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虻虫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虻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Ménɡ Chónɡ

    【别名】牛虻、牛蚊子、牛蝇、牛苍蝇、瞎蒙

    【来源】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 或鹿虻T. chrysurus Loew.的干燥雌虻成虫。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捕捉雌虫,捏其头部致死,晒干或阴干。

    【炮制】炒虻虫:文火微炒,取出去足翅。

    【性味】苦,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破瘀散结,痛经堕胎。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5~1钱。

    【注意】孕妇及无瘀积者禁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虻虫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Ménɡ Chónɡ

    【别名】蜚虻(《本经)),牛虻(《本草崇原》),牛蚊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绿头猛钻(《青海药材》),牛苍蝇(《浙江中药手册》),瞎虻虫、瞎蚂蜂(《河北药材》),瞎蠓(《中药志》),牛魔蚊(《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6~8月间捕捉。用蝇拍轻轻拍取,用线穿起,晒干或阴干。

    【源形态】

    雌虻体长13~17毫米,黄绿色。复眼大型,无细毛,中部有1条细窄的黑色横带。额黄色或略带浅灰;头顶被有短毛。触角黄色,第3节肥大,基部具有粗钝的背突。唇基和颊黄灰色。下颚须第2节浅黄色,被有白色并杂有黑色的短毛。中胸背板、侧板、腹板灰黄色,被有黄色短毛并杂有黑色和黄灰色长毛,翅透明无斑,平衡棒黄色。足3对,中、后足的股节基部1/3处灰色;前足跗节及前足胫节端部黑色;中、后足跗节的端部黑褐色。腹部暗黄灰色;第1~3或1~4腹节背板两侧有大的黄色斑点,中间有暗黄色纵带,宽约为腹部宽度的1/4~1/3。腹部被有稠密的黄色或黄灰色短毛,有时夹杂有黑色短毛。腹面灰色,第1~2或第1~3腹板的两侧黄色。雄虻形状相似,但体较小,复眼被有纤细的灰色短毛。

    雌虻吸食牛、马、驴等家畜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

    【生境分布】平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性喜阳光,多在白昼活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产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西、河南、辽宁等地。

    【性状】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厘米,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以个大、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用文火微炒用。

    【性味】

    苦,凉,有毒。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有毒。"

    ③《医林纂要》:"辛苦咸,寒。"

    【归经】

    入肝经。

    ①《纲目》:"肝经血分。"

    ②《要药分剂》:"入肝经。"

    【功能主治】

    逐瘀,破积,通经。治癥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

    ①《本经》:"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②《别录》:"主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

    ③《日华子本草》:"破癥结,消积脓,堕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研末1~2分;或入丸、散。

    【注意】

    孕妇忌服。

    ①《药性论》:"恶麻黄。"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服之堕胎。"

    ③《本草经疏》:"伤寒发黄,脉沉急,少腹鞕,如小便不利者为无血证,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审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于脾胃薄弱,肝血枯竭,而非血结闭塞者不宜用;孕妇腹中有癥瘕积聚,不宜用。凡病气血虚甚,形质瘦损者忌之。"

    【附方】

    ①治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熬)、虻虫(去翅、足)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不下,更服。(《伤寒论》抵当汤)

    ②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熟地黄四两,虻虫(去头、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

    ③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千金方》)

    ④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部。(《现代实用中药》)

    【名家论述】

    ①《纲目》:"成无己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②《本草经疏》:"蜚虻,其用大略与蟅虫相似,而此则苦胜,苦能泄结,性善啮牛、马诸畜血,味应有咸,咸能走血。故主积聚癥瘕一切血结为病,如《经》所言也。苦寒又能泄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闭塞咽喉,故主喉痹结塞也。今人以其有毒多不用,然仲景抵当汤、丸,大黄蟅虫丸中咸入之,以其散脏腑宿血结积有效也。"

    ③《本经逢原》:"虻虫,《本经》治癥瘕寒热,是因癥瘕而发寒热,与蜣螂治腹胀寒热不殊。仲景抵当汤、丸,水蛭、虻虫虽当并用,二物之纯险悬殊。其治经闭,用四物加蜚虻作丸服,以破瘀而不伤血也。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其性虽缓,亦能堕胎。"

    ④《药征续编》:"按用虻虫之方,曰破积血,曰下血,曰畜血,曰有久瘀血,曰有瘀血,曰妇人经水不利下,曰为有血,曰当下血,曰瘀热在里,曰如狂,曰喜忘,是皆为血证谛也。然不谓一身瘀血也,但少腹有瘀血者,此物能下之,故少腹鞕满,或曰少腹满,不问有瘀血否,是所以为其证也。"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虻虫"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响铃豆
    ·下一篇:蚂蝗七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夏季食用凉拌菜卫生四忌王旭高费伯雄毛鬼头伞华泽兰分消饮风湿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出嫁二载,月事犹未见,身体...车前子粥骆驼脂麻口皮子药蛾药秋冬之交宜食用红豆汤秋季食用水果消毒夏季糖尿病患者忌食罗汉果黑锡丹水蛭丸药补不如食补药膳食品的烹调方法进入秋季谨防“情绪疲软”铁锈云雾七岩败酱向日葵五倍子[图]石蕊石鲫升麻疏肝和胃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