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土大黄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土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Tǔ Dài Huánɡ

    【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

    【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Rumex madaio Makino[R. daiwoo Makino],以根和叶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肥厚而大,黄色。茎直立,紫绿色。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卵状披针形,互生。夏季开淡绿色小花,花被6片。瘦果卵形,有三棱,茶褐色。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用于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疖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备注】(1)以土大黄为名的草药甚多,如同属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nepalensis Spreng. 及大黄属植物华北大黄(山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 等,在不同地区也有称土大黄者。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土大黄

    《*辞典》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Tǔ Dài Huánɡ

    【别名】吐血草、箭头草(汪连仕《采药书》),救命王(《慈航活人书》),金不换(《纲目拾遗》),红筋大黄(《贵州民间方药集》),野蒿荬(《中医药实验研究》),广角(《福建民间草药》),铁蒲扇、大晕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包金莲(《闽南民间草药》),血当归、癣药、土三七、萝卜奇、止血草(《湖南药物志》),化血莲(《江西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9~10月采收。

    【源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黄色。茎粗壮直立,高约1米,绿紫色,有纵沟。根出叶长大,具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宽12~2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全缘,下面有小瘤状突起;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上部渐小,变为苞叶。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6,淡绿色,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增大为果被,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

    本植物的叶(土大黄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山坡边。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产四川、贵州、江苏、福建、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根肥厚粗大,外表暗褐色,皱折而不平坦,残留多数细根。一般切成块状,断面黄色,可见有由表面凹入的深沟条纹。味苦。

    【化学成分】根含蒽醌类。

    【性味】

    辛苦,凉。

    ①《纲目拾遗》:"性平。"

    ②《植物名实图考》:"性凉。"

    ③《浙江民间草药》:"味辛,性平。"

    ④《江西草药》:"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

    ①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罨之。"

    ②《纲目拾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

    ⑤《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附方】

    ①治痨伤吐血:金不换鲜根连叶七钱至一两,百合三钱,冰糖一两。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②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五至七钱,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

    ③治肺痈:金不换草根一两,捣汁酒煎服三次,(《百草镜》)

    ④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⑤治皮炎,湿疹:土大黄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癣癞: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时,用醋磨搽。(《湖南药物志》)

    ⑦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五钱。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

    ⑧治脚肿烂及小儿清水疮:土大黄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⑨治大便秘结:土大黄根一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⑩治汤火伤:土大黄根适量,研末。麻油调敷伤处。(《江西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土大黄叶

    《*辞典》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Tǔ Dài Huánɡ Yè

    【别名】金不换叶(《纲目拾遗》)。

    【来源】蓼科植物土大黄的叶。

    【源形态】详"土大黄"条。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酸微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去风,散瘀,消肿。治肺痈,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

    ①《纲目拾遗》:"治蠘虫伤,用叶捣涂。治肺痈。"

    ②《植物名实图考》:"敷疮。"

    ③《福建民间草药》:"止血行血,散瘀生新,解热去风。"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头晕,清血热。"

    ⑤《本草推陈》:"治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l~2两;或捣冲冲服。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肺痈:金不换叶七片。捣汁,酒煎服三次,不论口臭吐秽物者皆效。(《百草镜》)

    ②治春夏跌打疼痛、风气:金不换叶,捣汁冲酒服。渣加毛脚蟹捣烂敷。如风气,只用渣敷。(《慈航活人书》)

    ③治肿毒初起:金不换叶五钱,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

    ④治月经不调:土大黄鲜叶五至七枚,水煎,冲甜酒服。(《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鲜土大黄叶1~2两,水煎,每日分2~3次口服或鼻饲。共治疗120例,凡轻型与普通型病人单独使用,对重型与极重型病人则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02例,好转5例,无效7例,死亡6例。根据临床观察,土大黄叶有退热效果,应用于其他病毒感染疾患也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原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服药后除个别有腹泻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土大黄"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土当归
    ·下一篇:土常山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山竹子冬季忌多吃沙锅菜锯齿草和中丸冬季糖尿病患者进补原则牛黄金虎丹加减金锁固精汤七制香附丸脐风散槟榔丸黄胆黄连大丁草金丝草鸭嘴花肾着汤大沙叶夏季忌口渴才饮水乌鱼刺黑香散夏季喝啤酒六忌养生食疗歌每天宜多吃五种食物珠兰铁蕨鸡露水草印度菩提树皮虾金鱼藻蛇接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