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银柴胡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银柴胡

    《中国药典》

    【拼音名】Yín Chái Hú

    【英文名】RADIX STELLARIAE

    【来源】本品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cm。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几无砂眼。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至10余列。皮层较窄。韧皮部筛管群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至10余列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以射线细胞中为多见。

    (2)取本品粉末1g,加无水乙醇10ml,浸渍15分钟,滤过。取滤液2ml ,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蓝微紫色的荧光。

    (3)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70nm±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备注】

    (1)退热而不苦泄,为清虚热的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等药同用。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中银柴胡原植物与《中国药典》不同。《全国中草药汇编》的记录如下。

    原植物英文名:Stellaria gypsophiloides Fenzl.

    原植物中文名:银柴胡

    附注:有些文献以同属植物狭叶歧繁缕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 Bge.的根为银柴胡是鉴定上的错误。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银柴胡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Yín Chái Hú

    【别名】银胡(《本草求真》),山菜根、山马踏菜根(《山东中药》),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中药志》)。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主根圆柱形,直径1~3厘米,外皮淡黄色,顶端有许多疣状的残茎痕迹。茎直立,节明显,上部二叉状分歧,密被短毛或腺毛。叶对生;无柄;茎下部叶较大,披针形,长4~30毫米,宽1.5~4毫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被短毛或几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毛。花单生,花梗长1~4厘米;花小,白色;萼片5,绿色,披针形,外具腺毛,边缘膜质;花瓣5,较萼片为短,先端2深裂,裂片长圆形;雄蕊10,着生在花瓣的基部,稍长于花瓣;雌蕊1,子房上位,近于球形,花柱3,细长。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顶端6齿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干燥的草原、悬岩的石缝或碎石中。分布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主产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柱形,长15~40厘米,直径1~2.5厘米。根头顶瑞有多数细小疣状突起,为地上茎痕,密集而发白,习称"珍珠盘"。下端略细,少数有分歧。表面黄棕或带灰棕色,有扭曲的纵纹及支根痕,并可见多数圆形小孔,习称"沙眼",近根头处尤多,自此处折断,断面有棕色花纹。质松脆,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粗糙,有空隙,中有大形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花纹。气微,味甘、微苦。以条长、外皮淡黄棕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丝石竹根含三萜皂甙,甙元是棉根皂甙元。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太平洋丝石竹内提取的三萜皂甙,给家兔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或以后每天内服,可降低血清胆甾醇浓度,使胆甾醇/脑磷脂系数降低,并使主动脉类脂质含量降低。对于动脉硬化家兔所表现的兴奋、脱毛以及肢体皮下类脂质增厚等症状均有改善。有人认为,皂甙可作用于血浆脂蛋白,阻止胆甾醇的酯化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积,也有认为可以阻止胆甾醇从肠道吸收。

    【炮制】银柴胡:拣去杂质,去声,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鳖血银柴胡:取银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职出,放凉。(每锒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性味】

    甘苦,凉。

    ①《本经逢原》:"甘,微寒,无毒。"

    ②《医林纂要》:"苦,寒。"

    ③《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

    入肝、胃经。

    ①《本经逢原》:"行足阳明、少阴。"

    ②《本草便读》:"入肝、胆。"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羸瘦。

    ①《本草经疏》:"治劳热骨蒸。"

    ②《本草备要》:"治劳疳良。"

    ③《本草从新》:"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

    ④《医林纂要》:"坚肾水,平相火。"

    ⑤《本草求原》:"清肺、胃、脾、肾热,兼能凉血。治五脏虚损,肌肤劳热,骨蒸烦痛,湿痹拘挛。"

    ⑥《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治肺结核潮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注意】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附方】

    ①治骨蒸劳热: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证治准绳》清骨散)

    ②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皮,皮肤甲错,消索而不润泽者:银柴胡二钱,鳖甲三钱。(《温症指归》银甲散)

    【名家论述】

    ①《本经逢原》:"银柴胡,其性味与石斛不甚相远。不独清热,兼能凉血。《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中用之。凡人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若用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喘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

    ②《本草便读》:"银柴胡,无解表之性。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痨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功。"

    ③《本草正义》:"柴胡,古以银州产者为胜,宋之苏颂已有是说,陈承亦谓银夏者最良,然虽有其说,而尚未分用,故濒湖《纲目》仍未显为区别。今之二种分用者,盖即石顽提倡之力。而以今之功用言之,治虚热骨蒸,自有实效,断非北柴胡之升阳泄汗可比;然则古人谓柴胡为虚劳之药者,亦指银柴胡言之也。赵恕轩《纲目拾遗》,谓热在骨髓,非银柴胡莫疗,用以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及小儿五疳羸热,盖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辟,固虚热之良药。苟劳怯而未至血液枯绝,以此清理虚火之燔灼,再合之育阴补脾,尚可徐图挽救,非北柴胡之发泄者所可同日语也。"

    【备注】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多种石竹科植物的根部,亦作银柴胡入药,统称山银柴胡,品质较次。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①丝石竹(又名: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的根,呈略扁的长圆锥形,扭曲不直,长10~22厘米,直径0.7~4.5厘米。根头部常有分叉,有多数小形突起的茎痕。外皮大半已除去,未去净处,具棕白相间的花纹。质坚体重,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多数黄白色花纹交互排列成近似环状,一般为2~4层。气弱,味苦、麻舌,并有刺激性。产于山东、山西等地。

    ②锥花丝石竹(又名: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的根,呈圆柱形,外皮淡黄色,顶端有多数残茎痕迹。断面黄白色。味甘。产于山西、甘肃、新疆等地。

    ③灯心草蚤缀的根,略呈圆锥形,粗约2~4厘米,根头部有多数地上茎残基,近根头部有细横纹。表面灰棕色或淡棕色,栓皮剥落处呈黄色斑痕。断面黄白色,射线较窄。味苦。产于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

    ④旱麦瓶草的根,呈圆柱状,粗约0.5~2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根头有小疙瘩。断面类白色。味较淡。商品又称黄柴胡、铁柴胡。产于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地。

    ⑤蝇子草(又名:鹤草)的根,根部有时有分枝,粗约1~2厘米,根头有时带有地上茎残基,表面浅黄色,有纵纹,仔细观察,纵纹上布有稍突起之横纹。质坚硬,断面淡黄色,较平坦。味微甘,后涩。产于甘肃、陕西等地。本品的全草江苏称为脱力草,参见"脱力草"条。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银柴胡"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银老梅
    ·下一篇:毛叶轮环藤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小便因寒闭塞白及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治疗?诃子皮散紫苏梗补肝汤气疝饮秋季花生忌生吃桑螵蛸黄连秋冻有讲究十香返魂丹大白药秋季吃柿子预防动脉硬化瓜子藤化香树水煮金花丸丝瓜散皮肤晒伤后的紧急救护论水臌气臌治法论痢证治法弟长男媳,于丙寅年正月间寒...花点草大箭远志野茶子咸酸蔃兔儿风石瓜子莲蛇眼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