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芫花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芫花

    《中国药典》

    【拼音名】Yuán Huā

    【英文名】FLOS GENKWA

    【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根皮]

    【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层皮)也供药用。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鉴别】

    (1)本品表面观: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23~45μm,表面有较明显的网状雕纹。花被下表面有非腺毛,单细胞,多弯曲,长88~780μm,直径15~23μm,壁较厚,微具疣状突起。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芫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天蓝色荧光斑点。

    【炮制】

    芫花:除去杂质。

    醋芫花:取净芫花,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至醋吸尽。每100kg芫花,用醋30kg。

    【性味】

    花:苦、辛,寒;有毒。

    根皮:辛、苦,平。有毒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花: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根皮: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急性乳腺炎,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腹水,风湿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备注】(1)用醋炒芫花配合雄黄,研末内服,治虫积腹痛;以芫花研末,用猪油拌和,外涂治头癣。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芫花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Yuán Huā

    【别名】芫(《山海经》),去水(《本经》),败花、赤芫、儿草(《吴普本草》),毒鱼、杜芫(《别录》),头痛花(《纲目》),闷头花、老鼠花(《东还纪程》),闹鱼花(《中国树木分类学》),棉花条、大米花(《江苏植药志》),芫条花、野丁香花(《山东中药》),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湖南药物志》),银腰带、小叶金腰带(《江西草药》)。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春季花未开放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源形态】

    落叶灌木,高可达1米。茎细长而直立,幼时有绢状短柔毛。叶通常对生,偶为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5.5厘米,宽5~20厘米,略为革质,全绿,先端尖,幼时两面疏生绢状细柔毛,脉上较密,老时上面渐脱落;叶柄短,密布短柔毛。花先叶开放,淡紫色,通常出于枝顶叶腋,3~7朵簇生;花酶性,无花瓣;萼圆筒状而细,长约1厘米,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厘米;雄蕊8,2轮,着生于萼筒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乏,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粒,黑色。花期2~4月。果期5月。

    本植物的根(芫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福建、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花蕾呈弯曲或稍压扁的棒锤状,长约1厘米,直径约0.3厘米,常单朵或3~7朵成簇。上端稍膨大,裂为4片,淡黄棕色,下端较细,灰棕色,密布白色绒毛。花心较硬,呈紫红色。全花质软。气微香,久嗅能致头痛,味微甘。嚼之有辣感。以花蕾多而整齐。淡紫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芫花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状物。

    【炮制】

    芫花:拣净杂质,筛去泥土。醋芫花:取净芫花,加醋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呈微黄色,取出,晾干。(每芫花100斤,用醋25斤)

    ①陶弘景:"芫花,用之微熬,不可近眼。"

    ②《纲目》:"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用时以好醋煮十数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干用,则毒灭也,或以醋炒者次之。"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苦,微温,有小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归经】

    入肺、脾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肺、肾。"

    【功能主治】

    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

    ②《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③《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④《日华子本草》:"疗嗽,瘅疟。"

    ⑤《纲目》:"治水饮痰辩,胁下痛。"

    ⑥《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

    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

    《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主使。反甘草。"

    【附方】

    ①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飘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②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芫花(微炒),甘遂(微炒),大黄(锉碎、醋炒拌干)、葶苈(炒令紫色)各一两,巴豆(去心,皮,麸炒,研出油尽)四十枚。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饮下三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为度。(《圣济总录》小消化丸)

    ④治蛊胀:枫壳、芫花各等分。上用酽醋浸芫花透,将醋再煮枳壳烂,擂芫花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数丸,温白汤送下。(《普济方》枳壳丸)

    ⑤治时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聚胸中,烦乱欲死: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三薄,热即除,当温暖四肢护厥逆也。(《千金方》凝雪汤)

    ⑥治疟母弥年,经吐、汗、下,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癥癖,腹胁坚痛: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小豆。每服十丸,浓煎枣汤下,下后即与养胃汤。(《仁斋直指方》消癖丸)

    ⑦治痈:尧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⑧治急性乳腺炎,兼治深部脓肿:芫花二钱至一两,鸡蛋三至五个。二味同煮,蛋熟后剥去壳,刺数小洞放入再煮,至蛋发黑为度,吃蛋喝汤,每天一至二次,每次一至二个。服后有头昏、恶心者,可吃蛋不喝汤。如反应甚者,以菖蒲煎服解之。孕妇忌服。勿与甘草同服。(《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⑨治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涂之。(《集效方》)

    ⑩治牙痛,诸药不效者:芫花碾为末,擦痛处令热。(《魏氏家藏方》芫花散)

    ⑾治小瘤:先用甘草煎膏,笔蘸妆瘤傍四围,干后复妆,凡三次,然后以药:大戟、芫花、甘草(等分),上为末,米醋调,别笔妆敷其中,不得近著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壮小晕三次,中间仍用大戟、芫花、甘草如前法,自然焦缩。(《世医得效方》)

    ⑿治心痛有虫:芫花一两(蜡炒),雄黄一钱。为末,每服一字,温醋汤下。(《乾坤生意》)

    ⒀治诸般气痛:芫花(醋煮)半两,延胡索(炒)一两半。为末,每服一钱。疟疾,乌梅汤下;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诸气痛,香附汤下;小肠气痛,茴香汤下。(《仁存堂经验方》)

    ⑷治酒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芫花、椒目等分。烧末,服半钱,日一两遍。(《补块肘后方》)

    ⒂治一切菌毒:芫花生研,新汲水服一钱,以利为度。(《世医得效方》)

    ⒃治妇人积年血气癥块结痛: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当归一两(锉,微炒),桂心一两,上药,捣罗为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热酒下十丸。(《圣惠方》)

    ⒄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⒅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⒆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⒇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21)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22)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23)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24)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25)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26)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临床应用】

    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初步观察,黄芫花对急、慢性肝炎有促使谷丙转氨酶值趋于正常和自觉症状改善的作用,特别对转氨晦持续不降的病例,用药一定时间后可获得改善。但对其它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并不突出。制剂与用法:㈠水浸膏片(每片含干浸膏0.35克),成人每服5片,每日3次。㈡脱脂醇浸膏片(含量同上),成人每次2片,日服3次。㈢黄芫花酮片(每片含黄酮50毫克),每次2片,日服3次。

    ②治疗精神病

    取黄芫花花蕾及叶晒干研粉,过筛备用。成人每天2~4克,连服3~7天。治疗精神分裂症、躁抑症、神经官能症、癫痫等计153例,结果痊愈71例(46.5%),好转46例(30.1%)。一般连服3~7天即可见效。如不见效,休息几天,再服一疗程。其主要作用能使兴奋型病人安静,抑郁型病人情绪活跃,忧虑型病人有所缓解。又报道每日用黄芫花粉4~10克,饭前顿服,治疗精神病152倒,有效率达73%。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灼痛和腹泻。体弱者偶有虚脱现象。凡发热、体弱、消化道疾患、孕妇均忌服。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黄芫花,为同科植物河朔芫花的干燥花蕾。与芜花相似而略小,长约0.3~1厘米。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白色细绒毛。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亦同等使用。

    【摘录】《*辞典》

    页首↑

    芫花根

    《*辞典》

    【出处】《吴普本草》

    【拼音名】Yuán Huā Gēn

    【别名】黄大戟(《吴普本草》),蜀桑(《别录》),金腰带、铁牛皮(《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芫花"条。

    【化学成分】根皮中分出β-谷甾醇、黄酮甙芜根甙以及一种黄色结晶(乙素)C15H14O6,熔点192℃。

    【药理作用】根的碳酸溶解部分对动物子宫(小鼠离体子宫或孕兔羊摸内注射)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除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外,亦出现子宫收缩。中毒剂量可延长凝血时间,并出现血尿。乙素对鱼有很强毒性。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吴普本草》:"神农:辛。雷公:苦,有毒。"

    ②《纲目》:"辛,温,有小毒。"

    ③《分类草药性》:"大热。"

    【功能主治】

    治水肿,瘰疬,乳痈,痔痿,疥疮。

    ①《别录》:"疗疥疮。"

    ②《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熬膏涂或制药线系痔瘤。

    【注意】

    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①《吴普本草》:"久服令人泄。"

    ②《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附方】

    ①治水气洪肿,小便涩:芫花根一两。锉,微炒,捣细罗为末。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一钱,得小便大利便差。(《古今录验方》)

    ②治瘰疬初起,气壮人:芫花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濒湖集简方》)

    ③治乳痈:㈠芫花根皮捣烂,塞患侧鼻孔中。(《南京民间药草》)㈡芫花根一钱至一钱五分。炒黄,水煎服。(《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④治便毒初起:芫花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濒湖集简方》)

    ⑤系瘤,兼去鼠奶痔:芫花根洗净,带湿,不得犯铁器,于木石器中捣取汁,用线一条浸半日或一宿,以线系瘤,经宿即落。如末落再换线。落后以龙骨、诃子末敷疮口,即合。系鼠奶痔依上法。(《种福堂公选良方》)

    ⑥治鱼脐疔疮,久疗不差:芫花根二两,猪牙皂荚五挺,白矾三两(烧令汁尽,细研),黑豆三合。上药,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荚、黑豆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后,即入铛中,煎至一升,入白矾末搅令匀,去火成膏。摊于帛上贴,日二易之。(《圣惠方》芫花根膏)

    ⑦治神经性皮炎:芫花根皮,晒干,研末,用蜡或酒调敷。(湖南《兄弟省市中草药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新根洗净,刮去外表栓皮,剔除中心木质部,剩下第二层皮切碎捣烂,搓成小团,塞于鼻孔内。约20分钟左右即有热辣感,过5分钟取出。亦可制成100%浸液,用棉球蘸药后塞鼻,其产生热辣感的时间比鲜药长(约肋分钟),但疗效亦不够稳定。孕妇忌用。治疗200例,有效168例,无效32例。起病在3天内者有效率高,故仅适用于初期病人。

    ②治疗鼻炎

    取芫花根30克切碎,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过滤备用。用时以黄豆大小于棉球浸吸芫花酊2~3滴,外面再用消毒棉花包裹,塞在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副鼻窦炎可以塞在中鼻道。每日1次,每次1~2小时,5次一疗程。孕妇禁用。据100余例观察,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大性鼻炎、慢性副鼻寞炎有一定疗效。对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无效。对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有待进一步观察。芫花酊液不宜渗透到外层棉球表面,更不能直接滴入鼻腔,否则可损伤鼻腔粘膜。有的病人用药后出现流泪、流鼻涕、打喷嚏现象,乃正常反应,过后反有轻快之感。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芫花"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岩白菜
    ·下一篇:延胡索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山香赵学敏抗疲劳药膳——虫草红枣炖甲...诃子皮散柘木丁香[图]人参叶[图]小叶莲[图]丹砂丸鹿衔草砂仁花千屈草驳骨丹夏季感冒选用中成药鹿血掌羽凤尾蕨秋燥治疗托里定痛散消肿膏天韭黑参汤春季多饮水和吃蔬菜防口唇生...春季饮食以清平为主切不可混搭的食物痛风的人多吃冬瓜46种生活习惯你做到没有呀杨梅树香花刺金钩如意草梧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