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ì Chūn Huā
【别名】虞美人
【来源】罂粟科丽春花Papaver rhoeas L.,以花、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南方栽培。
【功能主治】镇咳,镇痛,止泻。主治咳嗽,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花0.5~1钱,全草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Lì Chūn Huā
【别名】赛牡丹,锦被花(《游默斋花谱》),虞美人、百般娇、蝴蝶满园春(《花镜》)。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丽春花的花或全草。4~6月,花开时采收,晒干。
【源形态】二年生草本,茎高30~90厘米,全株密生粗毛。茎直立,疏分枝。叶互生,羽状中裂或全裂,少有全缘,裂片线状披针形,锐尖头,有齿牙边缘。花直径5厘米以上,生于枝的顶端,耒开放时花蕾下向;萼片2,外面生粗毛。绿色白边,成椭圆形船状,花开时即脱落;花瓣4,略成圆形或广圆形,有光泽,长3~4厘米,全缘,有时有圆齿或深切裂,花色有赭红,深紫、猩红等,少有白色或淡红色,边缘有时有深色斑点,相对的两瓣较其他两瓣梢大;雄蕊多数;中央为蜂蕊,子房倒卵形,长1.3厘米许,柱头呈放射状,被覆在子房顶部。蒴果长约1厘米以上。花期5月。
【生境分布】原产欧洲,我国有栽培。
【化学成分】全草含丽春花定碱、丽春花宁碱、原阿片碱、异丽春花定碱,以及蒂巴因、黄连碱、白屈菜红碱、四氢表小檗碱、血根碱等多种生物碱。花中含花色素,如矢车菊素的甙和袂康蹄纹天竺甙、袂康酸。
【功能主治】《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治痢疾。花五分至一钱(或鲜草五钱至一两,或干草三至六钱)煎汤分两次内服。"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中国药植图鉴》
【拼音名】Lì Chūn Huā Guǒ Shí
【来源】罂粟科植物丽春花的果实。
【化学成分】种皮含吗啡、那可汀、蒂巴因。种子含油47.6%,油中含亚麻酸67%,油酸16%,亚油酸2.5%。
【药理作用】吗啡、那可汀、蒂巴因等的作用见"罂粟"条。其种子中之多糖类有抗肿瘤作用,对吉田肉瘤钿跑之最小有效量在20毫克/公斤以下;在动物的体内试验中,对吉田肉瘤、艾氏腹水癌,也有作用,并能延长动物寿命。
【功能主治】
止泻,镇痛,镇咳。
①《药用植物学各论》:"蒴果的乳汁为麻醉药及轻镇静药》"
②《中国药植图鉴》:"止泻。"
③《广西药植名录》:"收敛,止泻,镇咳,镇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2钱。
【注意】咳嗽或泻痢初起忌服。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