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ián Zi Ténɡ
【别名】花拐藤、腰骨藤、长角胶藤
【来源】夹竹桃科帘子藤Pottsia laxiflora (Blume) O. Ktunze,以根、茎、乳汁入药。
【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
【功能主治】主治腰骨酸痛,贫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泉州本草》
【拼音名】Huā Guǎi Ténɡ Gēn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随时可乘,洗净,切段晒干。
【源形态】
帘子藤,又名:花拐藤。
常绿攀援藤本。枝柔弱,平滑,圆柱形;幼枝微被短茸毛。叶对生,软纸质,近卵形或卵状长方形,长6.5~9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短渐尖,尖头稍钝,基部近心形,两面无毛,侧脉4~6对;叶柄长约1.5厘米。聚伞花序开展,顶生及腋生,下垂,长达15厘米,近光净;花梗长约1厘米;花粉红色,长约8毫米,花冠高脚盆状,筒膨阔,冠片短,卵圆形,粘合于柱头之上。蓇葖果柔弱,极细长,下垂略扭,长约30厘米。种子扁平,长约2厘米,种毛白色,仅基部淡褐色,约与种子等长。花期5~7月。果期11月以后。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区或丘陵地灌木丛中或小树林中,分布广西、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归经】入肝、肾、脾三经。
【功能主治】
①活络行血,除湿去风。治跌打损伤,关节痛风,痈疽及妇女闭经。(性味以下出《泉州本草》)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贫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3~4两)。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