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野棉花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野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Yě Mián Huā

    【别名】满天星、野牡丹、接骨莲、铁蒿、水棉花、土白头翁

    【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 Buch.-Ham.,以根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瘀,利湿,驱虫。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钩虫病;捣烂敷大椎穴治疟疾;灭蝇蛆。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

    【注意】内服宜慎。

    【备注】(1)过量服用可致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故内服宜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野棉花

    《*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Yě Mián Huā

    【别名】满天星(《滇南本草图说》),清水胆、铁蒿、打破碗花花(《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茎叶。

    【源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叶柄、花柄均带白色,上生多数刚毛。茎直立,叉状分枝。基生叶簇生,有长柄;叶片圆或略呈不整五角形,4~5裂,边缘再浅分裂,并具圆齿,叶基部心脏形或耳形,上面绿色,有稀毛,下面灰白色,沿脉布毛较密,主脉掌状;茎生叶对生,叶柄短,叶片较基生叶小。花单生于花枝分叉处,枝顶的花常2~4朵簇生;花柄下有叶状苞,苞叶形同茎生叶,但较小;花柄细长,花芽下垂,开时直立;花被5,白色或淡红色,外面密生丝状白毛,内面无毛;雄蕊多数;雌蕊圆锥形或卵形,除柱头外,遍生白细毛,柱头长方形,倾斜,无毛。瘦果多数,集成球状,密生白毛。花期5~6月。

    本植物的根(野棉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林中、溪旁。分布河南、甘肃、陕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辛,有大毒。"

    【功能主治】治鼻疳、目翳。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塞鼻或外敷。

    【附方】

    ①治鼻疳:野棉花全草捣烂,以布包塞鼻。(《湖南药物志》)

    ②治目翳:野棉花嫩芽三枚,烤软揉成团。先在手腕上太渊穴放一有孔铜钱,药敷钱上,布包扎,一至二小时取下。左翳贴右,右翳贴左。(《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治疗胆道蛔虫病:取野棉花茎、叶制成100%的浓缩煎剂,日服2次,每次30~40毫升。治疗39例,除1例无效外,其余38例,均在1天左右症状缓解,2~3天症状消失。实践中观察到,未开花的茎、叶解痉镇痛作用好,开花的全草排虫作用好;煎煮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一般以10小时以上为宜。

    【摘录】《*辞典》

    页首↑

    野棉花根

    《*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Yě Mián Huā Gēn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春季或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野棉花"条。

    【生境分布】产于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根略呈圆柱状,常扭曲,全长约10~25厘米,直径0.6~2厘米。商品大多已断折,外表棕色至紫棕色,表面粗糙,具纵向凹裂,间或可见支根痕,外皮有时脱落,露出呈裂片状的黄色木部。根头部略形膨大,顶端附有残存的叶柄基部,密生白色绵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色,射线色较深,导管部分十数个群束,作放射状排列。根的中心部及射线部分常呈裂隙状。气微弱,味苦。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有毒。"

    ②《湖南药物志》:"温,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治疟疾,痢疾,脚气,肠寄生虫病,痈疽肿毒。

    ①《滇南本草》:"下气。杀小儿寸白虫、蛔虫犯胃。"

    ②《中国药植图鉴》:"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作丸。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疟疾:野棉花根七至九枚,常山八两,黄豆一升。共煮熟,去药,黄豆晒干研成细粉,酒调为丸、雄黄为衣。疟前服十粒。

    ②治痈疽不溃:野棉花根、叶二至三钱。水煎服。

    ③治脚气病:野棉花根炖猪脚食。

    ④治发痒子:野棉花根三株,水煎服。

    ⑤治蜈蚣咬伤:野棉花根捣烂敷。

    ⑥治对口疮:野棉花根捣烂敷。

    ⑦治虫牙:野棉花根含口内牙痛处。(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⑧治痞块:野棉花根五钱。甜酒煮。取汁内服,取渣外包,连服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备注】本品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作白头翁使用。参见"白头翁"条。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野棉花"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野牡丹
    ·下一篇:野马追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张志聪张锡纯木香饼子亮菌白花丹全国药品专项整治 撤回7300...走马风加味清热凉血驱敏汤木贼[图]沉香别离散昆布丸穿心莲秋日润肺粥雪药夏季防“啤酒心”增损肾沥汤八节毛三点金草十神汤十香丸团参散春季香菜忌与动物肝脏同食流传千古的美容秘方厥阴病白头翁汤证槠子益气除痰汤岩白菜厓花子香叶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