的叶枕。叶互生,螺旋状排列,甚密,狭披针形,长5~7厘米,先端短尖或钝,上面灰绿色至暗褐色,下面淡黄绿色至淡棕色。气微,味淡。土杉的干燥枝叶,叶片较长大,长7~13厘米,排列较疏。其他与短叶土杉的叶相同。以色青绿,少梗,无老茎者为佳。
【化学成分】
短叶土杉叶含坡哪甾酮A,树皮含鞣质、树脂、挥发油。
土杉叶含挥发油,内含α-蒎烯、β-蒎烯、莰烯、毕澄茄烯和罗汉松烯。又含昆虫变态激素蜕皮甾酮、坡哪甾酮A及罗汉松甾酮A、B、C、D并含双黄酮:扁柏双黄酮、新柳杉双黄酮、金松双黄酮、竹柏双黄酮A、竹柏双黄酮B等。心材含罗汉松酸、双联陶塔酚、陶塔酚、半罗汉松酸。
【性味】《广东中药》Ⅱ:"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广东中药》Ⅱ:"止吐血、咳血。每用一两,加蜜枣二个煎服。"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