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九里香[图]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九里香九里香

    九里香

    《中国药典》

    【拼音名】Jiǔ Lǐ Xiānɡ

    【英文名】FOLIUM ET CACUMEN MURRAYAE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x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阴干。

    【性状】

    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多已脱落;小叶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宽处在中部以上,长约3cm,宽约1.5cm;先端钝,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缘;黄绿色,薄革质,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下部有时被柔毛。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千里香:小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长2~8cm,宽1~3cm,先端渐尖或短尖。

    【鉴别】

    (1)本品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长方形,其上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30~70(100)μm,直径9~15μm;叶肉组织不等面型,栅栏组织2~3列。不通过中脉;主脉维管束双韧型,其上、下两侧有纤维群,木化;叶肉组织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9~25μm,有时可见方晶;油室多数,圆形,直径80~120μm,内含黄色油滴。

    (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水浴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置试管中,加新制的7% 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微热,放冷,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加1%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显紫红色。

    【炮制】除去杂质,切碎。

    【性味】辛、微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九里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Jiǔ Lǐ Xiānɡ

    【别名】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

    【来源】为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以根及叶入药。四季可采,根晒干,叶阴干。

    【源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树皮灰褐色,木材坚硬。多分枝,小枝圆柱形,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不具翅,小叶3~9片,互生,大小和形状变异均极大,由卵形、匙状倒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8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或稍凹入,基部宽楔形,常偏斜,全缘,一般野生种的小叶较大,栽培种的小叶远较野生种小,页面深绿色有光泽。秋季开花,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大而少,极芳香,直径可达4厘米,萼片5,三角形,长约2毫米,宿存;花瓣5,白色,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2.5厘米,宽7~9毫米;雄蕊10,长短相间,花丝细条形,扁平;花柱棒状,柱头膨大,常较子房宽,子房圆筒形,2室。浆果卵形或球形,大小变化很大,熟时朱红色。具种子1~2粒。种子有棉质毛。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较旱的疏林中或栽培为绿化树。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化学成分】

    从叶分离出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爱克受梯新(exoticin,为3,3’,4’,5,5’,6,7,8-八甲氧基黄酮)、3,3’,4’,5,5’,7,8-七甲氧基黄酮、8-异戊烯犁莓素(8-isopentenyllimetin)、3,3’,4’,5,5’,6,7-七甲氧基黄酮,费巴露新I[phebalosin I,经酸水解后产生7-甲氧基-8-(1-甲氧基2-羟基-3-甲基-3-丁烯基)香豆精],及7-甲氧基-8(1,2-二羟基-3甲基-3丁烯基)香豆精(C15H16O5),并含有挥发油约0.25%,油中成分为牻牛儿醇(geraniol)、3-蒈烯(3-ca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香茅醇(citronellol)等。

    花瓣含东莨菪甙(scopolin)及其甙元东莨菪素(scopoletin)。

    果实含西比赛亭七甲醚I(hibiscetin heptamethylether I)、半-α-胡萝卜酮(semi-α-carotenone)。

    茎皮含微量的梅克受梯新I[mexoticin I,为5,7-二甲氧基-8-(2,3-羟基异戊基)香豆精]。此外尚含有3-甲酰-吲哚(3-formylindole)等。

    【药理作用】九里香石油醚提取物:1、对离体白鼠小肠和大肠均由松弛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不能阻断,用组织胺和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有对抗作用。2、对离体蛙心有明显抑制作用。3、抑菌试验:本品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麻醉,镇惊,解毒消肿,袪风活络。主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胃痛,牙痛,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虫、蛇咬伤,局部麻醉。

    【用法用量】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附方】

    1、跌打肿痛:鲜九里香叶、鲜地耳草、鲜水茴香、鲜山梔叶各等量,共捣烂,酒炒敷患处。

    2、风湿骨痛:九里香、五色梅根、龙须藤各5钱,炖猪骨或浸酒服。

    3、胃痛:(1)九里香叶粉、两面针粉各2份,鸡骨香粉、松花粉各1份,和匀,加黏合剂制成水丸如黄豆大。每服10~15丸,每日3次。(2)九里香叶3钱,瓦楞子(煅)1两,共研末,每次服1钱,每日3次。

    4、流行性乙型脑炎:鲜九里香叶0.5~1两,鲜刺针草1~3两,水煎,分2~3次服(或用鼻饲)。如高热加大青叶1两,同上药煎服;抽搐频繁痰多者,另取九里香叶0.5~1两,捣烂用冷开水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九里香

    《*辞典》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Jiǔ Lǐ Xiānɡ

    【别名】千里香、满山香(《生草药性备要》),月橘(《中山传信录》),五里香(《陆川本草》),水万年青(《南宁市药物志》),七里香(《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过山香(《福建中草药》),千只眼(《文山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枝叶。全年可采。

    【源形态】灌木或乔木,木材极硬,高3~8米,秃净或幼嫩部被小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8~13厘米,小叶互生,3~9枚,有时退化为1枚;小叶变异大,由卵形、匙状倒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钝渐尖,有时稍稍凹入,基部阔楔尖或楔尖,有时略偏斜,全缘。伞房花序短,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通常有花数朵,花白色,极芳香,长1.2~1.5厘米;萼极小,5深裂;花瓣5,分离,覆瓦状排列;雄蕊10,花丝柔弱;子房上位,2室,花柱柔弱,柱头头状。果卵形或球形,肉质,红色,长8~12毫米,先端尖锐,有种子1~2颗。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野,亦有栽培者。分布我国南部。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茎细圆形,一般截成长3~6厘米的段,直径最大不超过7毫米;外表灰黄色,有细纵纹,栓皮剥落,露出肉色木质部;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淡,质坚硬。干燥叶带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约2~7厘米,宽约1~3厘米,呈黄绿色,基部楔形,全缘,主脉在背面明显突出。叶柄极短。气香。

    【性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

    ②《福建中草药》:"辛、苦,温。"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并有麻醉镇痛作用。治脘腹气痛,胃痛,风湿痹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牙痛,虫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毒,通窍,能止疮痒,去皮风,杀螆疥。"

    ②《岭南采药录》:"患百子痰打,用叶一撮,捣烂煮粥,和糖服之。"

    ③《广西中药志》:"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肿痛,风湿,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浸酒服。外用:捣敷。

    【注意】《广西中药志》:"阴虚火亢者忌用。"

    【附方】治湿疹: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用于局部麻醉及表面麻醉。以九里香注射液作局部麻醉行大小手术100例,初步观察效果稳定,无不良反应,术中和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无肝、肾等损害或其它并发症,无出血、水肿、坏死等现象;镇痛时间长。49例胃次全切除术术后除2例外,均无明显疼痛。缺点是局部刺激较大,腹部手术时腹肌较紧张,对深部手术仍较困难。用量:一个胃次全切除术用12.5%注射液150~200毫升(切口浸润),6.25%注射液150~200毫升(内脏封闭);小手术则几十毫升不等。注射后约10~20分钟即产生麻醉作用,手术时间最长达3小时。小手术均不用术前药,对胃次全切除术术前一般用苯巴比妥钠0.1克或度冷丁50~100毫克肌注,对精神较紧张的患者,术时加用冬眠I号半量或全量。用九里香制成表面麻醉剂,涂于咽喉部粘膜表面,作扁桃体挤切术108例,效果良好。涂药后数分钟即出现麻醉作用,痛觉减退。麻醉时间可维持10分钟左右。制剂:取九里香茎、叶1斤,洗净、碾碎,加三花酒或50%酒精10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过滤备用。

    【摘录】《*辞典》

    页首↑

    九里香根

    《*辞典》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Jiǔ Lǐ Xiānɡ Gēn

    【来源】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根,秋季采,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性味】《文山中草药》:"味辛苦,性温。"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

    治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睾丸肿痛,湿疹,疥癣。

    ①《南宁市药物志》:"散瘀止痛。治风湿痹痛;外敷杀虫,洗烂疮。"

    ②《广西中药志》:"治跌打肿痛。"

    ③《文山中草药》:"治泌尿系感染,支气管炎,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广西中药志》:"阴虚火亢者忌用。"

    【附方】

    ①治腰骨酸痛:鲜九里香根五钱至一两,切碎和猪尾骨。水酒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睾丸肿大:鲜九里香根一至三两,和青壳鸭蛋一个。水酒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阴疽:九里香干根一两。水煎服。

    ④治久年痛风:九里香干根五钱至一两。酒水煎服。

    ⑤治跌打损伤:九里香鲜根一两。酒水煎服。(③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引产:用九里香干根茎1斤,制成浓缩煎液120~250毫升。每次用消毒纱布条蘸药液5~1O毫升塞入宫颈内。操作及消毒按常规进行。观察177例,除怀孕月份较小的4例失败外,其余均获成功,只少数加用催产素,部分胎盘剥寓不全者行刮宫术。副反应主要有畏寒、发热、头痛、腰酸、下腹不适等。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九里香[图]"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儿茶[图]
    ·下一篇:九香虫[图]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答胡XX问小儿暑天水泻及由泻...夏季饮食三忌香壳散竹叶参诃黎丸木蝴蝶[图]炒面粥诃子丹砂镇心丸太白米白毛鹿茸草春季养生用蜂蜜夏季防“啤酒心”增损泽兰丸大对经草五虎下西川秋季洗澡治病菟丝子丸消瘿顺气散小白蒿夏季口腔溃疡患者忌食荔枝春季儿童防桃花癣猪脂膏铁浆水半夏鱼腥草玉米五指毛桃南五味子土八角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