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别名】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
【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以根、叶入药。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
根:清热利湿,解毒。用于痢疾,疟疾,风热头痛,肾炎水肿,痔疮,脱肛。
叶:解毒消肿。外用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根1~2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9~10月采。
【性味】
①《分类草药性》:"性凉。"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治久痢,虚肿,痔疮,脱肛,牙痛。
①《分类草药性》:"清火,治牙痛。"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清邪热。治痢疾日久肿胀,痔疮,脱肛,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
【附方】
①治红白痢疾:臭黄荆根、红斑鸠窝各一两。煎水服。
②治虚肿:臭黄荆根四两,小茴香根一两。炖肉吃。
③治痔疮:臭黄荆根、八月瓜根、黑丁香根(鲜)各一斤。切成片,炖猪大肠头服。五天一剂,治愈为限。(选方出《重庆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Yè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叶,4~7月采。
【功能主治】
①《分类草药性》:"涂疮生肌。"
②《重庆草药》:"解毒。敷对口疮或其他毒疮。"
【用法用量】外用:开水浸泡,捣绒涂。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Zǐ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
【源形态】
臭黄荆,又名:斑鹊子、斑鸠站。
灌木,高约4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时多柔毛,富含粘液。叶对生,叶柄短或近于无柄,被短柔毛;叶卵圆形至披针状卵圆形,长2~6厘米,宽7~30毫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全缘或波状起伏,有时顶端有一、二深裂,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密被短毛,揉之有臭气。聚伞花序,花浅黄色,苞片线形,萼筒短,有毛。具5齿裂,先端钝;花冠筒状,被短毛,略呈两唇形,上唇顶端微凹,下唇3裂;雄蕊4;雌蕊1,子房上位。小坚果,直径约4毫米。花期5~6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田坎或石缝中。分布我国西南部。
【功能主治】消头面风。治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7钱。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