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野大豆藤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野大豆藤

    《*辞典》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Yě Dà Dòu Ténɡ

    【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茎、叶及根。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采收。

    【源形态】

    捞豆(《救荒本草》),又名:野毛豆(《百草镜》),鹿藿、饿马黄(《植物名实图考》),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瘦细,各部疏被黄棕色长硬毛。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薄纸质,侧生小叶扁卵状披针形,长1.5~5厘米,宽1~2.5厘米,全缘;具长柄。总状花序腋生;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雄蕊10,单体;子房上位,无柄,花柱短,柱头小。荚果线状矩形,略弯,长1.5~13厘米,宽约5毫米,被长硬毛,有种子3~4粒。花果期8~9月。

    本植物的种子(野料豆)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于田边、水沟旁。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性味】

    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寒。"

    【功能主治】

    健脾。治盗汗,伤筋。

    ①《救生苦海》:"治痘毒,(野毛豆)连茎、根煅存性,研,麻油和敷。不问初起、日久,未溃、已溃。"

    ②《浙江民间草药》:"平肝健脾。"

    ③《杭州药植志》:"止盗汗。"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滋养,强壮,敛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4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盗汗:野大豆藤一至四两,红枣一至二两。加糖煮,连汁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伤筋:野大豆鲜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浙扛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辞典》

    页首↑

    野料豆

    《*辞典》

    【出处】《饮片新参》

    【拼音名】Yě Liào Dòu

    【别名】零乌豆、马料豆(《本草汇言》),细黑豆、稽豆、料豆(《本经逢原》),马豆(《本草经解》)。

    【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开果荚,收集种子,再晒至足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野大豆藤"条。

    【生境分布】产江苏、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矩圆形,略扁,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种皮外面被有黄褐色污粘状物,擦净后,可见黑褐色的外种皮,上有黄白色斑纹,微具光泽,侧边中央部有长椭圆形的种脐。质坚硬,剥去种皮,内有黄色肥厚的子叶2片。嚼之微有豆类气味。以颗粒饱满、色黑、无泥土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18~22%、蛋白质30~45%,并含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

    【药理作用】正常大鼠喂给野大豆种子粉有明显降低血糖和血胆甾醇的作用。以三氯乙烯提取野大豆油后的豆饼中含一种酸性成分,牛或其他动物食之可中毒,皮下或内脏有严重出血。有人从中分离出血细胞凝集素,能凝集兔血细胞;对人血细胞在低温或高温时,也能产生不完全的凝集。

    【性味】

    甘,凉。

    ①《本草汇言》:"味甘苦咸,气寒,无毒。"

    ②《本草经解》:"气平,味甘,无毒。"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寒。"

    【归经】

    ①《本经逢原》:"入肾经血分。"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祛风解毒。治阴亏目昏,肾虚腰痛,盗汗,筋骨疼痛,产后风痉,小儿疳疾。

    ①《本草汇言》:"解内热消渴,止阴虚盗汗。"

    ②《本草备要》:"每晨盐水吞或盐水煮食,补肾。"

    ③《本草经解》:"生研涂痈肿。"

    ④《沈氏效方》:"平肝火。治疳疾,目疾。"

    ⑤《百草镜》:"治黄白疸。"

    ⑥《事亲述见》:"补五脏,益中,助十二经脉,调中,暖肠胃,舒筋。"

    ⑦《纲目拾遗》:"壮筋骨,止盗汗,补肾活血,明目益精。煮汁服,解乌、附毒。"

    ⑧《本草再新》:"健脾除风,利湿消肿。"

    ⑨《饮片新参》:"养肺平肝,清头目。"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平肝,明目,又有强壮作用。治头晕目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汇言》:"能滑肠动泄,脾胃虚滑者,忌之。"

    【附方】

    ①治肾虚腰痛,并治阴亏目昏:腰式乌豇豆、马料豆各一两,煮汤入盐少许,五更时,乘热服。忌铁器。(《慈航活人书》)

    ②治妊娠腰痛酸软:马料黑豆二合,炒焦,熟白酒一碗,煎至七分,空心下。(《产家要览》)

    ③明目补肾,兼治筋骨疼痛:小红枣十二枚(冷水洗净,去蒂),甘州枸杞子三钱,小马料豆四钱。水二碗煎,早晨空心连汤共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④治阴亏目昏,老眼失明:马料豆、甘枸杞、女贞子各十两(阴亏目昏除女贞子)。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早晚服二、三钱。(《慈航活人书》)

    ⑤治盗汗:莲子七个,黑枣七个,浮麦一合,马科豆二合。水煎服。(《奇方类编》)

    ⑥治产后中风,口噤目瞪,角弓反张:黑料豆,锅内炒极焦,冲入热黄酒内,服之。再服回生丹。(《姚希周经验方》)

    ⑦治痞积,开胃消食,健脾补肾:马料豆、白蒺藜(去刺)各一斤。炒,磨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开水送下。(《百草镜》黑白丸)

    ⑧治肝疳初起:野料豆鲜者七钱,干者五钱,鸡肝一具,同煮食,煎服亦可。(《百草镜》)

    ⑨治阴症手足紫黑:黑料豆三合,炒熟,好酒烹,滚热服,加葱须同烹更妙。(《年希尧集验方》)

    ⑩解中附子、川乌、天雄、斑蝥毒:马料豆煎汁饮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野大豆藤"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艾麻草
    ·下一篇:野荔枝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伯高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50万女性...全国药品专项整治 撤回7300...牛黄生犀丸雀卵槟黄丸淡豆豉千层楼千屈草乱角莲补肾种子方万年蒿秋冬燥咳食疗六方秋季养生“养收”原则山萩牛耳枫夏季糖尿病患者忌食西瓜丝瓜散春季老年人忌睡眠过多活鱼忌马上烹调春季食疗保健秋季,流感疫苗最佳时机秋季吃鱼4类人不宜每天宜多吃五种食物吃生蔬菜要讲究方法夏天摇扇好处多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野核桃仁鱼草石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