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Tiān Xiān Guǒ
【别名】水风藤、牛乳茶、山无花果、加星里[苗族语]
【来源】桑科天仙果Ficus beecheyana Hook. et Arn.,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性味】辛、酸、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化湿,止痛。主治关节风湿疼痛,头风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腹痛,腰疼带下,小儿发育缓慢。
【用法用量】鲜根1~2两。外用捣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Niú Nǎi Jiānɡ
【别名】牛乳甫(《质问本草》),大号牛奶仔(《福建民间草药》),野枇杷、山牛奶、牛奶珠、毛天仙果、大叶牛奶子(《浙讧民间常用草药》),牛奶仔(《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
【源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约3~8米。枝条红棕色。叶互生,厚皮纸质;叶片长卵形或倒卵形,长7~20厘米,阔4~9厦米,中部以上较阔大,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脏形,全缘,上面有疏短粗毛,下面仅中脉上有细毛,侧脉5~7对,小脉显著,呈网状;叶柄长2~4厘米,无毛;托叶披针形,淡红色。隐头花序;花单性,小花多数,着生于肉质花托内;花托有柄,通常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圆球形或近梨形,横径约15毫米,紫红色,被白色短毛或无毛;苞片4枚,不脱落;雄花具梗,花被片4,雄蕊2或3。瘦果细小。花朋4月。隐花果成熟期8~9月。
【生境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功能主治】
①《国药提要》:"治痔疾。"
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缓下,润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闽东本草》
【拼音名】Niú Nǎi Chái
【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甘淡,温,无毒。
【归经】入肺、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风湿关节痛,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酸软,筋骨不利,跌打损伤,经闭,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注意】有外邪风热者忌用;配药忌五加、白簌花。
【附方】治脱肛:牛奶柴、清水藤各一两,狗脊七钱,地菍根三钱。煎服。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Niú Nǎi Jiānɡ Gēn
【别名】毛天仙果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根。随时可采。挖取后,洗净晒干。
【性味】
甘辛,温。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温。"
②《闽东本草》:"性温,味甘淡,无毒。"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甘微辛。"
【归经】《闽东本草》:"入肺、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活血,祛风除湿。治劳倦乏力,食少,乳难,月经本调,脾虚白带,脱肛,风湿。
①《福建民间草药》:"行气活血,祛风解毒。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②《闽东本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酸软,筋骨不利,经闭,乳汁不通。"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补腰肾,强筋骨,祛风除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牛奶浆根二两。水煎,冲黄酒服。
②治脱力劳伤,气虚肾亏腰痛:牛奶浆根一两,水煎服;或加扶芳藤、鸡矢藤各一两,猪脚爪炖服,吃汤和肉。
③催乳:牛奶浆根一两。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脾虚月经不调,白带:毛天仙果根二两。水煎服。
⑤治脱肛:毛天仙果根一两,勾儿茶根、金毛狗脊根各七钱,地菍根八钱,水煎服。
⑥治跌打损伤:毛天仙果根二至三两,或加盘柱南五味子根一两。水煎调酒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