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医案心得

    胁下疼兼胃口疼

    目录: → 医案心得 发布时间:2009-10-25

    胁下疼兼胃口疼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齐××,年五旬,得胁下作疼,兼胃口疼病。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病因】

    素有肝气不顺病,继因设买卖赔累,激动肝气,遂致胁下作疼,久之胃口亦疼。

    【证候】

    其初次觉疼恒在申酉时,且不至每日疼,后浸至每日觉疼,又浸至无时不疼。屡次延医服药,过用开破之品伤及脾胃,饮食不能消化,至疼剧时恒连胃中亦疼。其脉左部沉弦微硬,右部则弦而无力,一息近五至。

    【诊断】

    其左脉弦硬而沉者,肝经血虚火盛而肝气又郁结也。其右脉弦而无力者,土为木伤,脾胃失其蠕动健运也。其胁疼之起点在申酉时者,因肝属木申酉属金,木遇金时其气化益遏抑不舒也。《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夫厥阴为肝,阳明为胃,遵《内经》之微旨以治此证,果能健补脾胃,俾中焦之气化营运无滞,再少佐以理肝之品,则胃疼可愈,而胁下之疼亦即随之而愈矣。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六钱)玄参(五钱)寸麦冬(四钱带心)于白术(三钱)生杭芍(三钱)生麦芽(三钱)桂枝尖(二钱)龙胆草(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浓朴(钱半)甘草(钱半)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

    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已不作疼,胁下之疼亦大轻减,且不至每日作疼,即有疼时亦须臾自愈。脉象亦见和缓,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六钱)玄参(四钱)寸麦冬(四钱带心)于白术(三钱)生杭芍(三钱)当归(三钱)桂枝尖(二钱)龙胆草(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醋香附(钱半)甘草(钱半)生姜(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五剂,胁下之疼霍然全愈,肝脉亦和平如常矣。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两许,水调煮作茶汤,调以蔗糖令适口,以之送服生鸡内金细末二分许,以善其后。

    【或问】

    理肝之药莫如柴胡,其善舒肝气之郁结也。今治胁疼两方中皆用桂枝而不用柴胡,将毋另有取义?答曰︰桂枝与柴胡虽皆善理肝,而其性实有不同之处。如此证之疼肇于胁下,是肝气郁结而不舒畅也,继之因胁疼累及胃中亦疼,是又肝木之横恣而其所能胜也。柴胡能舒肝气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横恣,桂枝其气温升(温升为木气),能舒肝气之郁结则胁疼可愈,其味辛辣(辛辣为金味),更能平肝木横恣则胃疼亦可愈也。惟其性偏于温,与肝血虚损有热者不宜,故特加龙胆草以调剂之,俾其性归和平而后用之,有益无损也。不但此也,拙拟两方之要旨,不外升肝降胃,而桂枝之妙用,不但为升肝要药,实又为降胃要药。《金匮》桂枝加桂汤,治肾邪奔豚上干直透中焦,而方中以桂枝为主药,是其能降胃之明征也。再上溯《神农本草经》,谓桂枝主上气咳逆及吐吸(吸不归根即吐出,即后世所谓喘也),是桂枝原善降肺气,然必胃气息息下行,肺气始能下达无碍。细绎经旨,则桂枝降胃之功用,更可借善治上气咳逆吐吸而益显也。盖肝升胃降,原人身气化升降之常,顺人身自然之气化而调养之,则有病者自然无病,此两方之中所以不用柴胡皆用桂枝也。

    『来源』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把 "胁下疼兼胃口疼"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胁疼
    ·下一篇:胁疼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石菖蒲蔷薇花春季小儿高热阴伤风者忌多食...川贝杏仁饮地榆秋季忌将南瓜切碎弃汁做馅食...秋季鲜藕忌生吃金沸草南鹤虱橘核乌脚枪地枇杷加味瓜蒌汤四味芍药汤臭牡丹银翘散加减方番石榴秋冬之交对症药补夏季解暑“以热解热”夏季防接触性皮炎六方藤春季儿童患红眼病的禁忌厥阴病乌梅丸证草红藤铁蕨鸡广东万年青迎春花小扁豆五爪龙万年青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