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尽管24节气中的“立秋”要超前于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气候学上以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的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但“立秋”作为夏秋之交标志性的节气,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气象专家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并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进一步佐证了“春捂秋冻”的科学性。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是下降。只要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是常理。而人体之所以受寒,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很有关系。气候观测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捂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就容易受寒致病。而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入室后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另外,就全国范围看,立秋以后,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活动趋于频繁,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且“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病。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穿衣感受。但是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不过,凡事都应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则安排饮食起居,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一点。




    把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秋令补粥能御燥
    ·下一篇:秋季养生不能“饥餐渴饮”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荷叶散乌发药膳分涎散银楂芩连汤益血汤茄子秋季糖尿病患者忌食椰子春季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食...当归大夜关门千层楼六棱菊木槿花夏季多吃凉性蔬菜含羞草加味瓜蒌汤杏苏饮麻口皮子药十全育真汤夏季老年人防心脏病宜晨嚼生...夏季中暑饮食四忌黑锡丹水仙膏顺气消滞汤高温天气慎染发猪脬桃树根、茎、树皮掌裂秋海棠银鱼岩莴苣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