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樗叶花椒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樗叶花椒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Chū Yè Huā Jiāo

    【别名】食茱萸、木满天星、海桐皮[浙江误称]

    【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以根、树皮、果实和叶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根春秋采挖;树皮5月采收晒干;果实10~11月采收阴干;叶夏秋采集。

    【性味】

    根:苦,平。有小毒。

    树皮:苦,平。

    果实: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根:祛风通络,活血散瘀,解蛇毒。外用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

    树皮: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腰膝疼痛,顽痹,疥癣等症。

    果实:温中,除湿,止痛,杀虫。可代花椒用。为芳香健胃,驱风药。治中暑腹脘冷痛吐泻,并能驱蛔虫。

    叶: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痛及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外用适量;树皮1.5~3钱;果实0.5~1.5钱;叶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樗叶花椒皮

    《*辞典》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Chū Yè Huā Jiāo Pí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树皮。立夏前后,剥取树皮,晒干。

    【生境分布】产浙江、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树皮呈板状或卷曲,厚1.5~2毫米。外表青灰色或淡灰褐色,多皱缩浅槽纹,布有不规则的乳头状钉刺;栓皮易脱落,露出浅棕黄色的内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略带棕色,光滑,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裂片状。气微,味略苦。

    【化学成分】树皮含茵芋碱、木兰花碱、樟叶木防己碱、挥发油。根含白鲜碱、花椒树皮素甲、茵芋碱、樟叶木防己碱、光叶花椒碱。根皮含花椒树皮素甲、橙皮甙。木质含白鲜碱、茵芋碱、木兰花碱等。叶含挥发油、树脂、酚性成分。挥发油中含甲基壬基甲酮。生药中还分出β-谷甾醇。

    【性味】《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苦,平。"

    【功能主治】

    ①《浙江天日山药植志》:"治妇人产后关节风痛。"

    ②《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腰膝疼痛,疥癣,鞘膜积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备注】本品在部分地区作海桐皮使用。

    【摘录】《*辞典》

    页首↑

    浙桐皮

    《*辞典》

    【拼音名】Zhè Tónɡ Pí

    【英文名】Ailanthus-like Pricklyash Bark

    【别名】椿椒、鼓钉树、海桐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的树皮。夏季剥取树皮,将钉刺向内折,晒干。

    【源形态】乔木,高3~10m,树干和枝有钉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23,厚纸质,对生,矩圆形至长椭圆形,长7~13cm,宽2~4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稍不对称,边缘有浅钝锯齿,上面齿缝间有1透明腺点,下面苍绿色,有稀疏腺点。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单性,淡绿色,5数;雄花雄蕊药隔顶端有1腺点,退化心皮短小。骨突果红色,顶端有短喙。种子棕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密林或路旁湿地。产于浙江。

    【性状】树皮薄板状或卷曲,厚1.5~3mm。外表面黑灰色或淡黑灰色,并有灰白色斑纹,多皱缩纵条纹及纵向凹纹,有乳头状钉刺;内表面黄棕色,有细密纵纹。质硬脆,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性平,味苦。

    【化学成分】树皮含衡州乌药碱(laurifoline)、茵芋碱(skimmianine)及木兰碱(magnoflorine)。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腰膝疼痛、顽痹、疥癣。

    【附方】同属植物朵椒Z.molle Rehd.的树皮同作浙桐皮用。

    【摘录】《*辞典》

    页首↑

    食茱萸

    《*辞典》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Shí Zhū Yú

    【别名】越椒(《广雅》),檔子(《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纲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源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干上常有基部为圆环状凸出的锐刺,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枝的髓部常中空。单数羽状复叶,长25~60厘米,最长的可达1米,叶柄长6~12厘米,基部膨大;小叶11~27,对生,纸质或厚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四形,长8~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圆,略偏斜,边缘具浅圆锯齿,齿缝处有透明腺点,下面灰白色粉霜状。花单性,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而多,淡青或白色,有短花梗,基部具尖卵形细小苞片;花萼5,广卵形,细小;花瓣5,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雄花有雄蕊5枚,花丝线形,花药广椭圆形,药隔顶端有一透明腺点,退化子房极短小;雌花花柱短,柱头头状,子房略呈球形,由5心皮组成。蓇葖果由成熟的2~3心皮形成,果瓣的顶端具极短的喙,果皮红色。种子广椭圆形而近似半月形,棕黑色,带光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本植物的树皮(樗叶花椒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内或旷地上,以及山麓溪流附近较为湿润的地方,喜肥厚的土壤,分布我国东南部。

    【化学成分】种子和果皮均含异虎耳草素。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千金·食治》:"辛苦,大温,无毒。"

    ②《唐本草》:"辛苦,大热。"

    ③《纲目》:"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杀虫,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湿痹,赤白带下,齿痛。

    ①《药性论》:"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

    ②《千金·食治》:"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脏中寒冷,温中,诸冷实不消。"

    ③《唐本草》:"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耳,疗水气用之乃佳。"

    ④《食疗本草》:"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饮逆,又齿痛酒煎含之。"

    ⑤《本草拾遗》:"治恶血毒,起阳,杀牙齿虫痛。"

    ⑥《纲目》:"治冷痢带下,暖胃燥湿。"

    ⑦《重庆堂随笔》:"少食能疏风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药性论》:"畏紫石英。"

    ②《本草图经》:"不可多食,多食冲眼,兼又脱发。"

    ③《纲目》:"动脾火,病目者忌之。"

    【附方】

    ①治脾泻:豆蔻二颗,米醋面调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更以炒榄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仓米为末,每用二钱煎作饮,调前二物三钱,旦、暮各一服。(《普济方》肉豆蔻方)

    ②治赤白带下:檔子、石菖蒲等分。为末。每旦盐酒温服二钱。(《经验方》)

    ③治蛇咬毒:食茱萸一两。为末。冷水调,分为三服。(《胜金方》)

    ④治中贼风,口偏不语者:食茱萸子一升,豆豉三升。以好酒五升。和煮四、五沸。冷服半升,日三、四服,得汗便差。

    ⑤治皮肉痒痛:酒二升,水五升,食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之。

    ⑥治脚气冲心:食茱萸和生姜煮汁饮之。(④方以下出《食疗本草》)

    【名家论述】《本经逢原》:"食茱萸与吴茱萸性味相类,功用仿佛,而《本经》之文,向来错简在山茱萸条内。详其主心下寒热,即孟诜治心腹冷痛之谓;温中,逐寒湿痹,即中恶,去脏腑冷之谓……。虽常食之品,辛香助阳,能辟浊阴之滞。已上主治,岂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带下冷痢,暖胃燥湿,水气浮肿用之,功同吴茱萸而力少逊。"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樗叶花椒"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抓地虎
    ·下一篇:横经席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甄权冬季吃火锅忌吃生食成无己关白附小地柏牛黄散上海甲方五消饮加减奇授藿香丸花椒夏季防水中毒五疳保童丸大金牛草消瘿顺气散秋季饮食选吃糙米秋季进补食哪些粥巧吃水果增强性功能入冬老人尤须防六病要多吃这十种蔬菜论治疔宜重用大黄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猪蹄止泻木桃花玉龙鞭珍珠小红藤西瓜霜无患子水伤药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