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天竺黄[图]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天竺黄天竺黄

    天竺黄

    《中国药典》

    【拼音名】Tiān Zhú Huánɡ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冬二季采收。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

    【鉴别】

    (1)取本品适量,炽灼灰化后,残渣中加盐酸与硝酸的等容混合液,滤过,滤液加钼酸铵试液,振摇,再加硫酸亚铁试液,即显蓝色。

    (2)取滤纸 1片,加亚铁氰化钾试液 1滴,待干后,再加本品盐酸溶液 1滴、水10滴与0. 1%茜红的乙醇溶液 1滴,置氨蒸气中熏后,滤纸上可见紫色斑中有红色的环。

    【性味】甘,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用法用量】3~9g。常入丸、散剂。

    【贮藏】密闭,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天竺黄

    《全国中成药汇编》

    【拼音名】Tiān Zhú Huánɡ

    【别名】天竹黄、竹黄

    【来源】禾本科大竹节属植物大节竹Indosasa crassiflora McClure、慈竹属植物大麻竹Sinocalamus giganteus (Wall.)Keng. f. 或思劳竹属植物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茎杆内的伤流液自然干燥后凝结成的块片状物。剖开自然枯死的竹子,取出片状或粒状凝块,晾干。自然生者不易得,大部分以人工使竹受暴热后,促使竹沥溢在节中,凝固而成竹黄,剖开取之,晾干。

    【药理作用】抑菌实验:对常见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豁痰,宁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壅,小儿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1~2钱。常入丸、散剂。

    【摘录】《全国中成药汇编》

    页首↑

    竹黄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Zhú Huánɡ

    【别名】天竺黄、竹膏(《开宝本草》),天竹黄(《本草衍义》),竹糖(《伪药条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竹黄,晾干。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

    【生境分布】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蓝色相杂。质轻,松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吸水力强,置水中有气泡产生,不溶于水。味甘有凉感,舐之粘舌。以干燥、块大、淡黄白色、光亮、吸水力强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氢氧化钾1.1%,硅质9%等。

    【性味】

    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性凉。"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

    入心、肝、胆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治热病神昏谵妄,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

    ①《蜀本草》:"制药毒发热。"

    ②《日华子本草》:"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③《开宝本草》:"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④《本草衍义》:"凉心经,去风热。"

    ⑤《玉楸药解》:"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塞壅嗽,惊风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带: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一钱,辰砂、麝香(各别研)半两,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炒干用)。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小儿药证直诀》抱龙丸)

    ②治小儿急惊风: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小儿药证直诀》利惊丸)

    ③治鼻衄不止:天竺黄、芎藭各一分,防己半两。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匕,新汲水凋下。肺损吐血用药二钱匕,生面一钱匕,水调下,并食后服。(《圣济总录》天竺黄散)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天竺黄[图]"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竹黄
    ·下一篇:开口箭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少师和荣散坚丸补肺汤冬季“冬痒症”用哪些药物治...苧麻根牛黄清心丸《吴佩衡医案》瘟疫病阳明急...虎骨夏季多吃富水蔬菜滋补肝肾汤松树梢铁破锣泽泻丸宝宝秋天咳嗽怎么办?多变之秋防贼风小半夏散六方藤火殃簕水煮木香丸顺气和中汤春季饮食忌大补用药禁忌“十九畏”和“十八...春季宜吃芹菜元元草断血流铁扫帚秧鸡苋菜毛葡萄草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