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松香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松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Sōnɡ Xiānɡ

    【来源】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树脂除去挥发油后,所留存的固体树脂。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性味】苦、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生肌止痛,适用于痈疖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1~3钱,入丸散或浸酒服。外用适量,入膏药或研末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松香

    《*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Sōnɡ Xiānɡ

    【别名】松脂、松膏、松肪(《本经》),松胶香(《刘涓子鬼遗方》),沥青(《卫生宝鉴》),白松香(《滇南本草》),松胶(《纲目》),黄香(《本草原始》),松脂香(《草木便方》)。

    【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多在夏季采收,在松树干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纹槽,使边材部的油树脂自伤口流出,收集后,加水蒸馏,使松节油馏出,剩下的残渣,冷却凝固后,即为松香。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热。

    【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性状】松香为不规则半透明的块状,大小不等。表面黄色,常有一层黄白色的霜粉。常温时质坚而脆,易碎,断面光亮,似玻璃状。有松节油臭气,味苦。加热则软化,然后溶化,燃烧时产生棕色浓烟。以块整齐、半透明、油性大、气味浓厚者为佳。

    【化学成分】油松和马尾松的松香含松香酸酐及松香酸约80%,树脂烃约5~6%,挥发油约0.5%及微量苦味物质。

    【炮制】

    松香:置铜锅中,用微火加热熔化,捞去杂质,倾入水中,候凉后取出,干燥。制松香:取葱煎汤,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热倒入冷水中,取出,阴干。(每松香100斤,用葱10斤)

    ①陶弘景:"松脂,以桑灰汁或酒煮软,按内寒水中数十过,白滑则可用。"

    ②《本草图经》:"松脂皆先炼治,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甑,用白茅藉甑底,又加黄砂于茅上,厚寸许可矣。然后布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减即添热水,常令满,候松脂尽入釜中,乃出之投于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过,其白如玉,然后入药。"

    【性味】

    苦甘,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平。"

    ④《本草正》:"味苦辛;温。"

    【归经】

    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治痈疽,疔毒,痔瘘,恶疮。疥癣,白秃,金疮,扭伤,风湿痹痛,疠风瘙痒。

    ①《本经》:"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

    ②《别录》:"主胃中伏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

    ③《药性论》:"杀虫,用之主耳聋;牙有蛀孔,少许咬之不落;能贴诸疮脓血,煎膏生肌止痛,祛风。"

    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下气除邪;煎膏主瘘烂,排脓。"

    ⑤《滇南本草》:"疗赤白癜风,厉风。"

    ⑥《医学入门》:"治历节酸痛,生津止渴,固齿,聪耳明目;入滋补药和服,壮阳,实阴茎,令人有子。"

    ⑦《纲目》:"强筋骨,利耳目。治崩带。"

    ⑧《本草备要》:"祛风去湿,化毒杀虫。"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内服: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

    ①《医学入门》:"不可单服,塞实肠胃。"

    ②《本草经疏》:"病人血虚有火,及病不关风寒湿所伤而成者,咸不宜服。"

    ③《本草求真》:"火实有热者勿服。"

    【附方】

    ①治一切肿毒: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仁五钱,同捣作膏,摊贴甚妙。(《怪证奇方》)

    ②治疖肿,痈疽,疔疮:松香粉二两,酒精二百毫升,加热溶解,瓶口密封备用,以干棉球蘸取药液搽患处,每天一至二次。(《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③治痈疽肿毒溃破:脓水淋漓,脓头不出:炼过松脂一两,滴明乳香、真没药(俱放瓦上,焙出油)各五钱,樟脑一钱,共为细末,掺入毒内,拔脓散毒。(《外科全书》)

    ④治一切瘘:炼成松脂末,填疮孔令满,日三、四度。(《圣惠方》)

    ⑤治淋巴结核溃烂:黄香一两,研为细粉。有脓水者,干撒,干者用猪油调敷。(《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⑥治疥癣湿疮:松胶香研细,约酌少入轻粉,衮令匀,凡疥癣上,先用油涂了,擦末。(《刘涓子鬼遗方》)

    ⑦治瘙痒疮疥:用炼过松脂五钱,大黄、荜拨各一两;樟脑、槟榔各五钱。共为极细末,用猪油一两,和研为丸,加水银八钱再研,以水银散,不见点为度。每遇瘙痒疥癣,以药丸疮上磨之。(《刘涓子鬼遗方》)

    ⑧治神经性皮炎:松香、猪油各适量,煮成糊状,涂患处,日数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阴囊湿痒欲溃者:板儿松香为末,纸卷作筒,每根入花椒三粒,浸灯盏内三宿,取出点烧,淋下油搽之;先以米泔洗过。(《简便单方》)

    ⑩治软疖频发:通明沥青八两,铜绿二两,麻油三钱,雄猪胆汁三个。先溶沥青,乃下油胆,倾入水中扯拨,器盛。每用绯帛摊贴,不须再换。(《纲目》翠玉膏)

    ⑾治小儿白秃疮:炼过松脂、黄丹各五钱,轻粉三钱。共为细末,菜油调搽;先用米泔汤洗净搽药,一日一次。(《简集方》)

    ⑿治头癣:明矾一斤半,煅枯研细,嫩松香三两,鲜猪油半斤。将松香包入油内,用松明柴点燃猪油,使松香油熔化滴下,冷却后加入枯矾,调匀,涂患处,使之结痂;隔天去痂再涂,不用水洗。(《全展选编·皮肤科》)

    ⒀治一切风热疮,小儿头疮:沥青、黄蜡、芝麻油各十两,巴豆十四个。上先将沥青、麻油、黄蜡熬成汁;次入巴豆,不住手搅,候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次入腻粉二钱,再搅极匀,放冷,敷疮上。(《卫生宝鉴》软青膏)

    ⒁治历节诸风,百节酸痛不可忍: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酒煮十遍,二十遍亦可;炼酥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调匀,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⒂治历节风:松膏一升,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再,数剂愈。(《千金方》)

    ⒃治肝虚目泪:炼成松脂一斤,酿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频饮之。(《纲目》)

    ⒄治小儿紧唇:炙松脂贴之。(《圣惠方》)

    ⒅治风虫牙痛:刮松上脂,滚水泡化,漱口。(《濒湖集简方》)

    ⒆治虫蛀牙痛:炼过松脂一两,菜油三钱,火上熬化,将冷凝,加入真蟾酥五分,用筋搅匀,取米粒大,内入牙痛隙处。(《梅师集验方》)

    ⒇治耳久聋:松脂三两(炼),巴豆一两,相和熟捣,可丸,以薄棉裹入耳孔中塞之,日一度易。(《梅师集验方》)

    (21)治妇人白带:松香五两,酒二升,煮干,木臼杵细,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摘元方》)

    (22)治疠风,皮肤瘙痒,须眉脱落,身面俱起紫泡:白松香不拘多少,于砂锅内煎九次,每煎一次,露一宿,九次煎如沙者良,方可服,若服此药,终生不可吃盐,若犯必发。(《滇南本草》)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琉》:"松脂,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则除湿散风寒;苦而燥,则能杀虫;甘能除热,胃中伏热散,则咽干消渴自止。痹者,风寒湿合而为病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此死肌之所由来也。湿热之邪散,则血不瘀败,荣气通调而无壅滞,故主疽恶疮;荣和热散,则头疡、白秃、疥瘙、风气俱愈矣。热消则荣血和,风湿去则卫气安,脾胃健五脏无病,可知。"

    ②《本草汇言》:"松脂,如入疡科敷贴料中,可去脓拔毒,腐秽初作或初溃者可用,如久溃疡脓血已尽,气虚血寒,肉泛而不敛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溃烂,延流及肉,损人筋脉,不可胜言,用者当细审之。"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松香粉与等量甘草粉混合调匀成散剂,日服3次,每次5分,10天为一疗程。治疗256例,一疗程后近期控制38例,显效53例,好转117例,无效48例;有效率为81.2%。其中单纯型疗效高于喘息型;大部分病例服药3~8天出现疗效,以5天见效者最多;坚持服药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服药期间有5例引起浮肿,少数病人出现咽干,一般无需另行处理,可自行消退,不必停药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松香"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松蕈
    ·下一篇:松树皮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忌白萝卜与胡萝卜合煮张志聪夏季什么人容易被蚊子叮咬和中益胃汤香橘饼葶苈散竹叶蕉全毛悬钩子苍耳子汁秋季鲜藕忌生吃冰玉散丹参丸丹砂镇心丸少阴病真武汤证八角乌[图]大叶青木香枫树滑叶跌打术归桂草汤恒山汤高温天气慎染发竹精塘虱鱼一皮草黄皮血藤雪里见小麦莴苣水椎木温中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