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南烛子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南烛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Nán Zhú Zǐ

    【别名】南烛

    【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干燥果实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性味】微甘、酸。

    【功能主治】强筋骨,益肾气。用于身体虚弱,脾虚久泄,梦遗滑精,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南烛子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Nán Zhú Zǐ

    【别名】乌饭果(《药材学》)。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果实。8~9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置干燥处。

    【源形态】

    乌饭树,又名:牛筋(《本草拾遗》),黑饭草、乌饭草(《日华子本草》),乌草(《开宝本草》),南烛草木、男续、染菽、猴药、后卓、猴菽、草木之王、惟那木(《本草图经》),墨饭草(《纲目》),乌米饭树、康菊紫、苞越橘。

    常绿灌木,高1~3米,多分枝。枝条细,灰褐带红色,幼时带有点状微毛,老时脱落。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1~3厘米,边缘具稀疏尖锯齿,基部楔形,先端锐头,革质,有光泽,中脉有短毛;叶柄短而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长2~5厘米,具有10数花,微具毛;苞片披针形,长1厘米,边缘具不明显锯齿;花柄长0.2厘米,具绒毛;萼钟状,5浅裂,外被绒毛;花冠白色,壶状,长5~7毫米,具绒毛,先端5裂片反卷;雄蕊10,花药先端伸长成管状,花丝有白茸毛;子房下位,花柱长6毫米。浆果球形,红色,成熟时紫黑色,直径约5毫米,萼齿宿存,内含白色种子数颗。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台湾等地。产江苏、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球形,直径4~5毫米。表面暗赤褐色,略有细皱纹,具宿萼,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三角形,约包被果实2/3以上,顶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柱痕迹,基部常有果柄。味酸而稍甜。

    【化学成分】干燥果实含糖分约20%,游离酸7.02%(以苹果酸为主,柠檬酸、酒石酸少量)。

    【药理作用】提取物在体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细胞变性。

    【性味】《纲目》:"酸甘,平,无毒。"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肝二经。"

    【功能主治】

    益肾固精,强筋明目。治久泄梦遗,久痢久泻,赤白带下。

    ①《纲目》:"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

    ②《药材学》:"强精益肾。治久泄梦遗,,体虚气弱,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剂。

    【附方】添精益髓,舒筋明目:南烛子(生者)两斤,白果(去壳)四两,山药末一斤,茯苓四两,芡实半斤,同捣为饼,火焙乾为末;入枸杞子一斤,熟地一斤,山茱萸一斤,桑叶末二斤(嫩桑为妙),巨胜子半斤。共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晨老酒送下五钱。(《本草新编》)

    【名家论述】《要药分剂》:"《纲目》于南烛枝叶,载有止泄、除睡、变白三条,于子载有固精、驻颜二条,其强筋益力,子与枝叶相同,此殆互文,非若他药之主治,或子或枝或叶,有绝不相同者也。余尝以南烛子治久痢久泻,辄效,以治饭后瞌睡,亦效。可知止泄除睡不独枝叶为然也。又尝以子治痢血日久症,亦效,此并《本草》所未及者。曾制一方,用南烛子为君,制首乌为臣,谷芽生,焦各半为佐,其使药则随症加用,如久痢加黄连、木香、诃子,久泻加山药、建莲,除睡加益智、远志,痢血加黄连、槐花、当归、地榆,真是如响斯应。"

    【摘录】《*辞典》

    页首↑

    南烛根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Nán Zhú Gēn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根。

    【功能主治】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止痛。"

    【附方】

    ①治牙齿痛:乌饭树根,捣烂炖蛋吃。(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手足跌伤红肿:乌饭树根,捣烂煎水洗。(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小儿误吞咽铜铁物在喉内不下:南烛根烧灰细研,以热水调服一钱,瘥。(《圣惠方》)

    【摘录】《*辞典》

    页首↑

    南烛叶

    《*辞典》

    【出处】《本草新编》

    【拼音名】Nán Zhú Yè

    【别名】南烛枝叶(《开宝本草》)。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8~9月采收,拣净小枝及杂质,晒干。贮藏干燥处。

    【生境分布】产江苏、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叶呈长椭圆形至披针形,两端尖锐,边缘有疏细锯齿,多向背面反卷,长2~6厘米,宽1~2.5厘米;革质而有光泽,上面暗棕色,主脉凹陷,下面棕色,主脉及侧脉均显著凸出;叶有短柄,多向后弯曲。质脆。气弱,味涩而苦。

    【化学成分】含卅一烷、无羁萜、表无羁萜醇、槲皮素、异荭草素、对-羟基桂皮酸、内消旋肌醇。

    【性味】

    酸涩,平。

    ①《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②《纲目》:"酸涩。"

    【归经】《本草经疏》:"入心、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泄。

    ①《本草拾遗》:"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 

    ②《日华子本草》:"益肠胃,捣汁浸蒸,晒干服。"

    ③《本草汇言》:"益气添精,凉血养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一切风疾,久服明目:南烛树(春、夏取枝叶,秋、冬取根及皮,拣择细锉)五斤。以水五斗。慢火煎取二斗,去滓,别于净锅中,慢火煎如稀饧,即以瓷瓶盛。每服,以温酒调下-茶匙,日三服。(《圣惠方》南烛煎)

    ②助阳补阴,发白变黑:春间采甫烛嫩叶,约二十斤。用蒸笼在饭锅蒸之,蒸熟晒干为末(阴干者无用),大约一斤南烛叶末,加入桑叶一斤,热地二斤,山莱萸一斤,白果一斤,花椒三两,白术二斤;为末,蜜丸。白滚水送下一两,每日早晨服之。(《本草新编》)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南烛,《本经》言其味苦气平,性无毒,然尝其味亦多带微涩,其气平者,平即凉也。《十剂》云,涩可去脱,非其味带涩,则不能止泄,非其气本凉,则不能变白。发者,血之余也,颜色者,血之华也,血热则鬓发早白而颜枯槁;脾弱则困倦嗜卧而气力不长;肾虚则筋骨软弱而行步不前。入心凉血,入脾益气,入肾添精,其云却老,非虚语矣。凡变白之药,多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益脾。""南烛同旱莲草、没食子、地黄、桑椹、枸杞、山茱萸、何首乌、白蒺藜,为乌须发之圣药,气味和平,性复无毒。除变白外,无他用。"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南烛子"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南烛
    ·下一篇:南蛇藤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伤寒兼脑膜炎华山矾哮喘患者的饮食糖尿病药粥方冬季小儿预防肥胖冬季补维生素B2防口角炎宜短枝六道木通经止痛汤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拨云退翳散钱针万线草毛果算盘子老年人消夏宜饮汤夏季宜防电冰箱肠炎秋季清晨练功先排便葛花什么是药膳?电视性近视不可小视眼药水不能滥用缪希雍医案之一论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檀根一柱香续断小木通小对叶草仙顶梨仙半夏粗榧子石胆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