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乌蔹莓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乌蔹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Wū Liǎn Méi

    【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的全草。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采集,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酸,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痈肿,丹毒,腮腺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取汁涂患处。

    【备注】(1)治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鸭拓草等同用。对热疖疮痈初起及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也可用本品焙干研细,用麻油或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治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马兰根或连钱草、萹蓄草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乌蔹莓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Wū Liǎn Méi

    【别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摹》),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绞股兰(《江苏植药志)),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铁称陀(《湖南药物志》),五将草、过江龙(江西《草药手册》),地五加(《贵州草药》),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鲫鱼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藤(《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源形态】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紫绿色,有纵棱,具卷须,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叶为掌状复叶,具小叶5枚,排列成鸟爪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长4~6厘米,宽2.5~3厘米,小叶柄长2~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侧的4枚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小叶柄上,但又各具小分叶柄,小时的边缘具较均匀的圆钝锯齿,总叶柄长3~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横径6~15厘米,序梗长3~12厘米;花小,黄绿色,具短梗;萼杯状;花瓣4,卵状三角形;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药长椭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2室。浆果倒圆卵形,横径约7毫米,成熟时黑色。种子2~4粒。花期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旷野、山谷、林下。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根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果皮中含乌蔹甙。

    【性味】

    苦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苦,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甘,寒,无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苦辛,平,无毒。"

    【归经】《闽东本草》:"入心、肝、胃三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痈肿,疔疮,痄腮,丹毒,风湿痛,黄疸,痢疾,尿血,白浊。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①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②《唐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③《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④《纲目》:"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疖肿。"

    ⑤《草木便方》:"清热解毒,涂疮毒,消结核,九子虚气疡。补益虚损。"

    ⑥《分类草药性》:"去风散痰。治五种黄病,母猪风;涂疮毒。"

    ⑦《江苏植药志》:"热水泡,熏腿可止痛。"

    ⑧《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瘫痪。"

    ⑨《湖南药物志》:"治偏头风,痔疮。"

    ⑩《闽东本草》:"治热泻,血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浸酒或捣汁。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神方》)

    ②治项下热肿,俗名虾蟆瘟:五叶藤捣敷之。(《丹溪纂要》)

    ③治发背、臀痈、便毒:乌蔹莓全草水煎二次过滤,将两次煎汁合并一处,再隔水煎浓缩成膏,涂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换一次。(《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无名肿毒:乌蔹莓叶捣烂,炒热,用醋泼过,罨患处。(《浙扛民间草药》)

    ⑤治臁疮:鲜乌蔹莓叶,捣烂敷患处,宽布条扎护,每日换一次。或晒研末,每药末一两,同生猪脂三两,捣成膏,将膏摊纸上,贴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喉痹:马兰菊、五爪龙草、车前草各一握。上三物,杵汁,徐徐饮之。(《医学正传》)

    ⑦治九子滥痒:母猪藤、九子连环草、何首乌。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⑧治肺劳咳血:乌蔹莓根三至四钱,煎服。或加侧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风湿关节疼痛:乌蔹莓根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⑩治小便尿血:五叶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卫生易简方》)

    ⑾治白浊,利小便:乌蔹莓根捣汁饮。(《浙江民间草药》)

    ⑿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二两,米酒冲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蜂螫伤:五爪龙鲜叶,煎水洗。(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跌打损伤:五爪龙捣汁,和童尿热酒服之,取汗。(《简便单方》)

    ⒂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晒干,研细,用开水调红糖包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⒃小便尿血。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⒄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⒅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⒆跌打损伤。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临床应用】

    ①治疗化脓性感染

    取新鲜全草或茎叶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或取叶、根研成细末,和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或取其原汁烘干碾粉外用,每日换药1次。治疗疖肿、痈、蜂窝组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外伤感染创口、烧伤感染残余创面、脓疱疮、天疱疮、冻疮溃烂、湿疹、皮炎等,具有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对一般早中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敷后即感到清凉舒服,经1~2次即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化脓创面,治疗后脓液明显减少,肉芽新鲜,加速上皮生长。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经敷药1~2次,可见分泌物培养转阴。鲜草捣泥外敷也可用于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伤。使用中未见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此外,也可配成1:1或1:2的鲜草煎剂内服。

    ②用于接骨及消肿

    取洗净泥沙、剔去硬结的新鲜根1斤,糯米饭半碗,千捶成膏敷患处。或在秋冬时采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粉末,密封,用时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一般敷药12~24小时,如局部感灼热应立即换药,否则容易发泡。治疗关节炎时,一般敷3~7天即可。曾治1例右手尺骨骨折,断面整齐,患部肿痛,经整复后敷上五将草药膏,固定,3天换药1次,1星期去夹板,半月即愈。

    【备注】此外,尚有变种毛叶乌蔹莓的全草,广西民间称为"红母猪藤",亦同等入药。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乌蔹莓"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乌木屑
    ·下一篇:乌榄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黄帝冬季锻炼宜冬泳缪希雍春季服用左旋多巴药物忌与田...药膳——粥血闭成瘕西池集冬季防脑中风鸜雉春季热病后忌食用韭菜白扁豆冰霜散自孟冬得喘症。迁延百余日,...硫化铅春季进补饮哪些药酒两和镇痛饮黑面叶秋吃药膳养阴润肺大金牛草白九股牛丝瓜散春季食疗防旧病复发泽漆翠蓝草狗响铃天葵[图]松蕈四叶细辛石蒜慢咽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