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藤黄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藤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Ténɡ Huánɡ

    【别名】海藤、玉黄、月黄

    【来源】藤黄科藤黄Garcinia hamburgy Hook. f.,以胶树脂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生境分布】越南、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

    【化学成分】本品含树脂70~80%,主为α-藤黄酸(α-garcinolic acid,C23H28O6),β-藤黄酸(C25H32O6)及γ-藤黄酸(C23H28O6);还有水溶性树胶15~25%氧化酶及微量挥发油。

    【药理作用】藤黄酸有缓泻作用。(工业上供颜料及假漆之用。)

    【功能主治】峻泻,止血消痈。主治痈疽疔毒,跌打损伤,金疮肿痛,瘀血凝结。并可治绦虫及水肿。

    【用法用量】只供配成药用。一次极量0.5毫克。

    【注意】有大毒。过量可致死。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藤黄

    《*辞典》

    【出处】《海药本草》

    【拼音名】Ténɡ Huánɡ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胶质树脂。在开花之前,于离地约3米处将茎干的皮部作螺旋状的割伤,伤口内插一竹筒,盛受流出的树脂,加热蒸干,用刀刮下,即为藤黄。

    【源形态】常绿乔木,高约18米。小枝四棱形。叶对生,薄革质,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叶柄长8毫米。花单性,腋生,黄色,无柄;萼与花瓣均4片,圆形,覆瓦状排列;雄花2~3,簇生,雄蕊多数,集合成一亚球状肉质体,药1室,横裂,花丝短;雌花单生,较大,具退化雄蕊约12枚,基部合生,柱头盾形,子房4室,平滑无毛。浆果亚球形,径约2厘米。种子4枚。花期11月。果期翌年2~3月。

    【生境分布】生热带地区。分布印度、泰国。产印度及泰国。

    【性状】又名:玉黄、月黄。为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物,直径3~5厘米,显红黄色或橙棕色,外被黄绿色粉霜,有纵条纹。质脆易碎,断面平滑,呈贝壳状或有空腔,具黄褐色而带蜡样的光泽,用水研和则星黄色乳剂,投火中则燃烧。气微,味辛辣。以半透明、红黄色者为佳,黑色者次之。

    【化学成分】树汁含藤黄素,已知结构的有α-藤黄素和β-藤黄素,另含藤黄酸、异藤黄酸。种子含藤黄宁、异藤黄宁、二氢异藤黄宁、乙氧基二氢异藤黄宁、新藤黄宁。果皮含α-藤黄素。树汁及心材含藤黄双黄酮。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其种子衣中的色素-藤黄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体外的有效浓度为1:10000;对若干真菌、草分支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效力很弱,对大肠杆菌亦无效。新藤黄宁也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异构体(异藤黄宁及异新藤黄宁)的抗原虫作用较其母体有效(藤黄宁或新藤黄宁通过肠管时可异构化)。

    藤黄素在体外对非致病性原虫有抑制作用,特别是β-及γ-藤黄素效力较强。抗原虫与抗菌作用,并不平行。α1-及γ-藤黄素在各方面(如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之能力、对小鼠人工感染葡萄球菌的保护作用、在血清或金属离子存在时的反应、对热及酸碱度的稳定性等)皆与α-及β-藤黄素相似

    ②其他作用与毒性

    β-及α1-藤黄素在超过治疗量时可引起小鼠腹泻(β-藤黄素致泻力更强)。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毫克/公斤)为:α1-广及γ-藤黄素皮下注射均为277;腹腔注射分别为87.1及77.18;静脉注射分别为108.4及108,这些数值与α2-及β-藤黄素的毒性相差甚微。

    【炮制】制藤黄:㈠先用豆腐一大块,平铺于盘内,中间挖一不透底的槽,将藤黄放入,再用豆腐盖严,置于笼屉内,放入锅中,将此锅再坐于大锅内,隔水加热,蒸至藤黄溶化,取出,冷却凝固,去豆腐晒干。㈡先将藤黄放入磁罐内,加入比藤黄多10倍量的鲜荷叶煎汁,将罐放入锅中,隔水加热40~60分钟,至罐内溶液呈紫红色时,倒入铜锅内再煎,浓缩成糊状,晒干。(每藤黄1斤约用荷叶半斤煎汁,去渣)㈢将藤黄加入鲜山羊血中,置铜锅内,加水同煮5~6小时,去山羊血晾干。(每藤黄1斤,用鲜山羊血半斤)

    【性味】《海药本草》:"酸涩,有毒。"

    【功能主治】

    消肿,化毒,止血,杀虫。治痈疽肿毒,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牙疳蛀齿,汤火伤。

    ①《海药本草》:"主蚛牙蛀齿,点之便落。"

    ②《纲目拾遗》:"治痈疽,止血化毒,敛金疮,亦能杀虫。"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峻下剂,治绦虫及水肿。"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膏涂。内服:入丸剂(一次量1~2厘)。

    【注意】体质虚弱者忌服,多量易引起头昏、呕吐、腹痛、泄泻,甚或致死。

    【附方】

    ①治一切痈肿:雄黄、胆矾、硼砂、藤黄、铜绿、皮硝、草乌各一两,麝香二钱。为细末,和蟾酥为条,如笔管大,金箔为衣,用时以醋磨浓,新笔蘸药,涂(肿)毒四围。数次愈。(《祝穆试效方》一笔消)

    ②治一切无名肿毒:藤黄四两,白蜡八两,小磨麻油十二两。先将油煎熟,将成珠,入水不散,再加黄、白搅匀,磁瓶收,面上仍以麻油养之,临用摊贴。(王玷桂《不药良方》风气膏)

    ③治一切无名肿毒,及对口发背:滴花烧酒,磨藤黄敷,不住手敷之。(《救生苦海》消毒方)

    ④治跌打损伤,肿毒危重之症,内服外敷皆效:牛黄、冰片各二钱半,阿魏、雄黄各一两,生大黄、乳香、没药、儿茶、天竺黄、血竭、参三七各二两。各研细末,以山羊血五钱,拌晒干透,再磨为粉,加藤黄二两,隔水煮透,去净浮腻,丸如芡实大,晒干忌火烘,以黄蜡为壳包裹。临用以一丸,陈酒送服。(《外科全生集》)

    ⑤箍毒:五倍子(略焙)一两,藤黄四两,铜青少许,小粉(炒)八两。作锭,用时醋磨涂。(《类证活人书》)

    ⑥治一切顽癣:鸡脚大黄、硫黄、雄黄、姜黄、藤黄各等分。为细末,菜油调涂患处,七日勿洗浴。(《纲目拾遗》五黄散)

    ⑦治癞痢头:藤黄一钱,枯矾一钱,轻粉五分,明雄五分。共研细末,用麻油四两,黄白蜡各三钱,熬枯收膏。先剃净头发,后用明矾、川椒各一钱五分,煎水洗净患区,最后涂上药膏,每日涂一次,至愈为止。(《江苏中医》(5):27,1961)

    ⑧治刀斧木石伤及汤火伤,竹木刺入肉,一切诸伤:真麻油一斤,藤黄八两,白蜡八两。先将油入铜锅,次将藤黄捶碎熬透,以麻布滤去渣,加入白蜡,至滴水成珠为度,贮磁罐。其膏夏老冬嫩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取效。(《纲目拾遗》神效膏)

    【名家论述】

    ①《本经逢原》:"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虫牙蛀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肾可知。"

    ②《得宜本草》:"服藤黄药,忌吃烟。按三黄宝蜡丸、黎峒丸,俱用藤黄,以其善解毒也。有中藤黄毒者,食海蜇即解。"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藤黄"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藤三七
    ·下一篇:杜仲藤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蒲儿根答胡XX问小儿暑天水泻及由泻...张锡纯犁头草九大饮食原则让女性魅力重现...冬季饮用红茶防皮肤癌桂枝加当归汤安冲调经汤新方桂枝汤春季疮疥疔肿者忌食用韭菜防己赤石脂赤芍大风艾秋日润肺粥升麻鳖甲汤四二五合方五疳保童丸长管蝙蝠草火殃簕黑白散黑布药膏人体24小时工作表中药煎煮前忌水洗九成青少年近视 因握笔姿势...野芝麻野芋无距耧斗菜爬地卷柏水晶兰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