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āo Dòu
【英文名】SEMEN CANAVALIE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 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壳及根。
【性状】种子:本品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1~2cm,厚0.5~1.2cm。表面淡红色至红紫色,微皱缩,略有光泽。边缘具眉状黑色种脐,长约2cm,上有白色细纹3条。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2,黄白色,油润。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鉴别】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外被角质层,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2~6列,呈哑铃状。营养层由十多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侧细胞呈颓废状;有维管束,种皮下方为数列多角形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具缘纹孔少见。周围有4~5层薄壁细胞,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甘,温。
【归经】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拼音名】Dāo Dòu
【别名】挟剑豆、野刀板藤、葛豆、刀坝豆、大刀豆、刀豆角、刀鞘豆
【来源】为豆科刀豆属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以种子、果壳及根入药。秋季采集,分别晒干备用或鲜用。
【源形态】缠绕草质藤本,长达数米。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8~15厘米,小叶柄长约1厘米;小叶宽卵形,长8~20厘米,宽5~1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偏斜。夏季开淡红色或淡紫色蝶形花,总状花序腋生,花疏,生于花序轴隆起的节上;萼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齿,卵形;旗瓣近圆形,大于其它瓣;雄蕊10,二体;子房有疏长硬毛。荚果极长,窄长长方形,略弯曲,长15~30厘米,先端有钩状短喙,边缘有明显凸出的隆脊;种子肾形,红色或褐色,长约3.5厘米,种脐和种子几等长。
【生境分布】生于气候较暖的地区。我国热带地区有栽培或野生,长江以南也间有栽培。
【化学成分】未成熟的种子含赤霉素A21即刀豆赤霉素I(canavalia gibberellin A21,C19H22O7)、赤霉素A22即刀豆赤霉素II(canavalia gibberellin A22,C19H22O6)。此外,并含蛋白质及游离胺基酸刀豆氨酸(canavanine)。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
种子:温中降逆,补肾。用于虚寒呃逆,肾虚,腰痛,胃痛。
果壳:通经活血,止泻。用于腰痛,久痢,闭经。
根: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用法用量】种子1.5~3钱。果壳及根1~2两。
【备注】
同属植物洋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 DC.与刀豆的主要区别为直立草本,小叶较小,长方卵形至椭圆形,长10厘米以下,荚果较短,长约10厘米,种脐为种子的1/2长。在四川也入药,效用相似。
本植物含刀豆酸(canaline,为α-氨基-γ-氨氧基丁酸α-amino-γ-aminooxy-butyric acid)。此外,尚含有本通尼碱(betonicine即achillein,C7H13O3N及刀豆碱(caneine,C12H24O3N3)。种子含刀豆氨酸(canavanine,C5H12O3N4)、去氨基刀豆氨酸(desaminocanavanine,C5H9O3N3)及胡芦巴碱(trigonellinc,C7H7O2N)。
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刀豆酸A(canavaline A)对于用病毒或化学致癌剂处理后而得的变形病毒的毒性大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可凝集由各种致癌剂所引起的变形细胞)。2、经胰蛋白处理后之刀豆酸A还能使肿瘤细胞(变形后之小鼠纤维母细胞)重新恢复到正常细胞的生长状态,但经胰蛋白处理后之刀豆酸A对正常细胞也有凝聚作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救荒本草》
【拼音名】Dāo Dòu
【别名】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关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源形态】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无毛。3出复叶,叶柄长3~12厘米;小叶片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20厘米,宽约5~16厘米,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疏,有短梗;花萼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齿,卵形;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蝶形,长3~4厘米,旗瓣圆形,翼瓣较短,约与龙骨瓣等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枚,连合为单体;子房具短柄。荚果大而扁,长lO~30厘米,径3~5厘米,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脊,先端弯曲成钩状,内含种子lO~14粒,种子粉红色或红色,种脐约占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
【炮制】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①《滇南本草》:"健脾。"
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注意】《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附方】
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备注】同属植物洋刀豆,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医林纂要》
【拼音名】Dāo Dòu Gēn
【来源】豆科植物刀豆的根。
【性味】
苦,温。
①《医林纂要》:"苦咸。"
②《分类草药性》:"性平,无毒。"
③《陆川本草》:"甘,温。"
【功能主治】
治头风,风湿腰脊痛,疝气,久痢,经闭,跌打损伤。
①《医林纂要》:"止肾气攻心心痛。能通冲脉而济水火,交心肾。"
②《纲目拾遗》:"治头风。"
③《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膀胱疝气。"
④《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行血,通经。治风湿性腰脊痛,经闭,久痢,牙痛;外用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头风:刀豆根五钱,酒煎服。(《医方集听》)
②治风湿性腰痛:刀豆根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江西草药》)
③治肾虚腰痛:刀豆根一两,水煎去渣,将药液与糯米适量炖服,每日一次。(《江西草药》)
④治跌打损筋:刀豆根捣烂,酒蒸敷患处。(《陆川本草》)
⑤治跌打损伤:大刀豆根、火麻梗各等量。烧灰泡酒,每次服一杯,内服外搽。(《重庆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医林纂要》
【拼音名】Dāo Dòu Ké
【来源】为豆科植物刀豆的果壳。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虫蛀。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湖北、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果壳具扭曲粗壮的果柄;荚果长剑状,略作螺旋形扭曲或破碎,长可达30厘米,宽约4.5厘米,先端尖,微弯,外表面黄色至深黄色,具皱纹,散生黑色斑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内面有白色海绵状物。未开裂的荚果,在腹背缝线处各有肋1条。果皮带纤维性。以长而宽大、完整、外面黄色、内部洁白无虫蛀者为佳。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性味】
甘,平。
①(《医林纂要》:"甘苦咸,平。"
②《泉州本草》:"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和中下气,散瘀活血。治反胃,呃逆,久痢,经闭,喉痹,喉癣。
①《医林纂要》:"和中,交心肾,止呃逆。"
②《重庆草药》:"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附方】
①治膈食呕吐,不能吞咽:刀豆壳五钱,咸橄榄三粒,半夏三钱。煎汤服。(《泉州本草》)
②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二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久痢:刀豆荚饭上蒸熟,蘸糖食。(《种福堂公选良方》)
④治腰痛:刀豆壳烧存性研末,好酒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万氏家抄方》)
⑤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刀豆壳焙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少加麝香尤妙。(《经验广集》)
⑥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膏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⑦治喉癣:刀豆壳烧灰,以二、三厘吹之。(《张氏秘效方》)
⑧治牙根臭烂: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医方一盘珠》)
⑨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鲜刀豆壳一两,鸭蛋一个。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