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杂集

    水蜈蚣

    目录: → 中医杂集 发布时间:2009-10-25

    水蜈蚣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Shuǐ Wú Gōnɡ

    【别名】金钮草、三荚草、散寒草[四川]、球子草、疟疾草、金牛草

    【来源】为莎草科水蜈蚣属植物短叶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以全草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用。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止咳化痰,祛瘀消肿。用于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痢疾,肝炎,乳糜尿,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蛇咬伤,皮肤瘙痒,疖肿。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水蜈蚣

    《*辞典》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Shuǐ Wú Gōnɡ

    【别名】三荚草(《岭南采药录》),金钮子(《广州植物志》),金钮草(《福建民间草药》),夜摩草(《广西药植图志》),寒气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十字草(《江西民间草药》),姜虫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贵州民间药物》),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四川中药志》),水香附、燕含珠(《重庆草药》),发汗草(《中国药植图鉴》),山蜈蚣、水乌梅、无头香附、龙吐珠(《泉州本草》),金牛草、水香草(《湖南药物志》),一粒雪、土柴胡、三角草、落地杨梅、三箭草(《闽东本草》),球头草、顶棍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雷公草、地杨梅、三人扛珠(《江西草药》),寒热头草、三角棱草、一粒珠、九头香、细竹草、杨梅草、苦香子、水竹钵(《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三棱环、一粒子草、黄古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水金钗(《陕西中草药》),水土香(《福建中草药》),钢拳头(江西《草药手册》),库鞠恣托(藏名)。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或根。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丛生。根茎带紫色,生须根。茎瘦长,秃净,高10~50厘米,三棱形,芳香。叶质软,狭线形,长短不一,长3~10厘米,宽1.5~3毫米,末端渐尖,下部带紫色,鞘状。头状花序,单生,卵形,绿色,长4~8毫米,稠密;总苞3片,叶状,连接穗下,长2~16厘米,往往外向开展;小穗极多数,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成熟后全穗脱落;花颖4枚,呈舟状的卵形,脊无翼,具小刺,2列,相对排列于轴上,背浅绿色,先端尖,下部2枚具不发育花,中部1枚具发育花,上端的仅具雄蕊;花无被,雄蕊3,花丝细长丝状,药椭圆形;雌蕊1,花柱细长,与花丝等长,柱头二歧。瘦果呈稍压扁的倒卵形,褐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长于水边、略旁、水田及旷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

    【性味】

    辛,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辛,平。"

    ②《广西药植图志》:"味辛,性微温,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治感冒风寒,寒热头痛,筋骨疼痛,咳嗽,疟疾,黄疸,痢疾,疮疡肿毒,跌打刀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杀虫,败毒。"

    ②《广州植物志》:"主治亦白痢。"

    ③《福建民间草药》:"解热利尿。治疟疾。"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散风,除陈寒,止咳嗽。"

    ⑤《广西药植图志》:"除风热,利窍,止血,止咳。治跌打,蛇伤。"

    ⑥《南宁市药物志》:"去瘀,消肿,止痛,杀虫,舒筋,活络。"

    ⑦《四川中药志》:"治感冒风寒,无汗头痛,筋骨疼痛,恶寒发热。"

    ⑧《广东中药》Ⅱ:"镇咳祛痰,治百日咳,燥热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时疫发热:水蜈蚣、威灵仙,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赤白痢疾:鲜水蜈蚣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酌加开水和冰糖五钱,炖一小时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疮疡肿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④治跌打伤痛:水蜈蚣一斤。捣烂,酒四两冲。滤取酒二两内服,渣炒热外敷痛处。(《广西药植图志》)

    ⑤治一般蛇伤:水蜈蚣二两。捣烂,酒二两冲,内服一两,一两搽抹伤口四周。(《广西药植图志》)

    ⑥治皮肤瘙痒:水蜈蚣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治百日咳,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水蜈蚣干品一两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⑧治疟疾:水蜈蚣一两。水煎,于疟发前8~4小时服。(《江西草药》)

    ⑨治小儿口腔炎:水蜈蚣根茎一两。水煎,冲蜂蜜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风湿骨痛:水蜈蚣一至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⑾治刀伤骨折:鲜水蜈蚣捣绒,包患处,一天换药两次。(《贵州草药》)

    ⑿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水蜈蚣鲜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⒀治气滞腹痛:水蜈蚣鲜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

    取水蜈蚣全草连根(晒至半干)2~3两,水煎3~4小时。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或前1天顿服,连服3天。共治48例,其中21例用2两,服药前血检找到疟原虫,服药后症状消失,厚血片未查得疟原虫者15例;用3两的27例,有效24例。认为剂量不宜少于3两,煎药时间不少于3小时,服药不少于3天。但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用小白鼠所作的实验结果证明:水蜈蚣对鼠疟原虫作用不佳,可以初步肯定抗鼠疟原虫无效;同时观察到水蜈蚣根部的浓缩煎剂与乙醇回流浓缩液均具毒性,因此,用大剂量的水蜈蚣进行临床试验前,极有必要先做测毒试验。

    ②治疗乳糜尿

    取干水蜈蚣根茎、桂圆各2两,水煎服,每天1剂,或代茶,连服15天。治疗100余例,均有一定效果。

    ③治疗菌痢

    取水蜈蚣、白粉藤(即独角乌桕)各1两,水煎分2次服(重症可每日2剂)。治疗70例,平均服药7天左右,痊愈54例,显效14例,无效2例。退热时间平均2.3天,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平均日数约5天,大便培养转阴平均4.08天。其疗效与磺胺胍对照组相比,似无逊色。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地杨梅(水蜈蚣)1斤,香叶树(别名山苍树)根、叶各半斤,加水1000毫升蒸馏,取中段蒸馏液500毫升,日服3次,每次2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92例,近期控制11例,显效12例,好转41例,有效率69.4%。本药具有一定的镇咳、平喘、祛痰作用,疗效多在服药后2~4天出现,副作用轻微。但远期疗效欠佳,停药后易复发。有将剂量增至每次30毫升,以20天为一疗程,治疗400例,有效率显著提高。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水蜈蚣"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水虾子草
    ·下一篇:水翁花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冬季胡萝卜忌生吃冬季宜在室内进行锻炼巴戟天电脑族每天必喝的四杯茶老年人暖背度冬风热散冬季抗寒防病安冲调经汤茶叶粥沙苑子秋季忌山楂与猪肝合食鹿寿草杠板归泽泻丸矮陀陀腐卑消痔千金散太白丽参毛茎马兰黑枣胡椒散夏季养生吃凉拌面秋天防治便秘用药禁忌“十九畏”和“十八...祛痘小秘方 17款自制面膜指天椒药茴香羊须水罗伞宿苞豆甜石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