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三九医药网 > 瑜伽 > 健身瑜伽 >

来!陪着你的宝贝做瑜伽

时间:2009-07-29 |来源:三九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宝宝练瑜伽好处多多

  瑜伽不只是只有儿童与大人才能做,一出生的小宝宝就可以进行了!宝宝瑜伽能刺激前庭平衡,亦能促进消化系统,不仅如此,对妈咪本身的好处也很多。只要每天愿意抽出短短一小时,与宝宝一起做瑜伽,定能使亲子关系更为亲密。

  陪着宝贝做瑜伽~

  很多人以为,宝宝瑜伽就是单纯地帮宝宝做瑜伽,其实这是一般人的误解,其实应是“和宝宝一起做瑜伽”。宝宝瑜伽引进西方社会约有10年的时间,依照宝宝各阶段的生理发展,进行适合的瑜伽动作,从宝宝一出生就可以开始做了。4个月以下的宝宝,简单的腿部动作、促进消化的下腹部动作皆可进行,而4个月以上的宝宝,能做的变化姿势也较多,因此4至10个月是进行宝宝瑜伽的最佳年龄。

  进行前的准备

  在与宝宝一同做瑜伽前,应先选择方便伸展与活动的平面空间,如果地板是硬的,就要铺上瑜伽垫或是软垫,以确保宝宝的安全。建议妈咪准备一面大镜子放置在前面,以便在进行瑜伽的同时,检视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而最简单的判断方式为肩膀是否打平、脊椎是否打直。当妈咪自身的姿势是对的,抱孩子就不会觉得很吃力,也有助于亲子的依恋关系。

  除了场地的选择外,妈咪还要准备毛毯,让宝宝躺在舒服的表面上进行地板动作,提高宝宝的接受度。此外,枕头与毛巾可以用来垫在妈咪的两腿间、膝盖下面或是背后,让妈咪在最轻松舒适的状态下与宝宝一同进行瑜伽。这些东西都可以灵活运用,视状况调整其使用方式。而进行宝宝瑜伽时最好穿着宽松舒适、棉质吸汗的衣裤,妈咪和宝宝都一样。

  动静皆宜的

  不同于婴幼儿按摩适合在宝宝安静的时候进行,瑜伽在宝宝活泼甚至是哭闹时都可以做,不过妈咪应学着分辨宝宝哭闹时的需求,以选择适合当下进行的瑜伽动作。举例来说,当宝宝的哭声表现十分不耐烦时,可能代表他饿了,这时就要满足他喝奶的需求。假如宝宝一边哭一边揉眼睛,有可能是累了想睡觉,妈咪可试着采用放松抱姿,轻松地抱着宝宝走动。倘若宝宝一下子大哭、一下又停止,且哭声变来变去,或许是他在寻求刺激,这时妈咪可以进行大翻转的动作2至3次,满足其大脑刺激,宝宝可能很快就会停止哭泣。然而,当刺激过度时,宝宝会一直哭闹,且不管妈咪做什么都没有用,这时就要立刻停止刺激,采放松抱姿或是摇篮抱姿。

  妈眯要学着从与宝宝的互动过程中,辨别其哭闹的类型与需求,进行宝宝瑜伽时,可采动、静态相互穿插的方式,宝宝比较不容易感到无聊。一般来说,持续进行l小时的瑜伽,宝宝的接受度都很高,当然,如果宝宝的状况很好,甚至一次进行90分钟也没关系。

  宝宝瑜伽与按磨的异同

  宝宝瑜伽可说是婴幼儿按摩的进阶,两者都是透过触觉的刺激,有助于促进宝宝各方面的发展,但是宝宝瑜伽刺激更加动态,不只是抚触式的,更重视动觉,且瑜伽对于前庭平衡的刺激,是按摩无法达到的。在进行宝宝瑜伽前,建议先帮宝宝做个按摩,并逐渐沿着身体移动,到按摩整个腿部和脚部。进行过程宝宝不需要脱衣服,亦不需使用按摩油。按摩可以唤醒宝宝的神经系统,为瑜伽作准备,在此过程能让宝宝看看妈咪的双手,产生连结感。

  Be Careful!别让宝贝处于危险中

  一般而言,进行宝宝瑜伽是很安全的,但有些状况则要特别注意。如果妈妈的生产过程有使用药物;或为剖腹产,下腹部需要用力的动作就不适合做;而假如宝宝有特殊疾病,头颈固定能力不足,则相关的动作(如:大翻转)就不适宜进行。提醒家长,宝宝瑜伽对孩子来说应是愉快的经验,有的宝宝柔软度、平衡感比较不好,妈咪不要勉强孩子做高难度的动作,才不会让他感到不适。

  当宝宝达不到该动作时,身体就会抗拒,当你往下推宝宝时,他就会用力往前抵抗,或者会发出不适的叫声,这时妈咪就要暂停动作。建议家长,所有的动作都应是渐进式的,一步步地进阶。以翻转动作来说,当宝宝能够半倒立(当宝宝倒立一阵子后,头会想抬起来,就表示他的头、颈已经准备好了)时,就可开始进行大翻转的动作,但在翻转的过程要注意,千万不要让他的头碰撞到地板。

  宝宝瑜伽的优点Baby篇

  Tips1帮助前庭平衡刺激

  宝宝接受旋转的机会少,而瑜伽动作中,很多皆是动态的翻转,能刺激宝宝的前庭平衡。前庭平衡的发展有助于宝宝对外界刺激输入时,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过滤掉不必要的刺激,或使宝宝对刺激更为敏感。

  Tips2肢体柔软伸展

  透过反复瑜伽动作,可增加宝宝肢体的柔软度,以及肌肉的张力度。

  Tips3触觉系统刺激

  亲子一同进行瑜伽,可刺激宝宝全身的触觉,有助于他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宝宝也不容易产生触觉防御。

  Tips4消化系统促进

  透过抚触,可帮助宝宝放松,并促进其消化系统与血液循环。

  宝宝瑜伽的优点Mommy篇

  Tips1增加亲密感

最新发表

点击排行

更多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