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医案心得

    《吴佩衡医案》太阳伤寒表实证

    目录: → 医案心得 发布时间:2009-10-25

    《吴佩衡医案》太阳伤寒表实证

    王××,男,四十二岁,某厂干部。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患者于昨夜发热,体温38.9℃,今晨来诊仍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肢体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呕、 食减而不渴,脉浮紧、舌苔薄白。此系风寒伤及太阳肤表所致。《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照仲景法,当以辛温发散以解表邪,拟麻黄汤加味主之。

    麻黄6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法夏6克 防风6克 甘草6克 生姜3片

    嘱温服而卧,取汗自愈。殊料病者家属畏忌麻黄一药之温,恐燥热伤律,自行将药中麻黄减除,服一碗,未得汗。

    见其躁烦,热势反增,体温升至39.7。C。继服第二碗,则头痛如裂,身痛如被仗,恶寒较昨日更甚,疑为药不对症,邀余急往诊视,脉来浮紧急促,苔白腻,呼痛呻吟,虽言失泊,幸喜表寒症型未变,释明其意,即嘱仍用原方,万不能再去麻黄。经照方服药二次后,温覆而卧,稍顷汗出热迟,表邪解,遂得脉静身凉而愈。

    按:世有畏麻、桂如蛇蝎者,以为其性温而易伤津化燥,不知表寒实证无麻黄之辛散,何以开发膳理,驱邪外出。无桂枝之温通,何以助问温经而散寒?不是邪之伤于人,而畏药性之辛温,实为姑息养奸之弊也。盖用药不在医家之喜恶,而在于审证之明确,有是证用是药,用之得当则药到病除。用之不当, 易变化莫测。 阳热偏胜者, 辛温固不宜用, 营血不足,里虚内伤等证, 亦不宜汗。倘确属寒邪束表之症, 当用而不用,反以清;京苦寒抑其热,势必助邪伤正,表寒不解, 热势更张,斯时宜以麻桂等剂因势利导,驱邪外出, 切勿坐失良机而至表邪传里为患,此乃祛邪即所以扶正之法也。

    麻黄开玄府,通达腠理。桂柱手温通阳,助其疏泄。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甘草保中气品生津液。方药化合,专

    发太阳伤寒肤表之汗,效如桴鼓。然服此方,一、二碗后,覆卧得汗即可,不必尽剂, 更勿令其大汗淋漓以致伤津而耗气。俗云“方是死方,法是活法”。欲求其效,宜替心钻研意旨,无异于鈩锤之非易也。

    『来源』大医精诚中医在线




    把 "《吴佩衡医案》太阳伤寒表实证"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金代李东垣医案---大头瘟
    ·下一篇:《吴佩衡医案》小儿急惊风(一)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将成慢脾风野亚麻疯油膏太阳病桂枝汤证“老慢支”患者过冬科学调摄...七制香附丸野苋汤秋季龋齿患者忌多食石榴羊屎木绿笋片春季防甲型肝炎蔊菜三品一枝花秋季养生不能“饥餐渴饮”鳖甲、龟板不可用于虚弱之证...托里解毒汤夏季四种常见疾病火棘分筋草黑香散蔬菜的10种错误吃法猪牙皂玉屑岩青兰雪乌西洋参水银乌棒子石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