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菥蓂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菥蓂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Xī Mínɡ

    【别名】败酱草、遏蓝菜

    【来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夏秋采果枝,晒干,打下种子。

    【性味】

    全草:苦、甘,平。

    种子: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

    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和中开胃。用于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丹毒,子宫内膜炎,白带,肾炎,肝硬化腹水,小儿消化不良。

    种子:祛风除湿,和胃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急性结膜炎,胃痛,肝炎。

    【用法用量】全草0.3~1两,种子3~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菥蓂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Xī Mínɡ

    【别名】大荠(《尔雅》),蔑菥、大蕺、马辛(《本经》),析目、荣目、马驹(《吴普本草》),老荠(《尔雅》郭璞注),遏蓝菜(《救荒本草》),花叶荠、水荠(《植物名实图考》),老鼓草(《中国药植志》),瓜子草(《中药志》),洋辣罐(《辽宁经济植物志》),苏败酱、败酱草。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全草。5~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源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茎直立,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粉绿色。单叶互生;根生叶有短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基部箭形,边缘具稀疏浅齿或粗齿,两面粉绿色,中脉在背面隆起,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0~20厘米:花萼4片,卵形,长2~2.5毫米,宽1.5毫米,绿色,边缘白色膜质;花瓣4片,十字形排列,倒卵圆形,长约3.5毫米,宽1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狭,白色;雄蕊6,4强,花药卵形,背着,2室,纵裂,花丝粗壮;雌蕊1,子房卵圆形而扁,先端微凹,绿色,2室。短角果扁平,卵圆状,长8~13毫米,宽6~10毫米,具宽翅,先端深裂,熟时淡黄色,沿中央顶端向下开裂。种子小,卵圆形而扁。花期4~7月。果期5~8月。

    本植物的种子(菥蓂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田畔。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产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性状】

    干燥的带果全草,茎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质脆,易断,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大多碎落。顶端有总状果序,果实扁椭圆形,边缘有翅。

    部分地区将本品作败酱使用,参见"败酱"条。

    【化学成分】全草含黑芥子甙,经酶作用后产生芥子油。

    【药理作用】黑芥子甙本身无刺激性,一旦水解成芥子油后,刺激性很强,有杀菌作用。亦可用于痛风,以增加尿酸排泄。

    【性味】

    甘,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微苦,平。"

    【功能主治】

    治肾炎,子宫内膜炎。

    《纲目》:"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

    ①治肾炎:菥蓂鲜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产后子宫内膜炎:菥蓂干全草五钱。水煎,调红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菥蓂子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Xī Mínɡ Zǐ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种子。5~6月果实成熟时采取全株,打下种子,晒干,扬净。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菥蓂"条。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种子黑褐色,细小,长约1.5毫米,宽1~1.5毫米,表面有向心隆起的环纹,无毛。以籽粒饱满、黑色、干燥、无灰土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黑芥子甙。又含脂肪油34%,挥发油0.836%,蔗糖1.8%,卵磷脂1.6%。

    【性味】

    辛,微温。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

    治目赤肿痛流泪。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

    ②《别录》:"疗心腹腰痛。"

    ③《药性论》:"治肝家积聚,眼目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点眼。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得荆实、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②《药性论》:"苦参为使。"

    【附方】治眼热痛,泪不止:菥蓂子,捣筛为末,欲卧,以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恶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点之。(《海上集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菥蓂"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豨莶草
    ·下一篇:西洋参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磁石关白附秋季湿润口腔防咽炎风引汤封脐散紫苏梗枪刀菜根青杠膏广防己[图]子弹由背透胸出,由伤处检出...猫爪草马蔺升阳调经汤加减十三味羌活散马扫帚夏季忌生吃大蒜治腹泻夏季忌喝凉白酒春季儿童患红眼病的禁忌秋季防病莫大意透过食欲看健康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草红藤珍珠菜银朱金粉蕨小三棵针千年艾土香薷藤乌八仙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