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葡萄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葡萄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Pú Tɑo

    【别名】索索葡萄、草龙珠、葡萄秧

    【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以果、根、藤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果:甘,平。

    【功能主治】

    果:解表透疹,利尿,安胎。用于麻疹不透,小便不利,胎动不安。

    根、藤:祛风湿,利尿。用于风湿骨痛,水肿;外用治骨折。

    【用法用量】果、根、藤0.5~1.5两;外用鲜根适量,手法复位后,捣烂敷患处。

    【备注】(1)玫瑰香葡萄秧:为玫瑰香葡萄每年利用修剪下来的藤、叶、梢作药用,制成注射剂,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同时对三叉神经的剧烈疼痛也有缓解作用。注射剂每毫升相当1克新鲜葡萄秧,每支2毫升,肌肉注射,每次注射1支,每日1次或遵医嘱,两周为一个疗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葡萄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Pú Tɑo

    【别名】草龙珠(《纲目》),山葫芦(《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夏末秋初果熟时采收,阴干。多数制成葡萄干用。

    【源形态】高大缠绕藤本,幼茎秃净或略被绵毛。叶纸质,互生,圆形或圆卵形,宽10~20厘米,常3~5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而稍尖锐的齿缺,下面常密被蛛丝状绵毛;叶柄长达4~8厘米。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大而长,与叶对生;花序柄无卷须;萼极小,杯状,全缘或不明显的5齿裂;花瓣5,黄绿色,先端粘合不展开,基部分离,开花时呈帽状整块脱落;雄蕊5;花盘隆起,由5个腺体所成,基部与子房合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短,圆锥形。浆果卵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青色,外被蜡粉。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产新疆。

    【性状】琐琐葡萄:干燥的果实外皮红褐色,小颗粒,果皮有皱纹,味甜。以色红褐、粒整齐、无杂质者为佳,粒瘦破烂者为次。

    【化学成分】

    葡萄含葡萄糖、果糖,少量蔗糖、木糖,酒石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又含各种花色素的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每100克含蛋白质0.2克,钙4毫克,磷15毫克,铁0.6毫克,胡萝卜素0.04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01毫克,尼克酸0.1毫克,维生素C 4毫克。

    葡萄皮含矢车菊素、芍药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锦葵花素、锦葵花素-3-β-葡萄糖甙。

    种子含油量9.58%。又含焦性儿茶酚、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盐等。

    【药理作用】在作用方面葡萄有某种维生素P的活性。种子油15克口服可降低胃酸度;12克可利胆(胆绞痛发作时无效);40~50克有致泻作用。叶、茎有收敛作用,但无抗菌效力。

    【性味】

    甘酸,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孟诜:"甘酸,温。"

    ③《纲目》:"甘涩,平,无毒。"

    【归经】

    入肺、脾、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阳经。"

    ②《本草求真》:"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病,淋病,浮肿。

    ①《本经》:"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可作酒。"

    ②《别录》:"逐水,利小便。"

    ③《药性论》:"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

    ④《本草图经》:"治时气发疮疹不出者,研酒饮。"

    ⑤《滇南本草》:"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证。汁,治咳嗽。"

    ⑥《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

    ⑦《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

    ⑧《本耳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破血积疽瘤。"

    ⑨《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⑩《新疆药材》:"解毒,散表。"

    ⑾《陆川本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捣汁或浸酒。

    【注意】

    ①孟诜:"不堪多食,令人卒烦闷眼暗。"

    ②《本经逢原》:"食多令人泄泻。"

    ③《医林纂要》:"多食生内热。"

    【附方】

    ①强肾:琐琐葡萄、人参各一钱。火酒浸-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强壮,若卧时摩擦腰脊,力能助肾坚强,服之尤为得力。(《本经逢原》)

    ②治热淋,小便涩少,碜痛沥血:葡萄(绞取汁)五合,藕汁五合,生地黄汁五合,蜜五两。上相和,煎为稀饧,每于食前服二合。(《圣惠方》葡萄煎)

    ③除烦止渴:生葡萄捣滤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许,同收,点汤饮。(《居家必用率类全集》)

    ④治吹乳:葡萄一枚,于灯焰上燎过,研细,热酒调服。(《圣济总录》葡萄洒)

    ⑤治牙龈肿痛,势欲成痈者:葡萄干去核,填满焰硝煅之。焰过,取置地上成炭,研末擦之,涎出,任吐自瘥。(《医级》葡硝散)

    【备注】葡萄的品种甚多,其中新疆栽培的琐琐葡萄(又名:索索葡萄、豆粒葡萄)在《本草纲目》即有记载,一般认为入药者以该种为佳。

    【摘录】《*辞典》

    页首↑

    葡萄根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Pú Tɑo Gēn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10~11月间挖,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见"葡萄藤叶"条。

    【性味】

    ①《纲目》:"甘涩,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苦,无毒。"

    【功能主治】

    除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肿胀,小便不利。

    ①孟诜:"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眙安。"

    ②《纲目》:"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

    ③《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消胀,利水。治瘫痪麻木,吐血,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煎水淋洗。

    【附方】

    ①治关节痛:白葡萄根二至三两,猪蹄一个或鲡鱼一、两尾。酌加水煎,或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吐血:葡萄根、白茅根、侧柏叶、红茶花、茜草根、藕节。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筋伤骨折:葡萄鲜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页首↑

    葡萄藤叶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Pú Tɑo Ténɡ Yè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藤、叶。

    【化学成分】茎含还原糖、蔗糖、淀粉、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叶含酒石酸、苹果酸、草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柠檬酸、奎宁酸、莽草酸、甘油酸。又含异槲皮甙、槲皮甙、芸香甙。根、藤、叶含橡胶质、糖类等。

    【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水肿,小便不利,目赤,痈肿。

    ①《滇南本草》:"叶治火眼,汁治咳嗽。"

    ②《滇南本草图说》:"采叶贴无名肿毒。"

    ③《纲目》:"饮其汁,利小便,通小肠,消肿满。"

    ④《陆川本草》:"治呕吐,恶阻,肿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治水肿:葡萄心(嫩叶)与蝼蛄(去头尾)同研,露七日,曝干,为末,淡酒调下,暑月用佳。(《活法机要》)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葡萄"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木天蓼
    ·下一篇:隔山撬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薛雪香甘散焦槟榔怀妊受温病兼下痢七鲜汤一品山药秦艽文殊兰泽泻汤升麻补胃汤棉花根薜荔果多变之秋防贼风白花猪母菜水狼萁水蛭饮春节肝病患者饮食有哪些禁忌...春季孕妇忌常食菠菜秋天疟疾的防治“生活点滴”巧治病安全饮水——水质卫生要求论火不归原治法竹精鱼藤禹余粮莲叶橐吾小三棵针小年药乌木屑中南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