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桂花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桂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Guì Huā

    【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

    【来源】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以花、果实及根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花;冬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

    【性味】

    花:辛,温。

    果:辛、甘,温。

    根:甘、微涩,平。

    【功能主治】

    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

    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虚寒胃痛。

    根:祛风湿,散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用法用量】花1~4钱。果2~4钱。根2~3两。

    【备注】(1)另有两种变种金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 var. aurantiacus Makino与淡黄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 var. thunbergii Makino,均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桂花

    《*辞典》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Guì Huā

    【别名】木犀花(《纲目》)。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9~10月开花时采收,阴干,拣去杂质,密闭贮藏,防止走失香气及受潮发霉。

    【源形态】

    木犀(《纲目》),又名:九里香、岩桂(《墨庄漫录》),桂(《花镜》)。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灰白色。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锐细锯齿,叶脉6~8对,向下面突出;叶柄短。花簇生于叶腋,雌雄异株,具细弱花梗;花萼4裂,裂片齿状;花冠4裂,分裂达于基部,裂片长椭圆形,白色或黄色,芳香;雄花具雄蕊2,隐藏于花冠内;雌花有雌蕊1,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子房2室。核果长椭圆形,含种子1枚。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

    花含芳香物质,如γ-癸酸内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反-芳樟醇氧化物、顺-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壬醛以及β-水芹烯、橙花醇、牻牛儿醇、二氢-β-紫罗兰酮。

    花蜡含碳氢化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

    【性味】

    辛,温。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辛甘苦,气温,无毒。"

    【功能主治】

    化痰,散瘀。治痰饮嘲咳,肠风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①《本草汇言》:"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②《国药的药理学》:"治口臭及视觉不明。"

    ③《陆川本草》:"治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泡茶、浸酒。外用:煎水含漱,或蒸热外熨。

    【附方】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木厚花、百药煎、孩儿茶。作膏饼噙。(《纲目》)

    【摘录】《*辞典》

    页首↑

    桂花露

    《*辞典》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Guì Huā Lù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

    【性味】《纲目拾遗》:"味微苦。"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醒脾开胃。治龈胀,牙痛,咽干,口燥,口臭。

    ①《金氏药帖》:"专治龈胀牙痛,口燥咽干。"

    ②《纲目拾遗》:"明目疏肝,止口臭。"

    ③《中国医学大辞典》:"醒脾,开胃,理气,宽胸,平肝,化痰。"

    【用法用量】内服:炖温,1~2两。

    【摘录】《*辞典》

    页首↑

    桂花子

    《*辞典》

    【出处】《江苏药材志》

    【拼音名】Guì Huā Zǐ

    【别名】桂花树子、四季桂子(《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干燥果实。4~5月果实将成熟时采收,用温水浸泡后,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

    【性状】干燥果实呈长卵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直径7~9毫米;表面棕色或紫棕色,有隆起的不规则网状皱纹;基部有果柄痕,有时可见细果柄及皿状宿萼。外果皮菲薄,易脱落,露出淡黄棕色的果核,其表面具不规则的纵沟纹;内果皮带韧性,易剥开,通常含种子1枚(另一胚珠一般不发育,偶有含种子2枚的)。种子呈长卵形,长1.2~1.5厘米,直径约5毫米,灰棕色,有略凹下的棕色脉纹,腹面附有长卵形薄膜状中隔;胚乳坚硬肥厚,黄白色,富油质,胚细长,微有香气。种子味苦。以身干、子粒饱满、色橙黄、不霉者佳。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出油率达11.9%。

    【性味】《江苏药材志》:"甘辛,温。"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治心痛。"

    ②《江苏药材志》:"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民间用作止痛剂,治肝胃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桂花"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桂木
    ·下一篇:桂花岩陀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涪翁与程高、郭玉神经错乱五类千万别吃的动物部位通草汤分消饮紫梢花加味桂乌汤川楝子[图]冰青散葵子汤南鹤虱蒲黄蜂蜜橘核虎骨硫化铅玄参散秋季练养肺功软坚煎马槟榔山莴苣兔肝丸东北蛔蒿夏季熬绿豆汤忌加矾春季饮食养生讲究“三春”竹节蓼小鱼眼草一枝蒿千年艾水锦树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