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huǐ Tǎ Gān
【别名】獭干、水狗肝
【来源】鼬科动物水獭Lutra lutra L.或小爪水獭Micronoyx cinerea IIligen.,以干燥肝脏入药(药材以前者为多)。
【性味】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补肝肾,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气喘,盗汗,夜盲。
【用法用量】1~2钱,焙干研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Tǎ Gān
【别名】水獭肝(《纲目》)。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肝脏。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剖腹取肝,连同心、肺,去净油脂、肌肉,洗净血液,悬通风处阴干。
【源形态】
水獭(《食疗本草》),又名:水狗(《广雅》),獭(《本草经集注》),獭猫、水毛子。
体形细长,体长50~80厘米,尾长25~48厘米,体重约为3~8.5公斤。头部宽,稍扁而短,吻端不突出。眼小。耳小而圆。四肢粗短,趾间有蹼。尾较长。雌体乳头3对。全身毛短而密,有光泽。自额面部至背部及四肢外侧均为咖啡色,尾色与身色同。两颊及颈、胸、腹部颜色较淡,有浅黄色或白色细长的针毛,底基部仍为棕色。
半水栖兽类,多栖息于江河、湖泊及溪流的岸旁,挖洞于水边的树根或苇草、灌丛下面。夜间活动,擅游泳和潜水。以鱼类为食,亦食青蛙、螃蟹、水鸟、鼠类。春、夏季交配,怀孕期约2个月,每胎1~4仔。
本动物的足(獭四足)、肉(獭肉)、骨(獭骨)、皮毛(獭皮毛)、胆(獭胆)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性状】干燥的肝脏,呈大小不等的团块,常连有心、肺及气管部分,长约13厘米(包括心、肺)。肝脏位于心、肺之下,中间有一条大血管相连,肝脏分为6片,每片长4~6厘米,直径2~4厘米,黑褐色,呈扁圆形,边缘较薄。正面观左右两叶对称,另两叶较小,生于右侧之下方,两侧肝叶的中间为动脉血管,直径约1厘米。右血管后方的上都,有1对橘瓣状的瘤状物,由15~20个小瘤块紧密排列而成,是为本品的特点。肺脏在肝脏的上方,分为6片,左2,右4,灰棕色,中间为较粗的气管,气管的后下方为心脏,呈黑棕色,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黑棕色,胶质状。有鱼腥气。以紫红色、整个或片状、无破碎残肉者为佳。
【化学成分】主产吉林、黑龙江、云南。此外,广西、四川、甘肃等地亦产。以吉林产量最大。
【炮制】焖软,除去筋膜,切成小块,晾干。
【性味】
甘咸,平。
①《别录》:"味甘,平,有毒。"
②《玉楸药解》:"味甘,微寒。"
③《医林纂要》:"甘咸苦,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肝、肾。"
【功能主治】
养阴,除热,宁嗽,止血。治虚劳,骨蒸潮热,盗汗,咳嗽,气喘、咯血,夜盲,痔疮下血。
①《别录》:"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②《药性论》:"治上气咳嗽,劳损疾。"
③《本草图经》:"主(虚损)劳极,四肢寒疟,虚汗客热,亦主产劳。"
④《饮膳正要》;"治肠风下血。"
⑤《纲目》:"杀虫。"
⑥《陆川本草》:"治目不明。"
⑦《四川中药志》:"磨酒服,治心气痛,疗发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痨病,使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獭肝一具,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一具未瘥,更作。(《补缺肘后方》)
②治骨蒸气日渐羸:獭肝(炙)十分,人参、沙参、丹参各三分,鬼臼、苦参各二分。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饮汁下,日三服,加至十丸。禁生冷猪鱼肉生血等物。(《廷年方》)
③治咳嗽咯血:獭肝、仙鹤草、虫草、白芨、石斛。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虚劳咳嗽(肺结核),夜盲,角膜翳:将干燥的獭肝研细末,每次一至二钱,日服二次。或将獭肉焙成炭,研末,每服二钱。(《吉林中草药》)
⑤治肝气痛:獭肝、沉香,作散剂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肠痔大便常有血:烧獭肝服一钱匕。(《肘后方》)
【备注】獭肝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一种小爪水獭的肝脏亦同等入药。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数量很少。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Tǎ Dǎn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胆或胆汁。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图经》:"主眼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亦入点(眼)药中。"
②《东医宝鉴》:"疗结核瘰疬。"
【附方】
①治妇人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獭胆一枚(干者),水蛭十枚(炒令微黄),川椒一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狗胆一分(干者),硇砂一分(细研)。上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当归酒下五丸。(《圣惠方》)
②治金镞出后,疮疼痛不可忍:獭胆、獖猪胆、鲤鱼胆各一枚(都为一处),青黛、栝楼根、没药各一分,当归半分(锉微炒)。上药,捣罗为末,与胆汁和令匀,入瓷盒中盛,收经七日后用之,每用一丸,如小豆大,旋旋取任在箭疮内。(《圣惠方》獭胆丸)
【摘录】《*辞典》
页首↑【拼音名】Shuǐ Tǎ
【别名】水狗
【性味】(肝)甘、温、有毒。
【功能主治】
1、虚劳咳嗽。用水獭肝烧灰,酒送服。
2、肠痔出血。用水獭肝烧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下血不止。用不獭肝一具煮熟,加五味吃下。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Tǎ Gǔ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骨骼。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
【性味】《别录》:"平。"
【功能主治】
①陶弘景:"疗食鱼骨鲠。"
②《药性论》:"治呕哕不止。"
【附方】
①治水积黄肿:獭骨磨细,煮绿壳鸭蛋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无名恶毒疮似鱼眼者:獭骨(生碾末)一两,麝香一字。研末和匀,调贴之。(《圣济总录》獭骨散)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Tǎ Pí Máo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皮毛。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水癊病,煮汁服。"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Tǎ Ròu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肉。
【性味】
甘咸,寒。
①《食疗本草》:"性寒,无毒。"
②《饮膳正要》:"味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虚劳骨蒸,水肿胀满,二便秘涩,妇女经闭。
①《别录》:"疗疫气,温病。"
②《本草图经》:"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涩。"
③《饮膳正要》:"咳嗽劳损。"
④《医林纂要》:"益阴,杀鱼虫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炙干入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
①陶弘景:"不可与兔肉杂食。"
②《本草图经》:"消阳气,宜少食。"
③《医林纂要》:"忌柿同食。"
【附方】
①治寒热毒风水虚胀:水獭一头,剥去皮和五脏骨头尾等,炙令干,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食疗本草》)
②治折伤:水獭一个,用罐子纳,以泥固济,放干,烧灰,细末,以黄米煮粥,于伤处摊,以水獭一钱末,粥上掺,便用帛子裹系,止疼痛。(《经验后方》)
【名家论述】孟诜:"谨按(獭肉)服之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瘥。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Tǎ Sì Zú
【别名】獭爪(《饮膳正要》)。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四足。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手足皮皲裂。"
②《本草拾遗》:"主鱼骨鲠不可出者,煮汁食。"
③《纲目》:"为末酒服,杀痨瘵虫。"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