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ì Hónɡ Zǐ
【别名】矮红子
【来源】蔷薇科小叶平枝灰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us Schneid.,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贵州。
【性味】酸、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止血。治痢疾,吐血。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Dì Hónɡ Zǐ Gēn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全年可采。
【源形态】
小叶平枝灰栒子,又名:矮红子。
半常绿低矮灌木,高约80厘米。枝横张开展,有平贴短柔毛。单叶互生,或近簇生于短枝末端,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6毫米,先端圆,有凸尖头,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有少数平贴的毛。花淡红色,几无柄,1-2朵生于距状短侧枝的顶端;萼筒管形,先端5裂,外被柔毛;花瓣5;雄蕊约15枚;花柱2。梨果状核果,卵形或球形,长约5毫米,熟时红色,内有3核。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性凉,味酸涩。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
【附方】
①治下痢腹痛:地红子根五钱,朱砂莲三钱,吴萸子、银花各一钱。煎水服,一日三次,每次半碗。
②治红痢:地红子根一两。煎水服。
③治吐血:地红子根二两。煎水服。
【摘录】《*辞典》
页首↑