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钮子七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钮子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Niǔ Zǐ Qī

    【别名】珠子参、大叶三七、竹节人参、扣子七、疙瘩七、盘七

    【来源】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大叶三七Panax major (Burk.)Ting,以根状茎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苦、微甘,温。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研细敷伤口。

    【备注】(1)钮子七的叶称为“参叶”或“七叶”,有生津止渴的功能。治暑热伤津,头晕,目眩。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竹节三七

    《*辞典》

    【出处】《百草镜》

    【拼音名】Zhú Jié Sān Qī

    【别名】土参、土精、血参(《花镜》),甜七、竹根七(《草木便方》),竹节参(《科学的民间药草》),竹节人参(《现代实用中药》),竹鞭三七、罗汉三七(《中国药植志》),竹节七、竹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萝卜七、白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水三七(《贵州草药》),明七、野三七、鸡头七(《元南经济植物》)。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呈竹鞭状的根茎。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玻炕干。

    【源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茎横卧,呈竹鞭状或串珠状,内质肥厚,白色,节间短。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柔,长4~9厘米;小叶通常5片,薄膜质,阔椭圆形、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最下2片形小,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圆形或几心形,边缘锯齿细密或呈重锯齿状;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灰白色刚毛,下面无毛或有时脉上密生柔毛;小叶柄极短。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柄直立,长约15厘米,小花多数,具细柄;花萼绿色,先端5齿尖;花瓣5,淡黄绿色,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花丝背着,花药椭圆形,纵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离生,外弯。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较粗的肉质直根(峨三七)、呈串珠状的根茎(珠儿参)、叶(参叶)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或林下。分布西南地区及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等地。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竹鞭状,结节膨大,节间较短,每节有一浅槽成环形,上方有一圆形而微凹的茎痕,侧面有凸起呈圆点状的根痕1~3枚,或残存弯曲的须根。表面淡黄白色至灰褐色,平滑或有皱纹。质地坚硬。折断面平坦,粉白色至乳白色。味苦,微甜。以细长、结实、体沉重、味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茎含皂甙约5%,中有竹节皂甙Ⅳ等,甙元是齐墩果酸。

    【药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

    大鼠口服"三七"(以竹节三七为主要成分的煎剂)10克/公斤,在1~3天内连服3次,对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引起的"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皮下埋藏棉球引起的炎性肉芽肿的形成及去肾上腺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②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连服7天或只服1天,均不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但明显抑制非特异性刺激(游泳)引起的肾上腺内维生紊C含量的降低。小鼠多次服用"三七"10克/公斤,无论是正常或去肾上腺饥饿的小鼠,对肝糖原的积累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内服相当量的葡萄糖则并无此种作用。摘除肾上腺的幼年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可延长其生存时间。豚鼠口服10克/公斤/日,连服5天,尿中17-酮类甾醇排出量并无显著影响。综上看来,"三七"并不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而似有肾上脓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抗炎原理可能与此有关。

    【性味】

    甘苦,温。

    ①《草木便方》:"甘。"

    ②《科学的民间药草》:"味淡,稍苦。"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苦甘,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散察,活血。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①《草木便方》:"散血活血破血,治痈肿,疗犬伤、金刃,跌扑。"

    ②《中国药植志》:"健壮补药,并有疗伤,止血作用。"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扑损伤,消肿脓、积聚。""并治寒湿及筋骨痛。"

    ④《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及崩中下血。"

    ⑤《本草推陈》:"常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痰液粘稠,咳嗽咯痰不畅;积血不行,吐血及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

    【注意】《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附方】治跌打损伤:大叶三七根一钱,金不换根一钱。洗净,捣烂,温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备注】同属植物羽叶三七(参见"羽叶三七"条)、狭叶假人参(分布四川、贵州)的根茎在四川亦称竹根七,并同等入药。

    【摘录】《*辞典》

    页首↑

    珠儿参

    《*辞典》

    【出处】《本草从新》

    【拼音名】Zhū ér Shēn

    【别名】珠参(《纲目拾遗》),珠子参、疙瘩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雪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钮子七、扣子七(《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呈串珠状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茎苗、须根及瘦细的根茎,晾6~7天,使外皮松泡,或用水浸,然后踩去外皮,入锅内煮透,或拌入适量蜂蜜(每斤加蜂蜜0.25斤),待煮至水将干时,取出晒干或炕干。四川等地所产的称钮子七都在春季或秋季采挖,剪除茎苗、须根及瘦细部分后,晒干即得。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节三七"条。

    【生境分布】主产云南。

    【性状】

    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类圆锥形,长约1.5~4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黄棕色至半透明琥珀色,少数呈黑棕色,有细纵皱纹及凸起的支根残基,偶见竹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颗粒性。有特殊气味,味苦。以个大,饱满、明亮、无竹节纹及粗皮者为佳。

    四川所产的钮子七呈不规则圆块形或类圆锥形,较瘦小,两端有瘦细的根茎,表面棕黄色或黄白色,粗糙,有细皱纹及结节,并有瘤状凸起的须根痕。

    【药理作用】钮子七水煎剂口服,对大鼠有抗炎作用。对蛋清性,右旋糖酐性或甲醛性"关节炎"及棉球肉芽肿在10克/公斤时有预防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还有治疗作用。大叶三七中的糖含量为13%,但它促进饥饿小鼠肝糖元积累的作用,并非由于含糖的缘故。其抗炎作用似与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无关,而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某种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物质所引起。

    【炮制】拣净杂质,打碎用或水润,切片,晒干。

    【性味】

    苦甘,寒。

    ①《本草从新》:"苦,寒,微甘。"

    ②《药材资料汇编》:"味略苦,带涩,微寒,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苦,平,微甘,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胃二经。"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散瘀,止血,定痛。治热病烦渴,阴虚咳嗽,痨伤吐血,鼻衄,咽痛,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①《本草从新》:"补肺,降火。肺热者宜之。"

    ②《救生苦海》:"血症用之,可代三七。"

    ③《药性考》:"能托里,外症堪用。"

    ④《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滋补强壮,止血生肌。"

    ⑤《四川中药志》:"散瘀,止血,定痛。治跌扑损伤,痨伤吐血,崩中下血。"

    ⑥《本草推陈》:"治阴虚血热及热病阴伤,烦渴,咳嗽,咽痛,齿痛。"

    ⑦《陕西中草药》:"镇惊熄风,除风湿,理气健胃,止痛。治小儿惊风,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肿毒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入丸、散或泡酒。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治小儿惊风:钮子七三钱。研粉,每次一分,每日三次,温开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名家论述】《本草从新》:"珠儿参,味厚体重,其性大约与西洋人参相同,不过清热之功;热去则火不刑金而肺脏受益,非真能补也。出闽中,须多去皮,再用滚水泡,以其苦劣之味在外皮,近中心则苦味减而稍甘。"

    【摘录】《*辞典》

    页首↑

    峨三七

    《*辞典》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é Sān Qī

    【别名】芋儿七(《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秋季采挖。

    【源形态】形态详"竹节三七"条

    【生境分布】产四川峨眉山。

    【性状】干燥根呈圆锥形或长条形,常有1至数个分叉,偶为单枝。分叉者形似白芨,全体长5~10厘米,粗1~3厘米,根头部多膨大;单枝者较细小。外表棕黄色,有纵皱及不明显的断续环纹,尾端细小。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或淡棕色,肉质细致,少粉质。以粗壮坚实者为佳。

    【炮制】温水浸软,切片,晒干。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肺、脾,胃三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肌长肉。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胃痛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泡酒或炖肉服。

    【注意】无瘀血气滞者慎服。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峨三七、霸王七、马蹄乌、血灵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土鳖。共泡酒服。

    ②治劳伤吐血:峨三七、见血清、白茅根、茜草根、麦冬、天冬。共炖肉服。

    ③治胃痛出血:峨三七、乌贼骨、阿胶、白芍、栀子、浙贝、冬瓜仁。共炖猪肚服。(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钮子七"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珠兰
    ·下一篇:茱苓草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慢脾风和肝汤蚵蚾散漏芦葶苈丸霍乱脱证钻石风秋季青年人衣着忌过多春季慢性胃炎患者忌多食用蘑...狗脊香橼穿心莲少阴病提纲及意义薄荷橘络山银柴胡八角香吴茱萸粥十补丸大豆黄卷大蝎子草夏季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朱砂春季饮食遵循高热量高蛋白原...玉龙鞭悬钩子绣球防风小红参桫拉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