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山柰[图]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山柰山柰

    山柰

    《中国药典》

    【拼音名】Shān Nài

    【别名】三藾、沙姜、山辣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的干燥根茎。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8~9月开花,穗状花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白色,晨开午调,芳香,花管筒细长。果实为朔果。

    【性状】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

    (1)本品粉末类黄白色。淀粉粒众多,主为单粒,圆形、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多数扁平,直径5~30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130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浅黄绿色或浅紫红色油滴。螺纹导管直径18~37μm。色素块不规则形,黄色或黄棕色。

    (2)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 乙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5%(ml/g)。

    【性味】辛,温。

    【归经】归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6~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山柰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Shān Nài

    【别名】三奈子(《海上方》),三赖(《品汇精要》),三柰、山辣(《纲目》),三藾(《南越笔记》),沙姜(《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12月至次年3月间,地上茎枯萎时,挖取二年生的根茎,洗去泥土,横切成片。用硫黄烟熏1天后,铺在竹席上晒干。切忌火烘,否则变成黑色,缺乏香气。

    【源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块状根茎,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根粗壮。无地上茎。叶2枚,几无柄,平卧地面上;圆形或阔卵形,长8~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钝形.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质薄,绿色,有时叶缘及尖端有紫色渲染;叶脉10~12条;叶柄下延成鞘,长1~5厘米。穗状花序自叶鞘中出生,具花4~12朵,芳香;苞片披针形,绿色,长约2.5厘米,花萼与苞片等长;花冠管细长,长2.5~3厘米;花冠裂片狭披针形,白色.长1.2~1.5厘米;唇瓣阔大,径约2.5厘米,中部深裂,2裂瓣顶端各微凹白色,喉部紫红色;侧生的退化雄蕊花瓣状,倒卵形,白色,长约1.2厘米;药隔宽,顶部与方形冠筒连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二细长棒状附属物,柱头盘状,具缘毛。果实为蒴果。花期8~9月。

    【生境分布】栽培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广西。云南、广东、台湾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厚片,直径1.5~2厘米,厚2~6毫米。外皮红棕色,皱缩,有时可见根痕、鳞叶残痕及环纹.断面灰白色,富于粉质,光滑而细腻,略凸起,而外皮皱缩,习称"缩皮凸肉"。质脆,易折断。气芳香,略同樟脑;味辛辣(但与姜味不同)。以色白、粉性足、饱满、气浓厚而辣味强者为佳。

    【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味】

    辛,温.

    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

    入胃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大阴、厥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④《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吹鼻。

    【注意】阴虚血亏,胃有郁火者忌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①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热),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③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山柰[图]"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山药[图]
    ·下一篇:山慈菇[图]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温病兼痧疹何首乌散春季服用左旋多巴药物忌与田...白花灯笼太阳病小青龙汤证竹叶莲冬季宜食羊肉春季慢性胃炎患者忌多食用蘑...合欢皮苦木羊屎木胁疼十大功劳[图]匍伏堇春季保健药膳玉叶金花卵叶娃儿藤三叉汤养肺去痿丹秋季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五宝散消肿汤春季白癜风患者忌食用樱桃春季忌多食苦味野菜肿节风杨梅盐蛇邪蒿匙羹藤路边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