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Xuán Gōu Zi
【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分钟后,置烈日下晒干。
【源形态】
悬钩子,又名:葥、山莓(《尔雅》),木莓(《尔雅》郭璞注),树莓(《日华子本草》),三月藨、吊杆泡、木暗桐、对嘴藨、薅秧藨、黄莓、大麦泡。
落叶灌木。茎直立,高1~2米,有钩刺,幼时有绒毛。单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有时3浅裂,基出3脉,上面脉上有柔毛,下面有灰色绒毛,中脉及叶柄常有小钩刺;叶柄长约5~20毫米;托叶线形,贴生于叶柄上。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小枝上,白色,直径约3厘米;萼片5,外面有毛;花瓣5,长圆形;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分离。聚合果熟时鲜红色,多汁。花期3~4月。果期5~6月。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悬钩根)、茎(悬钩茎)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河北、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性状】干燥的果实,全体呈圆锥形或球形,为多数肉质的小核果集合于一圆锥状的花托上而成的聚合果,表面灰绿色。小核果表面微有茸毛。上部钝圆,底部扁平,有棕色的总苞,5裂,总苞下面常有细长的果柄,脆而易脱落。小核果易剥落,内含种子1枚,种子表面有网状纹。味甘微酸。以个大、饱满、粒整、色灰绿、无叶梗者为佳。
【性味】
①《本草拾遗》:"酸。"
②《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醒酒,止渴,祛痰,解毒。治痛风,丹毒,遗精。
①《本草拾遗》:"食之醒酒,止渴,除痰唾,去酒毒。’
②《纲目》:"捣汁服,解射工、沙虱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痛风,外用涂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生食。外用:捣汁涂。
【附方】治遗精:山莓干果实五至七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备注】本品在江苏地区作覆盆子使用。参见"覆盆子"条。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Xuán Gōu Gēn
【别名】木莓根(《乾坤生意》),三月藨根(《草木便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挖,洗净或剥取根皮,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悬钩子"条。
【生境分布】产于四川、陕西。
【性状】干燥的根长约50~90厘米,粗约2~3厘米,皮厚约3~6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黄色。质坚硬。断面白色,有菊花纹。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草木便方》:"苦涩,平。"
【功能主治】
治吐血,痔血,血崩,带下,泻、痢,遗精,腰痛,疟疾。
①《本草拾遗》:"根皮:主子死腹中不下,破血杀虫毒,卒下血,妇人赤带下,久患痢,不问赤白脓血,腹痛,并浓煮服之。"
②《草木便方》:"根:固精。"
③《四川中药志》:"治吐血,痔出血,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止遗精,疗虫牙痛及肾亏劳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湿热郁滞者及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血崩不止:木莓根四两,酒一碗。煎七分,空心温服。(《乾坤生意》)
②治小儿麻疹后续发脓痂疹或湿疹:三月藨根半斤,和猪腿胫骨炖服。(《重庆草药》)
③治感冒:鲜山莓根七钱至一两,水煎服。
④治泄泻、久痢:鲜山莓根七钱至一两,水煎服。
⑤治腰痛:干山莓根一两,肖梵天花根一两,水煎服。(③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⑥治疟疾:山莓根皮一至三钱,煮鸡蛋三个,发病前一小时吃蛋喝汤。(《陕西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Xuán Gōu Jīnɡ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茎。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悬钩子"条。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茎烧为末服之,主喉中塞。"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