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王瓜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王瓜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Wánɡ Guā

    【别名】钩、藈姑(《尔稚,),土瓜(《本经》),雹瓜(《圣惠方》),老鸦瓜(《本草图经》),野甜瓜、马雹儿(《丹溪纂要》),马剥儿(《医学入门》),马瓟瓜、公公须(《纲目》),杜瓜、鸽蛋瓜(《福建民间草药》),吊瓜(《浙江中药手册》),山冬瓜、水瓜(《闽东本草》),苦瓜莲、小苦兜(《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果实。

    【源形态】

    多年生攀援性草本。根肥大,块状。茎细长,有卷须。叶互生;有柄;掌状,长宽约6~10厘米,浅3裂或5裂,缘具齿牙,粗涩有毛茸,下部叶有时分裂较深。花腋生,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少数,聚成短总状,长2~10厘米;苞片小,披针形,长2~3毫米;花萼长筒状,上端5裂,萼齿披针形;花冠白色,5裂,裂片边缘细裂呈丝状;雄蕊3,花药线形,结合;雌花单生于叶腋;花萼、花冠和雄花相似;子房下位,1室,花柱线形,胚珠多数。瓠果球形乃至长椭圆形,长5~10厘米,熟时带红色。种子多数,茶褐色,略扁,十字形,长约10毫米,宽6~8毫米,中央有一隆起的环带,花期夏季。果熟期10月。

    本植物的根(王瓜根)、种子(王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台湾等地。

    【性味】

    苦,寒.

    ①《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

    ②《医学入门》:"味酸。"

    ③《医林纂要》:"苦,寒。"

    【归经】

    ①《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消瘀,通乳。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滞少,痈肿,慢性咽喉炎。

    ①《日用本草》:"止热躁大渴,消肿毒,除黄疸,行乳汁,通经水。"

    ②《医学入门》:"治噎膈。"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

    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从新》:"稍稍挟虚,切勿妄投。"

    【附方】

    ①治消渴饮水:雹瓜去皮,每食后嚼二、三两,五、七度,瘥。(《圣惠方》)

    ②治反胃吐食:马雹儿,灯上烧存性一钱,入好枣肉、平胃散末二钱,酒服。(《丹溪纂要》)

    ③治大肠下血:王瓜一两(烧存性),地黄二两,黄连半两。为末,蜜丸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指南方》)

    ④小儿发黄。用王瓜根生捣汁,每服三合。服三次即可见效。

    ⑤黄疸变黑。用王瓜根捣汁,清晨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从小便排出。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药。

    ⑥小便不通。用王瓜根捣汁,稍加水,以竹筒海外侨胞药入尿道。

    ⑦大便不通。用上方吹入肛门内。

    ⑧乳汁不下。用王瓜根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⑨月经不利(小腹胀痛、带下或一月两次月经)。用王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土瓜根散"。

    ⑩反胃吐食。用王瓜烧存性,取一钱加枣肉、平胃散二钱,酒送下。

    ⑾筋骨痛。用王瓜子炒开口,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⑿大肠下血。用王瓜一两(烧存性)、地黄二两、黄连半两,黄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米汤冲服三十丸。

    【摘录】《*辞典》

    页首↑

    王瓜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Wánɡ Guā Gēn

    【别名】吊瓜、土瓜、苦瓜莲

    【来源】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Maxim.的根。深秋挖根,洗去泥土,切段晒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瘀止痛。用于毒蛇咬伤,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痈疮肿毒,跌打损伤,小便不利,胃痛。

    【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研末水调敷患处。

    【备注】(1)在江苏和浙江两省,有将本品的果皮当“栝楼皮”;种子当“栝楼仁”使用的。功效参阅瓜娄项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王瓜根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Wánɡ Guā Gēn

    【别名】土瓜根(《金匮要略》),堵拉、耗子枕头(《贵阳民间药草》),土花粉(《闽东本草》),山苦瓜(《全展选编·肿瘤》)。

    【来源】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根,夏、秋间采挖。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王瓜"条。

    【性状】块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肥壮,白色,肉质,味极苦。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平。"

    ④《本草拾遗》:"有小毒。"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会约医镜》:"入心、肺、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

    泻热,生津,破血,消瘀。治热病炳渴,黄疸,热结便秘,或小便不利,经闭,癥癖,痈肿。

    ①《本经》:"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

    ②《别录》:"疗诸邪气热结,鼠瘘,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治马骨刺人疮。"

    ③《唐本草》:"疗黄疸,破血。"

    ④《本草拾遗》:"主小儿闪癖,痞满,痰疟,取根及叶捣绞汁服。"

    ⑤《日华子本草》:"通血脉,主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烦闷,排脓,热劳。治扑损,消瘀血,破癥癖,落胎。"

    ⑥《纲目》:"利大小便,治面黑面疮。"

    ⑦《本草备要》:"泻热,利水,行血。治伤寒发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2~3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注意】

    脾胃虚寒及孕妇慎服。

    《本草从新》:"实热壅滞者宜之,稍稍涉虚,切勿妄投。"

    【附方】

    ①治伤寒烦渴不止:土瓜根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亦,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去滓温服。(《圣惠方》土瓜根散)

    ②治黄疸变成黑疸:土瓜根汁,顿服一小升,平旦服,食后须汗,当小便出,愈,不尔再服。(《肘后方》)

    ③治黄疸,其小便自利,白如泔色,此得之因酒过伤:土瓜根一两,白石脂一两,桂心一两,栝蒌根一两,菟丝子一两(酒浸一日,曝干,别捣为末),牡蛎一两(烧为粉)。上药捣罗为散,每服,煮大麦粥饮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土瓜根散)

    ④治小便不通及关格:生土瓜根捣取汁,以少水解之,筒中吹下部,取通。(《肘后方》)

    ⑤治大便不通:土瓜根捣汁,入少水解之,吹入肛门内。二便不通,前后吹之,取通。(《肘后方》)

    ⑥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芍药、桂枝、蟅虫各三分。上四味,扦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土瓜根散)

    ⑦治痈疽初起:土瓜根块二至四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日服两次;渣和红糖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睾丸肿大:王瓜根二两,猪赤肉四两,加老酒适量炖服。(《闽东本草》)

    ⑨治风火咽喉肿痛,乳蛾:王瓜根,晒干,研极细末。每次用少许吹于患处,口含片刻,吐去痰涎。日吹五、六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腹泻,痢疾:王瓜根二至三钱,十大功劳根一至二钱。水煎硒次,分服,每日一剂。

    ⑾治口腔破烂,咽喉肿痛:王瓜根二至三钱,切片,放入口内含,令其唾液流掉。每日含一至三次。

    ⑿治指疔:王瓜根研末,加烧酒调成糊状,用鸭毛蘸涂;或加入蟾酥适量,鸡蛋清一个调匀。频频涂患处,疗效更速。若已溃者,用根研末,加蜜糖调成饼状,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⒀治汤火伤:鲜王瓜根适量,加井或泉水擂成糊状涂。每日三至四次.

    ⒁治毒蛇咬伤:王瓜根适量,研细末,加井或泉水调成饼状敷患处;另取根用烧酒唐成乳状,频涂于伤口周围肿胀处。内服:王瓜根六钱至一两,水煎,一次服,每日一次;或用根研末,开水送服。(⑩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咽喉炎

    采用离子导入法治疗40余例,均获得一定妓果,且无副作用。用法:取山苦瓜块根2两切碎,用30%酒精500毫升浸泡2~5天,将溶液滴在8x12厘米垫子上,置于前颈,接上电源阳极,后颈接上阴极,电流3~5毫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数天。

    ②用于止痛

    取山苦瓜干根切片,成人每次1~2分,嚼烂吞服,根据病情决定每日用药次数。治疗外伤痛、手术后疼痛、胃肠道疼痛等65例,48例止痛,11例疼痛减轻。一般用药后5~30分钟见效,药效持续半小时至72小时

    ③其他

    有用山苦瓜根中虫治疗疖痈。于秋末挖取山苦瓜块根,选有虫蛀痕迹者剥开取虫,泡于食醋中备用。用法:患处消毒后敷虫体于疮口和周围,再涂抹虫体浸泡液(醋),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症状好转后可隔日换药1次。治疗21例,疗效较明显;若加天南星、山苦瓜粉外敷,效果更好。又曾报道将山苦瓜制成山苦瓜液滴鼻,配合内服药,可治疗鼻咽癌。

    【摘录】《*辞典》

    页首↑

    王瓜子

    《*辞典》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Wánɡ Guā Zǐ

    【别名】赤雹子(《本草衍义》),马雹儿子(《濒湖集简方》),土瓜仁(《本草汇言》)。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种子。秋季采摘成熟的果实,对剖,取出种子,洗净后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王瓜"条。

    【生境分布】产浙江。

    【性状】干燥的种子,形似螳螂头,长约1.5厘米,宽约8~12毫米。外表褐色,或带有灰白色半透明的薄膜,有细密颗粒状突起,中部略呈三角形宽带状,边缘突起成棱脊,两端各有一圆钝部分,顶端各有凹孔;种皮坚厚;有3室,两端室内无种仁,各有1孔,中间1室较大,内有种仁1粒,呈扁平三角形或长方圆形,有褐色菲薄之内种皮包被。种仁黄褐色或黄白色,富含脂肪。

    【性味】《纲目》:"酸苦,平,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大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治肺痿吐血,黄疸,痢疾,肠风下血。

    ①《药性论》:"主小便数遗不禁。"

    ②《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黄病,生用;治肺痿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炒用。"

    ③《本草衍义》:"治头风。"

    ④《纲目》:"治反胃吐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心肺伏热,吐血衄血:土瓜子微炒,研细,空心服二钱,白汤送。(《皮心垣家抄》)

    ②治黄疸胃热久不退:土瓜子微炒,煎汤饮。(《皮心垣家抄》)

    ③治大便下血:土瓜仁一两,生地黄二两(俱炒黑),黄连五钱(焙)。共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饮下。(《本草汇言》)

    ④治反胃吐食:王瓜子配平胃散末二钱,煎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筋骨痛挛:马雹儿子炒开口为末,酒服一钱。(《濒湖集简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王瓜"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王孙
    ·下一篇:王不留行[图]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韶子冬季忌萝卜与芥菜、苹果等果...香桂丸冬季佳品羊肉冬季科学进补“三加一”益血汤冬季宜食鱼鳔川贝母[图]肉豆蔻秋季忌无病进补陈皮荆芥脑充血头疼蝼蛄枫荷梨枸橘夏季中暑急救措施升举大补汤十味苍柏散山吴萸晚秋进补宜食芡实黑丸子夏季忌空腹吃西红柿春季宜吃树上佳蔬20岁的年轻人养生应做到什么...详论咽喉证治法猪笼草杏仁防风柔毛水杨梅石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