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Màn Hú Tuí Zǐ
【别名】耳环果、羊奶果、甜棒槌、砂糖罐、桂香柳
【来源】胡颓子科蔓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以果、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河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南达广东、广西、台湾。
【化学成分】叶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醣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酸,平。
【功能主治】
叶:平喘止咳。
果:收敛止泻。
根:利水通淋,散瘀消肿。
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叶研粉,每次0.5~1钱,每日2次;或用鲜叶3~4钱,水煎服。
肠炎腹泻:果3~6钱,水煎服。
骨鲠喉:鲜叶2~3凉,捣烂冲开水,慢慢吞咽。
跌打肿痛,吐血,尿路结石:根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Màn Hú Tuí Zǐ
【别名】甜棒锤、蒲颓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抱君子、桂香柳(《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蔷蔤树、半春子、疑吴(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果实。春季采收。
【源形态】常绿蔓生或攀援灌木,无刺,长达5米,小枝密被锈色鳞片。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黄褐色或青铜色,有锈色鳞片,侧脉6~8对。花淡白色,下垂,外面密被锈色鳞片,3~7朵聚生于叶腋而成一短总状花序;花被筒漏斗状,质厚,上部4裂,裂片宽三角形,内面被白色星状绒毛;雄蕊4;花柱直立,无毛。果椭圆形,密被锈色鳞片,长1~1.4厘米。花期冬季。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山地的灌木丛中。分布河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南达广东、台湾等地。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平。"
【功能主治】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泻。治肠炎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
【备注】广东等地尚产一种角花胡颓子与本种的区别点为:花单生;花被管四棱,于子房顶部收缩,上端4裂;果具长柄。功用与蔓胡顽子基本相同。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Màn Hú Tuí Zǐ Gēn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
【性味】《贵州草药》:"味酸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肿,止血。治痢疾,水泻,风湿痹痛,肝炎,胃病,吐血,痔血,血崩,跌打肿痛。
①《广西药植名录》:"根皮:接骨,治疮疥。"
②《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止血。"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络,行气止痛,消肿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
【附方】
①治水泻或痢疾:牛奶子根一两,煎水服。
②治吐血:牛奶子根五钱,煎水服。
③治血痢或痔疮出血:牛奶子根五钱至一两。煮甜酒水服。
④治血崩:牛奶子根四两,赤芍三钱。熬甜酒吃。(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⑤治跌打瘀积肿痛,吐血:蔓胡颓子干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睾丸炎,慢性肝炎,胃病,河豚中毒,狗咬伤:蔓胡颓子根三至六钱。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Màn Hú Tuí Zǐ Yè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枝叶。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叶含生物碱、黄酮甙、香豆精、三萜、糖、酚类物质。氨墓酸、有机酸等。
【药理作用】豚鼠腹腔注射蔓胡颓子叶煎剂有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小鼠腹腔注射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口服也无祛痰作用(酚红法)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平。"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微苦涩,性微温。"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退热。"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平喘止咳。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3~4钱;或研末冲服,0.5~1钱。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