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山杨树皮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山杨树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Shān Yánɡ Shù Pí

    【别名】响杨、白杨

    【来源】杨柳科山杨树皮Populus davidiana Dode,以树皮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生境分布】吉林、宁夏、陕西、四川。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清热止咳,驱虫。主治高血压,肺热咳嗽,蛔虫病,小便淋漓。外用治秃疮疥癣。

    【用法用量】0.5~1钱。外用适量,研末,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白杨树根皮

    《*辞典》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

    【别名】白杨皮(《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根皮。春季采挖。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杨树皮"条。

    【性味】

    苦,平。

    ①《分类草药性》:"性涩,微苦。"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微温,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治肺热咳嗽,淋浊,蛔虫腹痛,白带,妊娠下痢。

    ①《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满,祛风散郁,除肺热,清利肠胃。"

    ②《分类草药性》:"治男子白浊,淋病,虚咳,白带。"

    ③《四川中药志》:"祛蛔虫,止腹痛;治妊娠下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S。-8椒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肺热咳嗽:白杨皮,地麦冬、肺经草、白茅根、枇杷叶。水煎服。

    ②治白浊淋症:白杨皮二两,泡醪糟汁服。

    ③治蛔虫病:白杨皮、蛆儿草根、五谷子根、露水草根、川楝皮。水煎服。

    ④治牙痛:白杨皮、三月藨根,薅秧藨根、香橼根、狗地芽根。水煎,取水炖五花内服(不放盐)。

    ⑤治口疮:白杨皮熬水洗。(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辞典》

    页首↑

    白杨树皮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Bái Yánɡ Shù Pí

    【别名】白杨皮(《梅师集验方》)。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

    【源形态】

    山杨,又名:大叶杨(《植物名实图考》),明杨。

    乔木。树干细长挺立,高至20米。一年生枝黄褐色,有光泽;多年生枝为青灰色或暗灰色,皮孔明显。叶芽长0.5~1厘米,卵圆形,通常有4鳞片;单叶互生;大小形状颇多变异,近三角形,通常长3~7.5厘米,宽3~8.5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柄长3~6.5厘米,嫩枝上的叶有长至14厘米,叶柄长至8.5厘米者。葇荑花序,花先叶开放;雄花序长11.5厘米,雄蕊4~11枚,花药长椭圆形或卵圆形,红色或紫色;雌花序长7~15厘米,子房无梗,花柱极短,柱头分裂,扁平。花盘为狭长漏斗状,口缘有毛。蒴果椭圆状纺锤形。种子倒卵形或卵形,淡褐色,种柄长,生多数长细毛。花期3~4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白杨树皮以铜刀刮粗皮蒸,从巳至未,出,用布袋盛,于屋东挂干用。"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味酸,冷。"

    ③《纲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行瘀,消痰。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妊娠下痢,牙痛,口疮。

    ①《唐本草》:"主久风脚气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气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酒渍服之。"

    ②《本草拾遗》:"去风痹宿血,折伤,血沥在骨肉间,痛不可忍,及皮肤风瘙肿,杂五木为汤,捋浸损处。"

    ③《日华子本草》:"治扑损瘀血,并须酒服,煎膏可续筋骨。"

    ④《纲目》:"煎浆水入盐含漱,治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两;或浸酒。外用:煎水含漱或浸洗。

    【附方】

    ①治项下瘿气:秫米三斗,炊熟,取圆叶白杨皮十两,勿令见风,切,水五升,煮取二升,渍曲末五两,如常酿酒,每旦一盏,日再服。(《外台》)

    ②治妊娠下痢:白杨皮一斤。细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小升,分三服。(《千金方》)

    ③治牙痛:白杨皮,醋煎含之。(《梅师集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

    白杨叶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Bái Yánɡ Yè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

    【功能主治】《纲目》:"治龋齿,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发,骨从中出,频捣敷之。"

    【附方】治臆疮腿:白杨新叶,用手指打数十下,使叶熟软,以背面贴患处,每个疮面贴一叶。(《河北中医药集锦》)

    【摘录】《*辞典》

    页首↑

    白杨枝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Bái Yánɡ Zhī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枝。

    【功能主治】《纲目》:"消腹痛,治吻疮。"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烧汁涂。

    【附方】

    ①治腹胀满坚如石,积年不损者:白杨东南枝,去苍皮,护风细锉五升,熬令黄,酒五升,淋讫,则以绢袋盛滓,还纳酒囊密封再宿,每服一合,日三。(孟诜《必效方》)

    ②治燕吻疮;白杨枯枝,烧取汁及热敷之。(《千金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山杨树皮"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圆叶白杨树
    ·下一篇:钻天杨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马兰桂枝加芍药汤涌泉散吴塘秋季肺炎、支气管炎患者忌多...秋季病人忌食补性食物陈皮栝楼煎羊皮肺病咳吐脓血痢疾转肠溃疡大暑进补宜食用老鸭盛夏老年人“四清”养荣承气汤贴秋膘防秋胖归地滋阴汤黑老虎秋季支气管哮喘的预防鳖甲、龟板不可用于虚弱之证...山梅花退肿膏消瘀饮夏季防拖鞋皮炎夏季忌用凉水洗脚夏季食粥升葛二虫汤鱼脑石吐铁水莲沙肾炎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