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血竭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血竭

    《中国药典》

    【拼音名】Xuè Jié

    【英文名】SANGUIS DRAXONIS

    【别名】血竭花

    【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ume.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性状】本品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面暗红粉,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气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

    【鉴别】

    (1)取本品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火燃烧则产生呛鼻的烟气。

    (2)取本品粉末约0.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血竭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及[含量测定〕项下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溶液各10~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3)取本品粉末约0.5g,加乙醇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加稀盐酸5ml,混匀,析出棕黄色沉淀,放置后逐渐凝成棕黑色树脂状物。取树脂状物,用稀盐酸10ml分次充分洗涤,弃去洗液,加20%氢氧化钾溶液10ml,研磨,加氯仿 5ml,移置分液漏斗中,振摇,氯仿层显红色,取氯仿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血竭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溶液各10~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0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血竭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9mg,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3%磷酸甲醇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1ml,置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中含血竭素26μg)(血竭素重量=血竭素高氯酸盐重量/1.377)。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精密称取0.05~0.15g,置具塞试管中,精密加入3%磷酸甲醇溶液10ml,密塞,振摇3分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1ml,置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血竭素(C17H14O3)不得少于1.0%。

    【炮制】除去杂质,打成碎粒或研成细末。

    【性味】甘、咸,平。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1)《全国中草药汇编》---商品血竭的植物来源复杂,除前述外,尚有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龙血树属植物龙血树Dracaena ombet Kotschy(东非洲);豆科紫檀属植物龙血紫檀Pterocarpus draco L.(美洲);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龙血巴豆Croton draco Schlecht.(墨西哥);同属木槿叶巴豆Croton hibiscifolius Kunth(西班牙新格拉纳达产)及流脂巴豆Croton gossypiifolius Vahl[C. sanguifluus H. B. et K. Nov.](新安达拉西亚产)等。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血竭

    《*辞典》

    【出处】《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Xuè Jié

    【别名】麒麟竭(《雷公炮炙论》),海蜡(侯宁极《药谱》),麒麟血(《圣惠方》),木血竭(《滇南本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采取果实,置蒸笼内蒸煮,使树脂渗出;或取果实捣烂,置布袋内,榨取树脂,然后煎熬成糖浆状,冷却凝固成块状。亦有将树干砍破或钻以若干小孔,使树脂自然渗出,凝固而成。

    【源形态】

    麒麟竭,又名:渴留(《唐本草》)。

    多年生常绿藤本,长达10~20米,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下郎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20~30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叶柄及叶轴具锐刺。肉穗花序,开淡黄色的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约2~3厘米,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亦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种子1枚。

    【生境分布】分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我国广东、台湾亦有种植。主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地。

    【性状】

    干燥树脂呈不定形的块状物,大小不等,表面有沟纹及因布包而遗留的布纹,赤褐色或紫褐色。质硬而脆,断面紫褐色至黑褐色,有玻璃样光泽,有时有小孔。用火燃之,冒烟呛鼻。研成粉末则呈鲜艳的深红色。无香气,味甘而咸,嚼之砂样。以外表色黑如铁,研末红如血,燃之其烟呛鼻者佳。

    此外,尚有索科特拉血竭,系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的树脂,呈小泪滴状或碎块状,长不过2厘米,断面玻璃样,薄片酒红色。加热时无苯甲酸气味。产于东非。

    我国云南发现一种山铁树,又名:柬埔寨龙血树,其树脂与上述品种作用相同。植物形态参见"山铁树叶"条。

    【化学成分】是一种树脂酯及血竭树脂鞣醇的混合物,约含57~82%;另含无定形的血竭白素约2.5%,黄色血竭树脂烃约14%,不溶性树脂0.3%,植物性渣滓18.4%,赭朴吩0.03%,灰分8.3%。

    【药理作用】抗真菌作用。血竭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

    拭去灰尘,敲成小块,于冬季干燥天气,放在石灰坛内使燥,然后乘脆研末。

    《雷公炮炙论》:"麒麟竭,欲使,先研作粉,重筛过,勿与众药同捣,化作飞尘也。"

    【性味】

    甘咸,平。

    ①《雷公炮炙论》:"味微咸甘。"

    ②《唐本草》:"味甘咸,平,有小毒。"

    ③《本草蒙筌》:"味辛咸,气平,有小毒。"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少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肾。"

    【功能主治】

    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治跌打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

    ①《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②《海药本草》:"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脓。"

    ④王好古:"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⑤《纲目》:"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瘈疭。"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分;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

    【注意】

    ①《日华子本草》:"得密陀僧良。"

    ②《本草经疏》:"凡血病无瘀积者不必用。"

    【附方】

    ①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一两,没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白芷二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麒麟血散)

    ②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一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

    ③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朱氏集验医方》血竭散)

    ④治鼻衄: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

    ⑤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者:血竭(炒)二钱半,大枣二十个(烧为灰),干地黄半两(别为末)。上三味,都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博济方》血竭散)

    ⑥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一两,铅丹半两(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圣济总录》血竭散)

    ⑦治臁疮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济急仙方》)

    ⑧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为细末,用自津唾调涂,频为妙。(《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⑨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调敷之。(《医林集要》)

    ⑩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麒麟竭一两,硫黄一两(细研)。捣罗为散,研令匀,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备注】内服血竭引起过敏反应:某患者内服血竭后发生周身瘙痒,四肢及胸背部皮肤潮红,压之退色,手脚有明显的血管神经性水肿,两侧脚面和小腿接连部各有4x4厘米的大水泡1个,周围有豆粒大小水泡数十个,颜面发红,眼皮水肿,呼吸迫促,头晕等;检查:体温腋下38.9℃,脉搏9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80/65毫米汞柱,余无异常。经抗过敏治疗而愈。随后即用原来内服之血竭作斑贴试验,并用黄酒(因患者用黄洒冲服血竭发生过敏)和蒸馏水作对照,结果在血竭斑贴部出现4x4厘米范围的红色丘疹,局部瘙痒,全身无反应,24小时后丘疹消退;而黄酒及蒸馏水所作的对照局部皮肤均呈阴性。因此,临床应用血竭内服尚不能认为完全无虞,必要时需先作过敏试验,免致不良后果。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血竭"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血满草
    ·下一篇:大叶藜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山香张子和喻昌红花龙胆女人养生先养血马鞭草[图]胆蛔汤鹿角霜吴鞠通医案——痰饮乱角莲春季宜气补核桃叶接骨树增损柴胡汤定惊四物汤马蹄蕨黑神丸十大诱人垃圾食物秋冬手脚发凉 食疗妙方流传千古的美容秘方张仲景小金梅草止咳草水白蜡一年蓬[图]药老雪灵芝雪莲花金锦香鼠尾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