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水獭肝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水獭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Shuǐ Tǎ Gān

    【别名】獭干、水狗肝

    【来源】鼬科动物水獭Lutra lutra L.或小爪水獭Micronoyx cinerea IIligen.,以干燥肝脏入药(药材以前者为多)。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性味】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补肝肾,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气喘,盗汗,夜盲。

    【用法用量】1~2钱,焙干研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獭肝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Tǎ Gān

    【别名】水獭肝(《纲目》)。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肝脏。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剖腹取肝,连同心、肺,去净油脂、肌肉,洗净血液,悬通风处阴干。

    【源形态】

    水獭(《食疗本草》),又名:水狗(《广雅》),獭(《本草经集注》),獭猫、水毛子。

    体形细长,体长50~80厘米,尾长25~48厘米,体重约为3~8.5公斤。头部宽,稍扁而短,吻端不突出。眼小。耳小而圆。四肢粗短,趾间有蹼。尾较长。雌体乳头3对。全身毛短而密,有光泽。自额面部至背部及四肢外侧均为咖啡色,尾色与身色同。两颊及颈、胸、腹部颜色较淡,有浅黄色或白色细长的针毛,底基部仍为棕色。

    半水栖兽类,多栖息于江河、湖泊及溪流的岸旁,挖洞于水边的树根或苇草、灌丛下面。夜间活动,擅游泳和潜水。以鱼类为食,亦食青蛙、螃蟹、水鸟、鼠类。春、夏季交配,怀孕期约2个月,每胎1~4仔。

    本动物的足(獭四足)、肉(獭肉)、骨(獭骨)、皮毛(獭皮毛)、胆(獭胆)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性状】干燥的肝脏,呈大小不等的团块,常连有心、肺及气管部分,长约13厘米(包括心、肺)。肝脏位于心、肺之下,中间有一条大血管相连,肝脏分为6片,每片长4~6厘米,直径2~4厘米,黑褐色,呈扁圆形,边缘较薄。正面观左右两叶对称,另两叶较小,生于右侧之下方,两侧肝叶的中间为动脉血管,直径约1厘米。右血管后方的上都,有1对橘瓣状的瘤状物,由15~20个小瘤块紧密排列而成,是为本品的特点。肺脏在肝脏的上方,分为6片,左2,右4,灰棕色,中间为较粗的气管,气管的后下方为心脏,呈黑棕色,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黑棕色,胶质状。有鱼腥气。以紫红色、整个或片状、无破碎残肉者为佳。

    【化学成分】主产吉林、黑龙江、云南。此外,广西、四川、甘肃等地亦产。以吉林产量最大。

    【炮制】焖软,除去筋膜,切成小块,晾干。

    【性味】

    甘咸,平。

    ①《别录》:"味甘,平,有毒。"

    ②《玉楸药解》:"味甘,微寒。"

    ③《医林纂要》:"甘咸苦,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肝、肾。"

    【功能主治】

    养阴,除热,宁嗽,止血。治虚劳,骨蒸潮热,盗汗,咳嗽,气喘、咯血,夜盲,痔疮下血。

    ①《别录》:"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②《药性论》:"治上气咳嗽,劳损疾。"

    ③《本草图经》:"主(虚损)劳极,四肢寒疟,虚汗客热,亦主产劳。"

    ④《饮膳正要》;"治肠风下血。"

    ⑤《纲目》:"杀虫。"

    ⑥《陆川本草》:"治目不明。"

    ⑦《四川中药志》:"磨酒服,治心气痛,疗发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痨病,使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獭肝一具,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一具未瘥,更作。(《补缺肘后方》)

    ②治骨蒸气日渐羸:獭肝(炙)十分,人参、沙参、丹参各三分,鬼臼、苦参各二分。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饮汁下,日三服,加至十丸。禁生冷猪鱼肉生血等物。(《廷年方》)

    ③治咳嗽咯血:獭肝、仙鹤草、虫草、白芨、石斛。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虚劳咳嗽(肺结核),夜盲,角膜翳:将干燥的獭肝研细末,每次一至二钱,日服二次。或将獭肉焙成炭,研末,每服二钱。(《吉林中草药》)

    ⑤治肝气痛:獭肝、沉香,作散剂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肠痔大便常有血:烧獭肝服一钱匕。(《肘后方》)

    【备注】獭肝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一种小爪水獭的肝脏亦同等入药。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数量很少。

    【摘录】《*辞典》

    页首↑

    獭胆

    《*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Tǎ Dǎn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胆或胆汁。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图经》:"主眼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亦入点(眼)药中。"

    ②《东医宝鉴》:"疗结核瘰疬。"

    【附方】

    ①治妇人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獭胆一枚(干者),水蛭十枚(炒令微黄),川椒一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狗胆一分(干者),硇砂一分(细研)。上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当归酒下五丸。(《圣惠方》)

    ②治金镞出后,疮疼痛不可忍:獭胆、獖猪胆、鲤鱼胆各一枚(都为一处),青黛、栝楼根、没药各一分,当归半分(锉微炒)。上药,捣罗为末,与胆汁和令匀,入瓷盒中盛,收经七日后用之,每用一丸,如小豆大,旋旋取任在箭疮内。(《圣惠方》獭胆丸)

    【摘录】《*辞典》

    页首↑

    水獭

    《*辞典》

    【拼音名】Shuǐ Tǎ

    【别名】水狗

    【性味】(肝)甘、温、有毒。

    【功能主治】

    1、虚劳咳嗽。用水獭肝烧灰,酒送服。

    2、肠痔出血。用水獭肝烧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下血不止。用不獭肝一具煮熟,加五味吃下。

    【摘录】《*辞典》

    页首↑

    獭骨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Tǎ Gǔ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骨骼。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

    【性味】《别录》:"平。"

    【功能主治】

    ①陶弘景:"疗食鱼骨鲠。"

    ②《药性论》:"治呕哕不止。"

    【附方】

    ①治水积黄肿:獭骨磨细,煮绿壳鸭蛋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无名恶毒疮似鱼眼者:獭骨(生碾末)一两,麝香一字。研末和匀,调贴之。(《圣济总录》獭骨散)

    【摘录】《*辞典》

    页首↑

    獭皮毛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Tǎ Pí Máo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皮毛。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水癊病,煮汁服。"

    【摘录】《*辞典》

    页首↑

    獭肉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Tǎ Ròu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肉。

    【性味】

    甘咸,寒。

    ①《食疗本草》:"性寒,无毒。"

    ②《饮膳正要》:"味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虚劳骨蒸,水肿胀满,二便秘涩,妇女经闭。

    ①《别录》:"疗疫气,温病。"

    ②《本草图经》:"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涩。"

    ③《饮膳正要》:"咳嗽劳损。"

    ④《医林纂要》:"益阴,杀鱼虫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炙干入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

    ①陶弘景:"不可与兔肉杂食。"

    ②《本草图经》:"消阳气,宜少食。"

    ③《医林纂要》:"忌柿同食。"

    【附方】

    ①治寒热毒风水虚胀:水獭一头,剥去皮和五脏骨头尾等,炙令干,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食疗本草》)

    ②治折伤:水獭一个,用罐子纳,以泥固济,放干,烧灰,细末,以黄米煮粥,于伤处摊,以水獭一钱末,粥上掺,便用帛子裹系,止疼痛。(《经验后方》)

    【名家论述】孟诜:"谨按(獭肉)服之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瘥。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

    【摘录】《*辞典》

    页首↑

    獭四足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Tǎ Sì Zú

    【别名】獭爪(《饮膳正要》)。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四足。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手足皮皲裂。"

    ②《本草拾遗》:"主鱼骨鲠不可出者,煮汁食。"

    ③《纲目》:"为末酒服,杀痨瘵虫。"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水獭肝"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蹋菜
    ·下一篇:锁阳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巢元方窦默野蘑菇野苋菜封脐散桂枝加当归汤银杏无忧散硬骨凌霄鸡腿堇菜生血片春季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患者...芒硝胡椒少阴病大承气汤证过岗龙早春防心肌梗死泽泻丸秋季多吃洋白菜防衰老食疗秋愁小儿止嗽金丹顺气散春季忌春风送病春季中风患者忌多食鲚鱼春季儿童防花粉过敏症热天流鼻血别紧张铁扇子鱼鳖金星南五味子五倍子[图]双剪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