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烟草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Yān Cǎo

    【别名】烟、烟叶

    【来源】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的全草。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收,阴干。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杀虫。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灭钉螺、蚊、蝇、老鼠。

    【用法用量】多外用。鲜草捣烂外敷,或用烟油擦涂患处。除四害将烟草制成5%浸出液喷洒,或点烟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烟草

    《*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Yān Cǎo

    【别名】野烟(《滇南本草》),相思草、返魂烟(《食物本草会纂》),仁草、八角草、烟酒(《粤志》),金丝醺(《纲目拾遗》),贪报草、延命草(《现代实用中药》),穿墙草,土烟草(《福建民间草药》),金鸡脚下红(《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通常于7月间,俟烟叶由深绿色变为淡黄色,叶尖下垂时采收。由于叶的成熟有先后,可分数次采摘,采后先晒干或烘干,再经回潮、发酵,干燥后即成。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2米。茎直立,粗壮,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被有粘质毛。叶互生;叶片甚大,呈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约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下延成翅状柄,或稍呈心耳状,多少抱茎,全缘或带微波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被粘毛。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花有苞和柄,柄长4~5厘米;萼绿色,长圆形,长约2厘米,裂片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漏斗形,长约3~5厘米,喉部稍膨大,筒部粉红色,罕有白色,外面被软毛,裂片5,先端锐尖,红色;雄蕊5,花丝与花冠等长或稍短;雌蕊1,花柱长,柱头圆形,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数。蒴果卵圆形,长约15厘米,略超出宿存萼。种子细小,多数,黄褐色。花期8~10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温带、热带地区。我国各地栽植者很多。主产山东、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山西、四川及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的叶呈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柄甚短,有翅,上面黄棕色,下面较淡,主脉宽而凸出,多脓毛,稍经湿润则带粘着性。具特异的香气,味苦辣。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约1~9%及芸香甙、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脂肪、树脂、无机质。尚含γ-谷甾醇葡萄糖甙、环本波萝烯醇。

    烟叶生物碱共分离出14种,其中12种的结构已确定,以烟碱、毒藜碱、去氢毒藜碱等较为主要。

    烟草全株都含烟碱,以叶中含量最多,约占全株含量的64%,其余,根占13%,茎18%,花5%。

    【药理作用】烟草中主要成分为烟碱,占总碱之93%,普通香烟中含量约1~2%。其他成分因含量很少,故无重要意义。烟碱在医疗上无用途,主要为毒理学上的意义;急性中毒时死亡之快,与氰化物相似。成人致死量约在50毫克左右,1支烟卷即含20~30毫克。但有儿童吞食烟卷数支后仍有得救者,因烟丝中的烟碱吸收较慢,因此先吸收部分即可产生剧烈呕吐,而将留下部分吐出。吸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习惯,嗜好者认为1支烟卷可消除疲劳与抑制,提高工作效率;实际上这只是给予吸者精神上的某种满足而巳,在客观试验中,吸烟对于脑力或体力的,特别是需要高度准确性的活动,如打靶或投篮球,只有降低成绩的作用。吸烟成习惯者对烟碱的某些急性作用能产生一定耐受性,但与吗啡、阿片等不同,戒除时并无痛苦的戒断症状。每次吸入之烟碱量,不仅与烟制品(如烟卷、雪茄、烟斗丝等)中的含量有关,而且与抽吸的深度与速度有关,如在10分钟内抽掉2/3烟卷时,大概可吸入0.2毫克烟碱,如在5分钟内抽2/3时,则可吸入2毫克。吸烟过多,可产生各种毒性反应。因其有刺激性,可致慢性咽炎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支气管炎的发生率,嗜好者(每天20支以上)较不吸烟者高4~7倍。肺癌似与吸烟有关,在45岁后发生肺癌的病人中,每天吸25支以上的比不吸烟的多50倍左右。在胃肠道方面,易得消化失常、神经性胃病、溃疡病及便秘。吸烟与高血压症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定,但一般认为易得期外收缩等心律不齐与冠状动脉病等。而闭塞血栓性脉管炎,几全部见于重量吸烟者,过量吸烟还可引起头痛、失眠等神经症状。烟碱在粘膜面极易吸收,如置2滴于小狗舌面,1~2分钟内即可中毒而死;由完整的皮肤表面,亦能吸收而致中毒。

    【性味】

    辛,温,有毒。

    ①《滇南本草》:"辛,温,有大毒。"

    ②《本草汇言》:"味苦辛,气热,有毒。"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解毒杀虫。治食滞饱胀,气结疼痛,痈疽,疔疮,疥癣,蛇、犬咬伤。

    ①《滇南本草》:"治热毒疔疮,痈疽搭背,无名肿毒,一切热毒疮,或吃牛马驴骡死内中毒。"

    ②《本草正》:"用以治表,善逐一切阴邪寒毒,山岚瘴气,风湿邪闭腠理,筋骨疼痛;用以治里,善壮胃气,祛阴浊寒滞,消膨胀宿食,止呕哕霍乱,除积聚诸虫,解郁结,止疼痛,行气停血瘀,举下陷后坠,通达三焦。"

    ③《药性考》:"罨伤止血。"

    ④李承祜《生药学》:"浸剂可作驱除蛲虫之灌肠剂。"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疥疮等寄生性皮肤病。"

    ⑥《广州植物志》:"治骨节疼痛,痿麻不仁,偏风头痛,毒蛇咬伤。"

    ⑦《闽东本草》:"散瘀消肿,杀虫解毒。治妇女胞寒,月经不调,疔疮痈毒,结块红肿,狂犬咬伤,漏管,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捣汁或点燃吸烟;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肺病咳嗽吐血及一切喉证忌服。

    ①《本草正》:"此物性属纯阳,善行善散,惟阴滞者用之,若阳盛气越而多躁多火,及气虚气短而多汗者,皆不宜用。"

    ②《本草汇言》:"阴虚吐血,肺燥劳瘵之人,勿用。"

    ③《闽东本草》:"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无名肿毒,对口疮,委中毒:烟草鲜叶和红糖捣烂敷之。(《福建中草药》)

    ②治背痈:鲜烟叶三至五钱,酒水煎服;另取鲜叶和鲜海蛏肉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③治横痃:野烟草鲜叶和米饭杵,热敷患部。(《闽东本草》)

    ④治金疮:烟末上之。(《良朋汇集》)

    ⑤治毒蛇咬伤:先进风挤去恶血,用生烟叶捣烂敷之;无鲜叶,用于者研末敷,即烟油、烟灰皆可。(《慈航活人书》)

    ⑥治疯狗咬伤:野烟草鲜叶一握,洗净,捣烂绞汁一汤匙,和红酒炖服。(《闽东本草》)

    ⑦治妇女胞寒,月经不调:野烟叶炖服。(《闽东本草》)

    ⑧治乳痈初起:鲜烟叶浸热酒,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名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烟草,通利九窍之药也,门吉士曰,此药气甚辛烈,得火燃,取烟气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如气滞、食滞、痰滞、饮滞,一切寒凝不通之病,吸此即通。凡阴虚吐血,肺燥劳瘩之人,勿胡用也,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溃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所以阴虚不足之人,不宜也。"

    ②《本经逢原》:"烟草,近日目科内障丸中,间有用之获效者,取其辛温散冷积之翳也。不可与冰片同吸,以火济火,多发烟毒。吸烟之后,慎不得饮火酒,能引火气熏灼藏府也。又久受烟毒,而肺胃不清者,以沙糖汤解之。"

    【摘录】《*辞典》

    页首↑

    鼻烟

    《*辞典》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Bí Yān

    【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和入其他药材后制成的粉末。

    【制法】《广大新书》:"造鼻烟法: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猪牙皂角二分,焙干,研薄荷二分,冰片三厘,干烟丝为君。干(烟)丝一钱,必配福烟六、七分许。上药各为细末,酌量配合,不必拘分量。以色如棕色者佳。"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通关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辟疫。""能追风发汗。"

    【用法用量】外用:搐鼻。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烟草"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海螺
    ·下一篇:粉苞苣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饮用红茶防皮肤癌温病兼吐血产后下血算盘七展枝唐松草阿魏瘀血短气胁疼少阴病大承气汤证龙葵长春七核桃青龙皮泽泻汤泽泻丸糯米团加味归脾汤大马蓼黑附子丸黑云散夏季忌空腹吃西红柿饮食与血型春季药膳应注意中老年人秋季保健竹鸡太白针抗疲劳药膳——虫草红枣炖甲...红雀珊瑚绵羊角马蹄荷固真饮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