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萱草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萱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Xuān Cǎo

    【来源】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和黄花菜H. flava L.,以根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用于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乏,月经不调,衄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用量】2~4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下列同属植物的根亦供药用。柠檬萱草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褶叶萱草(连珠炮、下奶药)Hemerocallis plicata Stapf;北黄花菜(鹿葱)Hemerocallis lilioasphodulus L.;红萱(小萱草)Hemerocallis minor Mill。

    (2)萱草根,有些种具有毒性,服过量可致瞳孔扩大,呼吸抑制,甚至失眠和死亡,因此必须加以谨慎,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萱草根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Xuān Cǎo Gēn

    【别名】漏芦果、漏芦根果(《滇南本草》),地人参(《分类草药性》),黄花菜根(《山东中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萱草、黄花萱草或小萱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茎苗及细根,洗净泥土,晒干。

    【源形态】

    ①萱草,又名:谖草(《诗经》),宜男(周处《风土记》),鹿葱(《南方草木状》),忘忧草,丹棘(崔豹《古今注》),漏芦、芦葱(《滇南本草》),疗愁(《纲目》),益男草(《本草原始》),黄花菜、黄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茎极短,丛生多数肉质纤维根及膨大呈纺锤形的块根。叶基生,线形,长达60~100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全缘,主脉明显,在背面凸出。花茎圆柱状,自叶丛抽出,高出叶面;花6~10余朵,集成伞房花序,两歧;苞片短卵状三角形;花梗长约2厘米;花大,橘红色或黄红色,无香味,长7~12厘米;花被下部管状,长约2.5厘米,上部钟状,6裂,裂片长椭圆形,排列为2轮,外轮3片,宽1.2~1.8厘米,内轮2片,宽约2.5厘米,边缘稍呈波状,脉纹分枝或接合;雄蕊6,突出花被外,花丝线状,花药多少丁字形;子房长圆形,3室。蒴果长圆形,长5~10厘米,具钝棱,成熟时开裂。种子有棱角,黑色,光亮。花期6~7月。

    生于山坡、山谷、阴湿草地或林下分布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②黄花萱草

    多年生草本,高70~100厘米。根长达25~30厘米,有膨大的块状部分,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叶线形,长40~60厘米,宽12~18毫米。花茎高出叶面,先端少分枝;花5~9朵,疏生成圆锥状;花鲜黄色,下部管状,长约5厘米,上部钟状6裂,裂片长约8厘米,内轮3片,较外轮3片稍宽,宽不过1.8厘米,脉纹不分枝,亦不接合。蒴果长2~4厘米,直径约1.5厘米。花期6~8月。

    生于山坡、荒草地。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云南、甘肃、四川、新疆等地。各地亦有栽培,

    ③小萱草

    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根丛生,细长圆柱形,无膨大部分。叶线形,长约45厘米,宽5~10毫米。花茎与叶面等高或略高;花1~5朵,淡黄色,有香气,下部筒状,上部漏斗状,裂片6,内轮裂片较外轮为宽,脉纹网结状。蒴果长3~4.5厘米。花期6~8月。

    生于沼泽地、湿地、林荫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各地亦有栽培。

    以上三种植物的嫩苗(萱草嫩苗)、花蕾(金针菜)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大花萱草(东北)、麝香萱(江苏、浙江、安徽)、黄金萱(江苏)等亦同等入药。

    【性状】

    ①萱草根

    为植物萱草或黄花萱草的干燥根。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6厘米,径约4毫米;膨大的块状部分,呈纺锤形,长3~5厘米,径6~8毫米。表面灰黄色或土黄色,有少许横纹及多数纵皱纹。质疏松而轻,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有时呈棕黄色,皮部组织疏松,有大裂隙,木部小,不明显,髓部通常成空洞。气微香,味稍甜,略有粘液性。

    ②小萱草根

    为植物小萱草的干燥根。全形如马尾状,根茎圆柱形,径1~1.5厘米。根细长,丛生于根茎上,长8~10厘米,径2~3毫米。表面灰黄色,少数微带红棕色,有细密横纹。质轻而微带韧性,其他与上种相似。上述二种药材均以根条粗大,质充实饱满,无残茎及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大花萱草的根与萱草根相似;麝香萱、黄金萱的根与小萱草根相似。

    【化学成分】重瓣萱草含γ-羟基谷氨酸、赖氨酸、琥珀酸、β-谷甾醇。黄花萱草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叶含维生素C_38.5毫克%。小羞草花含维生素A、B、C及蛋白质、脂肪,根含天门冬素、秋水仙碱。花粉含海藻糖酶。大花萱草根含γ-羟基谷氨酸、天门冬素、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琥珀酸、乳酸、无羁萜、β-谷甾醇葡糖甙、苯甲酸乙酯。黄金萱及麝香萱的根和根茎含大黄酚、大黄酸、美决明子素、美决明子素甲醚。麝香萱根又含萱草根素、天门冬素、秋水仙碱。

    【药理作用】

    ①对血吸虫病的治疗

    萱草根(麝香萱根)对实验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文献报道不一,有认为减虫率达80%以上,有认为减虫率不高,也有认为虫数不减少;曾有人进一步研究认为,萱草根对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小白鼠无预防作用,与广木香、槟榔、黄连、黄柏、南瓜子浆粉合用均无效,与酒石酸锑钾合用亦不表现增效。萱草根(包括镇江产的黄花萱草)对血吸虫成虫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虫体萎缩和生殖器官退化,但这些变化都是可逆的,停药后迅速恢复,家犬治疗后粪便孵化可以转阴,或毛蚴减少,经一定时间后仍可转阳。由于萱草根对宿主有强烈的毒性,安全度小,在宿主致死情况下,尚不能杀死虫体,故临床价值较低。企图通过化学方法将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分离,但初步看来两者很可能是同一物质。

    ②抗结核作用

    萱草根在治疗血吸虫病时,其有效部分与毒性部分不易分离,加温后毒性可显著降低,但对血吸虫病的治疗作用亦丧失,而对结核菌的抑制力却不变,不仅试管实验有效,对豚鼠实验性结核亦表现疗效,在临床上也有一定效果。进一步分离董草根的各种成分,萱草乙醚浸膏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萱Ⅲ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减轻病变作用虽尚不够显著,但也未见到动物视神经萎缩等严重毒性反应。

    此外,萱草根与川乌合用,可灭螺。

    【毒性】萱草根对宿主具有强烈的毒性,对小白鼠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脑、脊髓白质部和视神经纤维索普遍软化和髓鞘脱失,灰质部的病变一般均较轻微;此外,肝、肾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浊肿,肺部有郁血或斑状出血;家兔、犬中毒症状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失明、后肢瘫痪和膀胱潴尿等而致死亡;家兔在萱草根中毒时出现尿蛋白,但无胆红素,血清转氨酶也正常,说明受损害者,主要为肾,而未伤及肝,从出现尿糖及葡萄糖耐量降低,看出糖代谢异常。萱草的毒性主要集中于根中,其毒性因产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加热60℃以上可使毒性减弱,甚至完全破坏。萱草根在体内有很大的蓄积作用,感染血吸虫的动物对萱草根的耐受较未感染者低,用米泔水泡制不能减低药物的毒性,黄连、黄柏可部分解除它的毒性。

    【炮制】除去残茎、杂质,洗净捞出,稍闷润,切段,晒干。

    【性味】

    甘,凉。

    ①《本草拾遗》:"凉,无毒。"

    ②《本草图经》:"味甘,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平。"

    【归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心、脾。"

    【功能主治】

    利水,凉血。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痈。

    ①《本草拾遗》:"治沙淋,下水气,主酒疸黄色通身者,捣绞汁服。"

    ②《本草衍义》:"研汁一盏,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治大热衄血。"

    ③《滇南本草》:"治乳结红肿硬痛,乳汁不通,乳痈,乳岩,攻痈疮,汉中产者,其性补阴血,止腰疼,治崩漏,止大肠下血。"

    ④《本草蒙筌》:"咀和酒煎,为破脑伤风要药。"

    ⑤《本草正》:"治带浊。"

    ⑥《本草从新》:"小便不通,煎水频饮甚良;遍身水肿亦效。"

    ⑦《分类草药性》:"滋阴补神气,通女子血气,消肿,治小儿咳嗽。"

    ⑧《天宝本草》:"治膀胱疝气,气火瘰疬。"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治妇女月经不调,红崩白带,月经来时腰酸腹痛,又可健胃补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苏医《中草药手册》:"干萱草根用量一般不宜超过一两,过量有可能损害视力。"

    【附方】

    ①治通身水肿:鹿葱根叶,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服。(《圣惠方》)

    ②治大便后血:萱草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圣济总录》)

    ③治大肠下血,诸药不效者:漏芦果十个,茶花五分,赤地榆三钱,象牙末一钱。以上四味,水煎服三次。(《滇南本草》)

    ④治黄疸:鲜萱草根二两(洗净),母鸡一只(去头脚与内脏)。水炖三小时服,一至二日服一次。(《闽东本草》)

    ⑤治乳痈肿痛:萱草根(鲜者)捣烂,外用作罨包剂。(《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男妇腰痛:漏芦根果十五个,猪腰子一个。以上二味,水煎服三次。(《滇南本草》)

    【名家论述】《本草求真》:"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但气味清淡,服之功未即臻,不似气猛烈药,一入口而即见其有效也。"

    【摘录】《*辞典》

    页首↑

    萱草嫩苗

    《*辞典》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Xuān Cǎo Nèn Miáo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萱草、黄花萱草或小萱草的嫩苗。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萱草根"条。

    【性味】

    ①《救荒本草》:"叶味甘。"

    ②《纲目》:"甘,凉,无毒。"

    【归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心、脾。"

    【功能主治】

    利湿热,宽胸,消食。治胸膈烦热,黄疸,小便赤涩。

    ①《日华子本草》:"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②《本草图经》:"利胸膈。"

    ③《纲目》:"消食,利湿热。"

    ④《岭南采药录》:"捣烂敷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0.5~1两。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萱草"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棣棠花
    ·下一篇:葫芦叶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蛇根草冬凌草墨汁鬼伞四季青怀妊受温病兼下痢青叶丹秋季哪些疾病患者忌吃月饼苍耳子汁胡黄连斑蝥夏季宜进补苦味食品春季宜静补芎归汤棉花根五虎追风散秋季孕妇贫血宜食补团参丸夏季孕妇忌多服补品水蛭饮春季提神醒脑自制香袋论喉证治法无腺白叶莓鸭脚艾香菇野辣烟无漏子文竹北鹤虱丝瓜根水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