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三七[图]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三七三七

    三七

    《中国药典》

    【拼音名】Sān Qī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的干燥根。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

    【鉴别】

    (1)本品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 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5ml,温浸30分钟(或冷浸振摇 1小时),滤过。取滤液1ml,蒸干,加醋酐1ml与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另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橼酸溶液各1滴,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

    (3)取本品粉末0.5g,加水约5滴,搅匀,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 5ml,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 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 及三七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喷以硫酸溶液(1→10),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炮制】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Sān Qī

    【别名】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

    【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P. sanchi Hoo]的块根,其花亦入药。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分枝和多数支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凸起及横向皮孔。茎直立,单生,不分枝,近于圆柱形,有纵条文。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通常5~7片,膜质,基部一对较小,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而偏斜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细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夏季开淡黄绿色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花5数,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果扁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球形,1~3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丛林下。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一般为栽培;江西、湖北及其它省近年也有栽培。

    【栽培】喜冬暖、夏凉的环境,不耐严寒,忌强光。宜选阴凉通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质壤土栽培。种子繁殖,播种前2~3个月整地、作畦。为了消灭害虫、病害,可在翻地时撒1~2次石灰(60斤/亩)或六六六粉(5~10斤/亩),但必须在种植前20~30天进行。当果实成熟后,可随采随播,产区也多用冬播。播时于畦面开沟,沟宽1~2寸,深2~5分,粒距1.5~2寸,覆细土2~3分,再盖稻草防畦面板结,保持土壤湿润,约3~4个月出苗。幼苗生长1年,于12~1月,休眠芽萌动前,按苗大小,挖出栽种,开沟,以5×5或5×6和6×6寸行株距栽种,栽深0.5~1寸。栽时,芽头向下倾斜成约20度角,然后覆土盖草。播种1月后,搭荫棚,四周围以篱笆;透光度按季节调整,光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春季透光度60%左右,夏季40~50%,冬季逐渐调大透光到50%~80%。生长期间应注意防病、防虫,施肥、摘蕾。

    【化学成分】块根含三七皂甙A(arasaponin A,C30H52O10)、三七皂甙B(arasaponin B,C23H38O10),二者水解后分别生成皂甙元A,皂甙元B及一分子葡萄糖。又近举报导,含有五种三萜皂甙,其甙元为人参二醇及人参三醇等。三七块根除含有皂甙外,尚含有生物碱和黄酮甙。三七叶含皂甙,水解后其皂甙元以人参二醇较多,可明显检出有齐墩果酸,但人参三醇含量极少。

    【药理作用】

    1、三七块根流浸膏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

    2、三七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并能对抗因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的作用。

    3、三七块根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4、三七灌胃能促进小白鼠肝糖元的积累。

    5、毒性:三七皂甙给猴等等物静注,有溶血作用,对小鼠静注其半数致死量为460毫克/公斤。对金鱼毒性极轻。

    【炮制】

    开花前采收3年以上的鲜三七,去茎叶泥土,摘下芦头、侧根、须根,分开大小,晒至六、七成干时,用谷壳掺和,边晒边搓揉,使其体质结实,再晒至足干。

    夏季采花,阴干或熏蒸晒干。

    【性味】

    块根:甘、味苦,温。

    花:甘,凉。

    【功能主治】

    块根:活血祛淤,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

    花:清热,平肝,降压。用于急性咽喉炎,头昏,目眩,耳鸣。

    【用法用量】

    块根:1~3钱,研末用白开水送服。不宜入煎剂。

    花: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

    【附方】

    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三七1钱,花蕊石、血余炭各0.5钱,研末分4次吞服,每日2次。

    2、跌打损伤:三七1~2钱,磨甜酒内服,或研末内服。

    3、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三七研末,每服3分,每日3次。一般服2日后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继续服至15日以巩固疗效。

    4、消化性溃疡(瘀痛型):三七0.5~1钱,研粉吞服,当归、桃仁、延胡索、赤芍、失笑散各3钱,乳香、没药各1钱。(此型可能为穿透性溃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三七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Sān Qī

    【别名】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选生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本品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其剪下的粗支根,称为"筋条";较细者为"剪口三七";最细者为"绒根"。

    【源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状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厘米,宽2~5厘米,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厘米;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厘米;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毫米;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叶(三七叶)、花(三七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林阴下。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主产云南、广西等地。

    【性状】

    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类圆柱形或纺锤形,长约3~5厘米,直径约0.3~3厘米,顶端有根茎残基。外表灰黄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断续的纵皱纹,及横向隆起之皮孔,并有支根的断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木部与皮部常分离,皮部黄色、灰色或棕黑色,本部角质光滑,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先苦而后微甜。以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棕黑色、无裂痕者为佳。

    "筋条"、"剪口"及"绒根"大多不饱满而有较多的纵皱,并带有灰黄色的栓皮。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或角质状。

    【炮制】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透切片晒干。三七粉 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

    甘微苦,温。

    ①《纲目》:"甘微苦,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阳明、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肠。"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0.5~1钱。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②《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附方】

    ①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③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④治亦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

    ⑤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

    ⑥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

    ⑦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④方以下出《濒湖集简方》)

    ⑧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

    ⑨止血:人参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⑩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

    ⑾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⑿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⒀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⒁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⒂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⒃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⒄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临床应用】

    ①治疗心绞痛

    每次口服o.45克,日服3次,重症加倍。16例以心绞痛为主诉的冠心病患者,经治疗除1例心绞痛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者用药数天无效而停药外,其余15例止痛疗效均满意。有4例原需长期服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三七后即可停服;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服药后血压缓慢下降;3例服药后心率转缓;4例心电图轻度好转。实验结果证明,三七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又有降低动脉压及略减心率的作用,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上述作用,均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缓和心肌需氧与供氧不足之间的矛盾,因而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利因素。又据少数病例观察,每日用三七粉1.8克,分3次食前服,连续1月,对降低血脂及胆甾醇有一定效果。服药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有些病例服药后觉精力旺盛,临床症状亦有所减轻。经血常规检查,血象无明显变化,对血小板似有提高之作用。

    ②治疗咯血

    三七粉2~3分,日服2~3次,共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及肺脓肿等病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咯血1次量为50~600毫升不等。服药后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例,31~60天止血者3例。其中完全止血者8例,有2例于止血后1~2周又有少量咯血。此药对肺部疾患有止血、镇咳,祛痰及镇痛作用,服药后无1例产生副作用。

    ③治疗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

    用三七研细末,每次3分,日服3次,开水送服。共治8例,治愈7例。一般服药后2日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全愈。继续服药15天以巩固疗效。

    ④治疗眼出血

    应用1%三七液点眼,每日2~6次。或先用0.5%狄卡因点眼,再加少量2%普鲁卡因于1%三七液内,一同注入结膜下,每次0.1~0.3毫升,每日1次。观察12例外伤后或眼内手术后前房出血的患者,Ⅰ°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下)在1~2天内血液吸收;Ⅱ°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上,不超过瞳孔中间线)在3~4天内吸收;Ⅲ°出血患者(前房出血超过中间线一直到前房全积血)多在第6天左右被吸收。最严重的全前房出血患者,都在3~6天内吸收。应用上述溶液,不论点眼或结膜下注射,均无不良反应。

    【备注】

    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又名:竹节三七)。

    三七号称"金疮要药",人们把它比为"金不换",是外科、伤科的常用药物,我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人工栽培的三七,多种在田野,称为"田七"。

      三七的叶,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摘录】《*辞典》

    页首↑

    三七花

    《*辞典》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Sān Qī Huā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降压。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泡茶服;适量。

    【摘录】《*辞典》

    页首↑

    三七叶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Sān Qí Yè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叶。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辛。"

    【功能主治】

    止血,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肿毒疮。

    ①《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察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或调敷。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三七[图]"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刀豆[图]
    ·下一篇:三白草[图]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红马蹄草王惟一罂粟膏紫茉莉七星剑薤白粥杏仁粥苍耳子半边莲法半夏秋季进补忌虚实不分香蔻丸湖北贝母蒲黄治入秋痢疾食疗方开郁种玉汤团鱼丸四川丸春季防鼻出血秋季防病要灭蚊高温天气慎染发重叶莲鸡骨柴榆树膀胱七心叶荚蒾根虾吐铁水茴香藻射干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