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uó Wànɡ Zǐ
【别名】酸角、酸豆、罗晃子、通血图
【来源】豆科罗望子属植物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以果实入药。
【性味】甘、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消食化积。用于中暑,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妊娠呕吐,便秘。
【用法用量】0.5~1两。
【备注】(1)民间用本品作酸味调料和制作清凉饮料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Suān Jiǎo
【别名】酸饺(《滇南本草》),酸梅、曼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通血香(《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豆科植物酸豆的果实。春季采摘,除去种子,晒干。
【源形态】常绿乔木,高达6~20米。树皮暗灰色,成不规则裂开。枝多,无刺,小枝被短柔毛,皮孔多,褐色。双数羽状复叶,长8~11厘米,小叶14~40,长圆形,长1~2.4厘米,宽4.5~9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偏斜不等,全缘,两面无毛。花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或顶生圆锥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针形;花瓣3,不等大,黄色,有紫红色线纹;下面2枚退化成鳞片;能育雄蕊3枚,花丝中部以下合生,其余退化成刺状,位于合生丝鞘顶端;雌蕊1,子房有柄,具多数胚珠。荚果厚,长圆形,长3~6厘米,宽约2厘米,灰褐色。种子3~10粒,红褐色,光亮,近圆形或长圆形。花期5~6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多为栽培,或野生于杂树林、河边、田地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果实含糖类、d-酒石酸、柠檬酸、甲酸、2-苹果酸等有机酸。并含丝氨酸、β-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和哌啶酸-2。
叶含d-酒石酸、l-苹果酸、牡荆素、异牡荆素、荭草素、异荭草素等。嫩叶及芽中富含铜。
【药理作用】果肉具轻泻作用,可能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者此作用即消失。种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质,非洲人用以治疗痢疾,煎剂用以治脓疡。植物的某些部分有抗菌作用,树皮刚无。其叶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牡荆素。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抑制作用较强,两者对人员离体子宫均无明显作用。煎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无明显作用,对离体兔心则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显著舒张血管作用,对麻醉狗的血压,煎剂及水提取物均无明显影响。小鼠腹腔注射1克生药/只,两种制剂均无明显毒性。
【性味】
甘酸,凉。
①《滇南本草》:"味甘酸,平。"
②《云南中草药选》:"甘酸,凉。"
【功能主治】
清暑热,化积滞。治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
①《滇南本草》:"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钱。"
②《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暑,消食化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熬膏。
【附方】预防中暑,饮食不振,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酸角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