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芸苔子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芸苔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Yún Tái Zǐ

    【别名】油菜子

    【来源】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种子。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初夏果实成熟采收,晒干。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行气祛瘀,消肿散结。用于痛经,产后淤血腹痛,恶露不净;外用治痈疖肿痛。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捣烂用鸡蛋清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芸苔子

    《*辞典》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Yún Tái Zǐ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种子。4~6月间。种子成熟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晒干,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芸苔"条。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产,以长江下游一带产量最丰。

    【性状】种子类圆球形,直径约1~2毫米,种皮黑色或暗红棕色,少数呈黄色。在扩大镜下检视,表面有微细网状的纹理,种脐点状;浸在水中膨胀。除去种皮,见有2片黄白色肥厚的子叶,沿主脉相重对折,胚根位在二对折的子叶之间。气无,味淡,微有抽样感。以饱满、表面光滑、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40~50%,蛋白质23%,并有一种甙能生成异硫代氰酸巴豆醇酯0.4~0.6%。尚含芸香甙。

    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种植物的种子,以含有大量的芥酸为特征,其余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11-酸。但亦有不含芥酸的人工栽培的变种。种子油中一般含甾醇0.5%,以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菜子甾醇为最多,小部分为胆甾醇。芸薹子油含生育酚约0.08%。去脂的种子粉含芥子油甙约5%,此甙经酶解可产生异硫代氰酸盐、腈和硫代噁唑烷酮。种子又含芸香甙及甚多蛋白质。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行血,破气,消肿,散结。治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漏。

    ①《千金·食治》:"主梦中泄精。"

    ②《纲目》:"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

    ③《安徽药材》:"治血痢,腰脚痿痹,瘭疽,乳痈,痔疮,汤火灼伤等。"

    ④《四川中药志》:"能清虚胀,清肺,明目,治腹张,大便结;外用敷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榨油涂。

    【附方】

    ①治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冲心刺痛,并治产后心腹诸疾:芸苔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为末)。每酒服二钱。(《产乳集验方》芸薹散)

    ②治产后血晕:芸苔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姜七片,酒、水各半盏,童便半盏,煎七分,温服。(《温氏海上仙方》)

    ③治大肠风毒,下血不止:芸苔子半两(生用),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食前温服。(《圣惠方》)

    ④治夹脑风及偏头痛:芸苔子一分,川大黄三分。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吹鼻中。后有黄水出。如有顽麻,以酽醋调涂之。(《圣惠方》)

    ②治小儿天瘹:川乌头末一钱,芸苔子三钱。新汲水调涂顶上。(《圣惠方》备急涂顶膏)

    ③治伤损接骨:芸苔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为末,醋调成膏,摊纸上贴之。(《乾坤生意秘韫》)

    【摘录】《*辞典》

    页首↑

    芸苔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Yún Tái

    【别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台菜(《埤雅》),芸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随息居饮食谱》),红油菜(《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

    【源形态】

    油菜(《便民图纂》)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茎粗壮,无毛或稍被微毛。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呈琴状分裂,长18~25厘米,宽4~8厘米,先端裂片长卵圆形或长方状圆形;茎中部及上部的叶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方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半抱茎。花序成疏散的总状花序;萼片4,绿色,微向外伸展,排列为2轮,内轮萼片基部稍膨大;花瓣4,鲜黄色,呈倒卵形,上具明显的网脉,排列成十字形,全缘,具长爪;雄蕊6,4强,排列为2轮;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层膜质隔膜隔成假2室。长角果,长2~4厘米,直径约5毫米,先端具一长喙。种子多数,黑色或暗红褐色,有时亦有黄色,近圆球形,直径约3毫米。花期3~5月。果期4~6月。

    本植物的种子(芸苔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含少量槲皮甙和维生素K,并分离出淀粉样蛋白、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结构的多糖、一种12S球蛋白。

    【性味】

    辛,凉。

    ①《千金·食治》:"味辛,寒,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肝、脾。"

    【功能主治】

    散血,消肿。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

    ①《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

    ②《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

    ③《本草拾遗》:"破血,产妇煮食之。又捣叶敷赤游疹。"

    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

    ⑤《开宝本草》:"破癥瘕结血。"

    ⑥《纲目》:"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

    ⑦《随息居饮食谱》:"破结通肠。"

    ⑧《四川中药志》:"治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煮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

    麻疹后、疮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①《百病方》:"狐臭人食之,病加剧。"

    ②《随息居饮食谱》:"发风动气,凡患腰脚口齿堵病,及产后、痧痘。疮家痼疾,目证,时感皆忌之。"

    【附方】

    ①治劳伤吐血:红油菜一窝(全株),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诸丹:以芸苔菜热捣厚封之。如余热气未愈,但三日内封之。纵干亦封之勿歇,以绝本。(《千金方》)

    ③治小儿赤丹:芸苔菜汁服三合,滓敷上。(《千金方》)

    ④治天火热疮,初出似疿子,渐渐大如水泡,似火烧,疮亦色,热翕翕,须臾浸淫渐多:芸苔菜不限多少(捣,绞取汁),芒硝、大黄、生铁衣各等分。捣大黄末相和芒硝等;以芸苔汁调和稀糊,以秃笔点药敷疮上,干即再点,频用极有效。(《近效方》)

    ⑤治毒热肿:蔓菁根三两,芸苔苗叶根三两。上二味,捣,以鸡子清和,贴之,干即易之。(《近效方》)

    ⑥治女人吹乳:芸苔菜捣烂敷之。(《日用本草》)

    ⑦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煮芸苔菜,取汁二升服之,并食干熟芸苔数顿,少与盐酱。冬月研其子,水和服之。(《千金方》)

    ⑧治豌豆疮:煮芸苔洗之。(《千金方》)

    ⑨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芸苔(捣,绞取汁)二合,蜜一合。同暖令温服之。(《圣惠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油菜子油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Yóu Cài Zǐ Yóu

    【别名】香油(《本经逢原》),菜子油(《摄生众妙方》)。

    【来源】为油菜子的脂肪油。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芸苔"条。

    【功能主治】

    治肠梗阻,汤火灼伤,湿疹。

    《本经逢原》:"治痈疽及痔漏中生虫,以香油涂之。"

    【附方】

    ①治风疮不愈:陈菜子油同穿山甲末,熬成膏涂之。(《摄生众妙方》)

    ②治汤火伤灼:菜子油调蚯蚓屎搽之。(《简便单方》)

    ③治无名肿毒,风疹,皮肤瘙痒,湿疹:生菜子油,外搽,一日数次。治疗时期,忌用水洗患处。(《浙江中医》9(6):227,1966)

    【临床应用】治疗肠梗阻:按年龄大小用菜子油1~5两(10两制),1次或2次服下,不能口服者由胃管注入。同时配合必要的辅助疗法,如补液、输血,纠正酸中毒,抗休克,应用抗菌素等。一般服后3~4小时肠鸣增加,有的暂时腹痛加重,但随后即痛减胀消;约8小时左右解大便,症状消失。治疗35例,痊愈26例,无效9例。本药对蛔虫性及食物性肠梗阻效果较好,对扭转套叠性肠梗阻效果不佳。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芸苔子"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油草
    ·下一篇:由跋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傅青主夏季锻炼光脚走路夏季瘦身和肝散蚵蚾散算盘七岭南杜鹃秋木瓜牛黄春季慢性胃炎患者忌多食用蘑...秋季哪些疾病患者忌吃螃蟹川贝冰糖米汤饮肺劳喘嗽兼不寐证秋季忌空腹吃柿子十生丹小定风珠夏季老年人防肩病夏季忌食用时间过久的食物食疗辩寒热秋天疟疾的防治学校莫忘秋季防病舒胸益气汤金黛散熊胆五爪龙五气朝阳草透骨草天脚板天胡荽天冬[图]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